葑——苏州人千年的记忆(下)

发布时间:2024-03-25 15:57

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留下美好回忆。 #生活乐趣# #人生百态#

原标题:葑——苏州人千年的记忆(下)

“葑”之一字,苏州人看到总有千百联想,于外人而言又晦涩难懂。它是代表思乡的蔬菜,是巍峨高大的城门,是漂于水上的耕地,是热闹繁华的市坊。小小的“葑”字,蕴含了大大的内涵。

《东庄图册》之一 沈周 明 南京博物院藏 东庄临近惠氏红豆斋

04

葑门区域:苏州大发展的中心

随着葑田的开发,以及耕作栽培技术的提高,苏州农业高度发展,甚至形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苏州的人口也不断增长,导致苏州城市布局的变革。苏州地势平坦,东部是由河流冲刷出来的冲积性平原,整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早期城市开发时,高地可以躲避江南的潮湿,有利于人的生存。因而苏州的西北部被优先开发,聚集了众多的人口产业。

到了宋代,苏州人口膨胀,西北部无法容纳大量人口,政府就大力开发以葑门为中心的东南部区域。白纸之上好作画,葑门地带在宋代之后,成为苏州的中心,聚集了大批工商业。比如,江、海、湖、河各类鲜货纷纷涌入葑门周围,形成一个特大的农贸市场。苏州人吴宽用“累累满筐盛,上带葑门土”一句,展现出葑门农贸市场的繁荣,也表明交易太过频繁,商贩都没时间洗去货物上的“葑门土”。

伴随着葑门区域的开发,众多富商大户群居于此,附带引来各路名医,为城中百姓保驾护航。明代大臣刘汝器在苏州任职时曾经身患疾病,请名医顾良贵上门诊治,病愈后将配饰虎头赠给对方,其友人程敏政作《虎头记》:

豸角昔为吴郡守,虎头长赠长康孙。

居人一日知名字,请药纷纷出葑门。

“豸”是指神兽獬豸,能明辨善恶是非,此处代指专门弹劾官员,纠察风纪的御史。“居人一日知名字”表明顾良贵医术高超,声名显赫,高官一有病就马上找他。“请药纷纷出葑门”中的“纷纷”,表明葑门附近医生众多,也能看出葑门区域在苏州的独特地位。

周边地区的发展,也反馈到葑门本身。此时的葑门不再是一座光秃秃的水闸,它水陆具全,成为苏州的交通要道。葑门外有四个土墩,宋人曹傃出资修缮,在上面建立亭台。王鏊在《姑苏志》中记载:

熙宁间,曹傃履中所葺。在葑门里,有土阜对峙水中,虽巨浸弗没,号曰浮墩,后避讳改名浮丘。相传此地昔有双松,竦然参天,建炎之难有溃兵欲伐之,陨石如雨乃止。今放生池即其地也。

葑门和两边的亭台大致处在一条线上,远远望去,它们被河水环绕,构成一个“心”字,好事者将其与佛家的“过去心、现在心和未来心”对应,增添一份韵味。

葑门外的流水与吴淞江相连,因而葑门口也是分别之地。南来北往的士子行人,在此告别,为葑门增加文化底蕴的同时,又添了一抹悲伤的意味。元人成廷圭在《夜泊陈店舟中写怀兼柬云林高士时张孟肤同舟》中,充分展现了送别的悲伤:

葑门晓发吴淞船,手把传符津吏前。

五年别家走未已,素发萧萧垂两肩。

小龙江头旧游处,东家西家争招延。

匆匆会散等过鸟,风吹湖水春无边。

从葑门出发,直接踏上驶往吴淞江的船只,亲手将通行证交到码头管理员的手中。自此别家远去,只剩白发垂在肩膀两边。成廷圭用最直白的语言,展现出一个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呼之欲出。

沐浴在文化气息中的葑门,自然也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目光。苏州四大才子之一的祝允明,曾在饱览葑门景色后,作《题葑门外马生东溪》:

吴城三面水为州,郡郭东南一派流。

羡尔高居占清胜,更东东去是瀛洲。

“郡郭东南一派流”展现出苏州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地势。用“高居占清胜”与“东去是瀛洲”对比,表明城东南繁华更胜城西北,颇有豪迈之气。

吴派汉学代表东吴惠氏祖孙三代生活在葑门附近的“红豆书庄”。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记载:

四方名士,过吴门者,必停舟访焉……至本朝,三惠之学,盛于吴中;江永、戴震诸君,继起于歙。从此汉学昌明,千载沉霾,一朝复旦。

“过吴门者,必停舟访焉”一句,可见惠氏三代人在清代文化圈中的地位。江藩还用“江永、戴震诸君,继起于歙”,将皖派汉学的代表人物,摆在三惠之后,无限拔高他们的地位。葑门也因此增色不少,添加许多文化底蕴。

《舟泊吴门图》张宏 明 上海博物馆藏

05

葑:从地名影响到人名

随着“葑”在苏州的传播,以“葑”为名为号的名人也不断涌现。比如,清代文人王友亮,虽出生于安徽,却用“葑亭”为号,致敬葑门前的醒心亭。他一生兢兢业业,秉公而行,在刑部任职时,平反冤狱,为人间留一份正气。他的诗风追随袁枚,究竟性灵,主张个性,比如《严先生钓台》:

不饵帝王钩,东归狎水鸥。

早知渠物色,一并脱羊裘。

用最简洁的文字,彰显严光人格独立,拒绝光武帝刘秀的诱惑,坚辞高官厚禄。“一并脱羊裘”一句,更隐含着“赤条条来,赤条条走”的深意,表明帝王与隐士之间的平等关系。

以葑字入名号的还有庐江人陈大化,以葑池为号,似乎在致敬葑门前的放生池。他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曾在苏州任职。浙江海宁人查奕庆,字葑湖,其表字应该源于葑门前的湖泊。

苏州本地人韩崶更是别样风采。韩家居住在葑门附近,可惜到韩崶时,家族以山排行,子弟名称都冠以“山”,比如韩崶、韩嵩。“崶”与“葑”音韵相同,韩崶每次想到自己的名时,估计都在遥想家乡的葑门。韩家是苏州名门,韩崶更是其中佼佼者。他最光辉的事迹,当属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击退英国人对澳门的试探,守护广东海域。不管是“葑”还是“崶”,都有守土封疆的含义,韩崶无愧于父母的期望,护卫中国领土。另外有则趣事,吴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朱碧山银槎杯”,就是在韩崶墓中出土。

韩崶像 图源网络

此处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别号、字号中加以葑字的,似乎总是苏州以外的人员。究其原因,葑门在苏州风俗里读作富门,富贵固然乃文人雅士之所爱,但直白放于字号中间,总与古人含蓄悠远之文化习惯相冲突,故苏州本地人多不取之。至于偶然游宦吴中的文人,既爱慕葑门区域的繁华、诗经以来之古字,又无本地读音之顾忌,葑字入名号也就很自然了。

“葑”之一字凝聚着苏州的历史与文化,是社会学中常称的地方性知识,渗透在苏州城的方方面面。它从亲民的美食,到亘古伫立的城门,一直到人的名字,深深与苏州相结合,贯穿过去和现在。未来随着葑门地区的繁荣,还会创造新的传奇。如果将来策划一个以“葑”为主题的特展,不知苏州城内的百姓是否会争相前来观看?范健泉

责任编辑:

网址:葑——苏州人千年的记忆(下)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0077

相关内容

葑——苏州人千年的记忆(下)
岁时担花:苏州人与春天的专属约会①
杨颖,记忆重现,在的陪伴下共舞雪间!
他,带着千年的记忆“重生” | 声音里的河南·非遗
一张纸,承载千年文化记忆
好评中国·作品选登:千年端午,让传承溯流而上
玉渊谭天丨台湾青年的认同感从哪里来?一棵古柏看两岸共同记忆
遗失的青春记忆
《市场中国两千年》 | 年度阅读推荐
千年古观音禅寺银杏叶在进博会上有了“新生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