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高考文言文断句指导与强化练习

发布时间:2023-12-13 08:02

学习新的语言,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生活乐趣# #幸福感#

原标题:【备战高考】高考文言文断句指导与强化练习

断句三原则

1.字句意思要讲通 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

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断开,即“其不屈,正也”。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要符合情理 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明通鉴》)

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人。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知识 示例: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

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里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示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

分析:按以上标点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此句标点应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五大标志助你巧断句

一、词性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常用来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边练边悟

【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韩非子·十过》(节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

【答案BFG】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曾伤,君不如杀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有机会回国成为君主而发兵,那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

“遇之无礼”的主语是“君”,“礼”是“无”的宾语,宾语后断开,且“彼”代指“晋公子重耳”,是下一句的主语,“彼”前断开,所以B处断;“彼”是主语,“有时”是状语,修饰谓语“反国而起兵”,这中间不可断开,且“若”和下一句“即”构成“如果……就会……”的假设句,“即”前断开,所以F处断;“伤”是名词,意为“祸害”,做“为”的宾语,后面断开,且“君”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G处断。故断句处为:BFG。

【回归语境】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

译文:过去晋公子重耳出逃在外,路过曹国,曹君趁他脱去上衣时偷看他的骈肋。釐负羁和叔瞻在前侍奉。叔瞻对曹君说;“我看晋公子不是平常的人。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有机会回国成为君主而发兵,那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曹君不听。

【补充:百度一下】晋公子重耳

晋文公姬重耳(前697年,一说前671年-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为狐姬 。

重耳年少时谦虚好学,善于养士。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至翟国,后辗转五鹿(卫)、齐、卫、曹、宋、郑、楚、秦等国 ,在外十九年,备尝艰辛。晋文公元年(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即位为晋君。重耳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创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襄王赏赐。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战后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被周襄王策命为诸侯之伯,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同年又会齐、鲁、宋、秦等国君于温。会后,先后伐依附楚的许、郑两国。同时,他还在攘夷的旗号下对付北方戎狄的扩张,继续作“三行”以抵御狄人。 晋文公九年(前628年),重耳逝世 。

重耳文治武功卓著,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或“桓文”。 司马迁《史记》称赞他是“古所谓明君” 。除卓越的事功外,他还留下了“退避三舍” “志在四方” “贪天之功” 等典故。

二、对话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边练边悟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答案【BDG】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

句意:母亲对此感到诧异,对亲戚说:“我的儿子这样的关怀我,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

“之”是代词,指代前文“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的内容,“母异之”主谓宾齐全,B后应断开;“曰”是“说”的意思,习惯上“曰”后即D处断开;“多”是“很、非常”的意思,修饰的是“知孝养”,“如此”是“这样”的意思,从语意上看,这是周母感慨儿子对自己的关心程度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因此“如此”后即G处应断开。故BDG处需要断句。

【回归语境】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有爱。(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

译文:周尧卿在十二岁时失去了父亲,悲伤哀痛得就像成年人,见到母亲句抑制情感、忍耐哀痛,不想让母亲伤心。母亲对此感到诧异,对亲戚说:“我的儿子这样的关怀我,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尧卿后来果然赡养孝顺母亲,他的志向如同母亲所说的那样。他对待兄弟,尤其厚道友爱。

选文情况

《隆平集》(宋初五朝史)为北宋曾巩撰。曾巩于元丰四年(1081)七月为史馆修撰,奉诏修国史,历时八月而罢史任,未及撰成全书,此集当为修五朝国史的底本。其行文峻洁,笔力甚高,以北宋人记北宋事,所记颇有《宋史》所不备者,可资参考。

《隆平集·儒学行义》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试题引导考生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

三、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根据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边练边悟

【202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答案CEG】韩非子夫子善,引张本,然后难之,有不似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非子在他的书中说,孔子赞赏赵襄子的做法,以此来强调“礼”的根本,然后在书中批驳孔子的看法,难道不像是真的吗?

“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在他的书中说”,其后应跟“说”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来说明“礼”的重要,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对孔子的话加以批驳,这就是“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然后难之”后都应断开。同时,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

【回归语境】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译文:子鲋说:“最近赵国和韩国一起攻打知氏,赵襄子先奖赏臣子然后才有战果。韩非子在他的书中说,孔子赞赏赵襄子的做法,以此来强调“礼”的根本,然后在书中批驳孔子的看法,难道不像是真的吗?然而这其实是欺骗。

(注)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选文出处

《孔丛子》是一部相当于“孔家杂记”的书,主要记述孔子及其家族后裔子思、子高、子上、子顺、子鱼等十几位孔子后代子孙的言语行事。旧题鲁国孔鲋撰。历来被认为是从家族角度理解孔子及其后人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边练边悟

【2023年新课标全国2卷】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答案DFG】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被人困住而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苻坚这种人就是这样的。

“欲”的宾语是“胜敌”,且“不亦……乎”是固定句式,常用于委婉地提出问题,表示对对方的看法或态度不太肯定,故此应独立成句。所以“胜敌”后应断开,“乎”后应断开;“焉”用在句末,此处表陈述语气,因此“焉”后应断开。

【回顾语境】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译文:宗命侍臣拣出《谢玄传》阅读后,说:“苻坚哪些地方没有做好呢?”李靖回答:“我看《苻坚载记》说:‘(淝水之战时)前秦各军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的军队独能保持完整。苻坚率领千余骑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了苻坚,慕容垂却没有杀。’从中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而唯独慕容垂的军队得以保全,可见苻坚被慕容垂所困的局面已经很明显了。被人困住而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苻坚就是这样的。”

断句应注意的六类虚词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③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④“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下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文章超然客公众号校编,分享旨在服务教学,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网址:【备战高考】高考文言文断句指导与强化练习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070

相关内容

【备战高考】高考文言文断句指导与强化练习
高考之际,与年轻人一同祝愿所有人高考顺利,发挥出色高考
文言文断句最新题型整理
陈昊宇送高考祝福
@黄俊仁Rainnnn 拍了拍你说“高考加油”!
女儿高考全省第一却没收到通知书……
高考数学曾以这件国宝出题
喜获677分高考佳绩,期待有缘的家长前来分享喜悦
双倍快乐!双喜临门! 双胞胎出生差2分高考也差2分
祝愿高考学子在考试中表现出色,取得优异成绩,开启美好未来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