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神游

发布时间:2024-03-30 09:11

立春吃春饼和春卷的习俗迎接春天的到来。 #生活常识# #节日习俗#

原标题:春天里的神游

又是春游好时节,踏青远足、赏花采摘、放飞风筝……春游活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这方面的描述、记载,予人启发之余,又能从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变与魅力所在。

01

书中觅春

党云峰 文/图

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美好,人们说“春天不是读书天”,是因为窗外的姹紫嫣红让人无法安心读书。巴金在“激流三部曲”《春》的结尾写道:“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渐渐地变了颜色。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当然,体察春趣是需要一点心境的,鹿桥在《未央歌》中就批评了人的无趣:“人是最不会玩的动物,他们忘了春季给他们的一点荒唐可爱的念头。也不惭愧自己不如一只鸟,一只猫或是一株小树。”

春天花团锦簇,我先想到的是桃花,因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三国演义》的开篇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发生在一个“花开正盛”的春天。在另一个春天,诸葛亮在给刘禅上书《出师表》后准备出师伐魏,是为“一出祁山”。其实《水浒传》同样以春天开篇,开始于“嘉祐三年春间”,在另一个春天则安排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名场面。

其实,春季最美的桃花是李逵在踏青时发现的,这段情节出现在元代康进之的剧作《李逵负荆》中。李逵踏青赏玩时看到:“可正是清明时候,却言‘风雨替花愁’。和风渐起,暮雨初收。俺则见杨柳半藏沽酒市,桃花深映钓鱼舟。更和这碧粼粼春水波纹绉,有往来社燕,远近沙鸥。(云)人道我梁山泊无有景致,俺打那厮的嘴!”李逵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尤其是对桃花瓣的描写:“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粉花瓣儿!(做笑科,云)你看俺好黑指头也!(唱)恰便是粉衬的这胭脂透。(云)可惜了你这瓣儿,俺放你趂(同“趁”)那一般的瓣儿去。我与你赶,与你赶,贪赶桃花瓣儿,(唱)早来到这草桥店垂杨的渡口。”在剧中李逵还发现了宋刚和鲁智恩冒充宋江和鲁智深的事情,后来施耐庵把这一故事情节放到了《水浒传》中。

《红楼梦》中诗社改名也与桃花有关,在第七十回,史湘云说:“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应发达。如今恰好万物逢春,皆主生盛。况这首桃花诗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在桃花树下一块石头上坐着看《会真记》,“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难怪史湘云在《如梦令》中写道:“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贾宝玉等人搬进大观园是在二月二十二,出现了杨妃戏彩蝶、黛玉葬花等名场面。放风筝这一春天的习俗也出现在第七十回,文中“风筝”二字就出现了14次,提到了大蝴蝶、美人、软翅子大凤凰、大鱼、大螃蟹、大红蝙蝠、七个大雁、喜字风筝,而且每个人放的风筝还跟性格、命运有关。例如,探春的判词上就画着两人放风筝,探春的凤凰风筝还跟另一个凤凰风筝、喜字风筝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似乎在暗示她远嫁的命运。

在一个早春,唐僧来到了西行最难的一关——西梁女国,虽然书中没有电视剧中那般情深。在另一个春天,唐僧的境遇则完全不同。到了《西游记》第七十二回,“行勾多少山原,历尽无穷水道,不觉得秋去冬残,又值春光明媚。师徒们正在路上踏青玩景,忽见一座庵林……”我一直以为西行路上有重重艰难险阻,一路小心翼翼,可是吴承恩却说他们是“踏青玩景”。此处有如此美景,唐僧会碰到什么呢?吴承恩开了个玩笑,安排的是盘丝洞里的蜘蛛精。

就描写春天来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九回写的:“一年四季,无过春天,最好景致:日谓之丽日,风谓之和风,吹柳眼,绽花心,拂香尘;天色暖谓之暄,天色寒谓之料峭;骑的马谓之宝马,坐的轿谓之香车,行的路谓之芳径,地下飞的土来谓之香尘;千花发蕊,万草生芽,谓之春信……端的春景,果然是好!到的春来,那府州县道与各处村镇乡市,都有游玩去处。”清代文学家张竹坡认为,这段写出了太平世界、太平人物、太平景象、太平风物。《金瓶梅词话》中还提到了踏青、打秋千,第二十五回写道:“话说烧灯已过,又早清明将至。西门庆有应伯爵早来邀请,孙寡嘴做东,邀去郊外耍子去了。先是吴月娘花园中扎了一架秋千,至是西门庆不在家,闲率众姊妹每游戏一番,以消春昼之困。”

值得一提的是,在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十四章,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初春解冻的原西河变得宽阔起来,浩浩荡荡的水流一片浑黄……少安和润叶相跟着,沿着原西河畔的一条小路,往河上游的方向走着。他们沉浸在明媚的春光中,心情无限的美妙。这倒使他们一时没有说什么话。”真希望他们就这样走下去。

文人有感于山川之美而寄情于笔端,于是写出了诗词名篇。后人在山川之间揣摩古人的诗词,能更好地体味诗词的妙处,于是实现了美文与美景的双向奔赴。这是需要现场感的,最好是沉浸式的。

其实,在气象学意义之外,四季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在夏天可以感受春天,诗人埃利蒂斯说“每个字都是一只燕子,给你在夏季中带来春天”;在冬天可以感受春天,李清照写出了“雪里已知春信至”,李国文也感受到“冬天里的春天”;巴金还在《春天里的秋天》中意识到“秋天在春天里哭泣了”。巴金说:“我的许多年来的努力,我的用血和泪写成的书,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这不仅是巴老的目标,也是众多文学家的目标,是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02

住在春天的诗行里

潘 超

▲ 杏花掩映下的普陀宗乘之庙 陈印来 摄

屋前有一棵柳,每年都最早向我传递春的消息。它枝骨泛青,我便知春已在来的路上;它柔条舞动,我便觉“春风东来暖如嘘”;它冒出嫩叶,我便推开窗,喜迎青帝降临人间。

柳前有一条河,一点一点地向春敞开心扉。某日将午,冰封的它突然一声脆响,在河心塌出一口圆井,耳畔立即传来淙淙泠泠的流水声。几日间,白璧碎裂玉带融,终成一川春水向东。

河那边是一面山,淡妆素裹一冬,不知何时悄悄换上了浅碧色的春衫,衫上绣一岭岭粉色杏花,点缀以微微的嫩草芽、开紫花的白头翁。待到天再暖些,布谷鸟一飞一叫,春山便似插上晃动的步摇,彻底“活”了。

一场春雨悄然而至,山更翠了,柳更新了,河也更欢畅了。我坐在木槛上,倚门翻看尼采的诗集,念:“天空哭了,在这可爱的春天……”

春天充满诗意,住在人们的眼睛里,也住在写作者的诗行里。

“月本无古今”,春天亦如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千百年来,善感的诗人以春天为文学意象,吟写出数不尽的情景交融之作。以中国诗歌为例,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起,游春、探春、怜春、恼春、送春、春愁、春思、春别……诗路上“春花”遍生。

漫阅外国诗作,亦可见将春天酿进诗篇的文心。“春”同样不少。莎士比亚通过十四行诗抒发“我在春天离开了你”的感伤,雨果写《五月春》向爱人表达浓情蜜意,雪莱于“狂暴的西风”中呼唤春天,惠特曼在春天“为爱人们采集”,莱蒙托夫第一篇正式发表的诗作即为《春天》……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也有“各色人等来到城外踏青游春”的优美描写:“温柔的春之光带来生机,解放出冰封的河流小溪……从黑洞洞的城门里挤出男女老少,三教九流,谁都想领受春阳的沐浴。”在他的短诗《五月之歌》中,游春的欢快感更是呼之欲出——五月春光,明媚而精彩。

春天的至美在于自然,慧心人忍不住将之采撷入诗。且看,王维“诗中有画”:“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赫尔蒂诗若民谣:“天空澄碧,山谷青苍,小小的铃兰花怒放……”热情的席勒在《致春天》中两次呼唤:“欢迎你,英俊少年!你是大自然的欢乐!携着你的花篮,欢迎来到大地原野!”

历经漫长冬季的约束,“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出门踏青游春是最好的选择。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读《诗经·郑风》中的《溱洧》一篇,2000多年前青年男女于溱水、洧水岸边游春的情景如在眼前。

显然,踏青游春自古以来都是一项全民运动。

有人结伴游。“白白红红相间开,三三五五踏青来。”黄庭坚笔下的游春,何等色彩鲜丽、动静相宜!

有人单身走。“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在春天的江畔独步寻花,连写7首绝句。

有人送走忧郁。德国诗人阿尔诺·霍尔茨“在早春三月清晨中散步”,因一只云雀“柔和颤抖的欢呼”,而使得原本灰暗的心境发生转变。

有人写出佳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春日漫步东城,填词《玉楼春》,得雅号“红杏尚书”。

年轻人要游春,可能会邂逅爱情。韦庄《思帝乡》中有生动描写:“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老年人也要游春,哪怕有人劝阻。65岁的白居易“走若下坂轮”,仍要骑马去游春,对嫌他出游频繁的妻子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秦观就更厉害了,做梦都在游春。他在《好事近》中记下梦中春景:“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在与春天有关的著名诗歌中,不少都涉及具体地名,或让人联想到某个地方。因为有了诗人的“加持”,这些地方常能让读者心生一种诗意向往。

“河水在夕阳里缓流,暮霞胶抹树干树头……”读徐志摩的《春》,难免想到英国的“康河”左岸。“因为我将醉心于追求用我的意志召回春天。”波德莱尔在《风景》里人格化的春天,和法国巴黎紧密相连。读狄金森的《春日里一点小小的疯狂》,则很容易想起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安姆斯特——诗人多年“隐居”和创作的地方。

在中国写春别、春游的古诗词作品中,提及地名的尤其多。李白《灞陵行送别》中的灞陵亭,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和阳关,苏轼《望江南》中的超然台,陆游《春游》中的沈家园,朱熹《春日》中的泗水滨……吸引着不少今人“考古探幽”。

这个春天,真想去古今文人皆爱的江南走走。看看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杜牧的《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郑愁予的《错误》中“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的江南,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中“遍地垂柳”“多燕子”的江南。

这个春天真想去唐朝文人墨客最爱的长安走走。看看李白《阳春歌》中“绿杨结烟垂袅风”的长安,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的长安,韩翃《寒食日即事》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长安,杨巨源《城东早春》中“出门俱是看花人”的长安。

这个春天,还想去杜甫诗中“花重锦官城”的成都走走。看看“舍南舍北皆春水”的杜甫草堂,“映阶碧草自春色”的武侯祠。

或者,去邵雍诗中“夜半游人犹未归”的洛阳走走。看看“铜驼睛合绮罗光”的铜驼暮雨,“金谷暖横宫殿碧”的金谷春晴。

再或……

这个春天,不妨出去走走。带上一册薄薄的诗集,心揣一份淡淡的诗意。

03

春天的朋友圈须这样配文

谭繁鑫 文/图

▲ 随手拍的北京护城河

笔者身在北方,这里的春天总在不经意间给人欣喜,初探还未见春影,再看已是春满枝。先是从满地的杨树花那里收到了春天的消息,紧接着就从碧绿的柳树条那里看到了春天的身形,从鲜艳醒目的玉兰花和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花那里收到了春天的问候。城里的春天,桃红柳绿很是热闹,自顾自地展示风姿,吸引人们纷纷驻足,拿出手机,找准角度,拍下美照。乡下的春天,到处都是生机,可以直接从大地上感受,等到枯草之上尽是绿意,蒲公英的花开遍草场、路边,就到了犁铧翻开土地的时候,踩在田垄上,可以感受到土地的松软,可以看到苣荬菜根在土里生长。

此时的春天不仅在街角路边、房前屋后、枝头上、草地里、田垄边,也在人们的对话框、朋友圈里。每每打开朋友圈,总能看到大家分享去哪逛了、在哪看到花开了,发几张图,配几句文,记录春天的到来。

春天年年到,景观总相似。早先没有手机的时候,春天的景色可能与今天并无二致,观赏的人同样会被春天触动。我们可以从那些名家的散文中看到他们对春天的所见所思,寻章摘句,完全可以作为春天的朋友圈的配文素材。

每当阳光明媚,便是赏春的好时候,可以拍几张春景发朋友圈,还可以用近期比较流行的做法,给春景图加上语文课本的封面,并配上朱自清的一句话:“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就显得很应景。春景图往往离不开花,可以是一朵、一树、一片,也可以是缕缕行行、团团簇簇。语文课本上,朱自清的《春》里有这样几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就和加上语文课本封面的春景图很配。

据说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时,正是他比较顺意的时期——新婚,事业也很有起色,可以说是他人生中的春天。然而,当时是20世纪30年代初,稳定只是暂时的,景色即使再美,很多人可能也无暇顾及。时过境迁,如今赶上好时代,人们可以用更好的心情来欣赏他描绘的美景,景色与心情可以更好地映衬。

春天来了,雨水也多了起来。雨往往不大,有可能下雨时在屋中没有注意,出门看到地面是湿的,才发觉原来下过雨了。此时如果心情不错,可以拍春景发朋友圈,并配上丰子恺的话:“天气又忽晴忽雨,偶一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一下雨,原本热起来的天气又会冷一阵,让人感慨棉衣脱早了。就像丰子恺所感叹的:“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相较于春花,丰子恺更欣赏春草,也是因为草地遍铺绿色要等到暮春:“人都以为花是春的作品,其实春工不在花枝,而在于草。看花的能有几人?草则广泛地生长在大地的表面,普遍地受大众的欣赏。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那时候山野中枯草遍地,满目憔悴之色,看了令人不快。必须到了暮春,枯草尽去,才有真的青山绿野的出现,而天地为之一新。一年好景,无过于此时。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为最深厚了。”到了此时,可以踏青游玩的去处更多了,可以拍照分享的素材也增加了。不过紧接着就是夏天了,到处都是绿色,人们可能也就不会留意青草了。

春天,野菜也多了起来。采野菜来吃,在发圈时配上一句汪曾祺的话:“凡野菜,都有一种园种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就显得很合时宜。荠菜是野菜,但在汪曾祺的家乡却是可以上席的:“我们那里,一般的酒席,开头都有八个凉碟,在客人入席前即已摆好……若是春天,就会有两样应时凉拌小菜:杨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切细丝拌海蜇和拌荠菜。”“拌荠菜总是受欢迎的,吃个新鲜。”荠菜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吃法,汪曾祺介绍:“江南人用荠菜包馄饨。”“我在北京的一家有名的家庭餐馆吃过这一家的一道名菜:翡翠蛋羹。一个汤碗里一边是蛋羹,一边是荠菜,一边嫩黄,一边碧绿,绝不混淆,吃时搅在一起。这种讲究的吃法,我们家乡没有。”

应时野菜多起来的时候,就可能会有人采来卖。比如香椿芽,南方可以采摘的时间会早一点,北方可能就要到暮春,喜欢吃这一口的可不会错过这个时节。汪曾祺记录了另一种有人叫卖的野菜,名叫枸杞头:“枸杞头也都是凉拌,清香似尤甚于荠菜。”“春天的早晨,尤其是下了一场小雨之后,就可听到叫卖枸杞头的声音。卖枸杞头的多是附郭近村的女孩子,声音很脆,极能传远:‘卖枸杞头来!’枸杞头放在一个竹篮子里,一种长圆形的竹篮,叫做元宝篮子。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枸杞头不值什么钱,也从不用秤约,给几个钱,她们就能把整篮子倒给你。女孩子也不把这当作正经买卖,卖一点钱,够打一瓶梳头油就行了。”这段话充满生活的气息,那场景仿佛就在读者眼前。

暮春过后,夏天就在眼前。此时如果在朋友圈发春景图时配上一句季羡林的话:“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季羡林认为,不必为春天即将过去而感怀:“我们就把春天栽在心中,它不但能过今年的四时,而且能过明年、后年不知道多少年的四时,它要常驻我们心中,成为永恒的春天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怀着春天的希望,去迎接接下来的每个时节。

2024年3月30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春天里的神游》

↓ ↓ ↓ ↓ ↓ ↓ ↓ ↓ ↓

责编:陈陈

责任编辑:

网址:春天里的神游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0856

相关内容

春天里的神游
黔·景|三月三 去奔赴春天里的民族文化“盛宴”
春天里的蒙顶诗歌节|诗人吴小虫邀你品茶作诗
春天里的蒙顶诗歌节|诗人羌人六邀你品茶作诗
2024春天里的蒙顶诗歌节蒙顶山启幕
红楼梦: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真如过山车一般刺激
写下“《魔戒》之父”托尔金“神游”中洲的一生|当代书评
正观漫读丨春天里的“手忙心闲”
理真·春天里的蒙顶诗歌节顺利闭幕,下个春天,再会
春天里,孩子们植物园里开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