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著名的一首讽刺诗,后两句常被引用,文化不高会认为是夸赞

发布时间:2024-11-14 20:39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春望》和《登高》。 #生活知识# #生活智慧# #文学#

唐玄宗天宝三年,32岁的诗圣杜甫遇到了43岁的诗仙李白。

两人一见如故,自此结为了至交好友,在李白的邀请下,杜甫与其一起开始了一段浪漫的旅程。

此时的杜甫心中怀抱着一展宏图的伟大抱负,而李白则从长安被赐金放还,两人的心境截然不同,但却还是携手共行,以至于后来两人分别之后,杜甫还常常会想念这位带着他寻仙人的好友。

两人游历了梁、宋等地之后,杜甫觉得大好的前途不能浪费在虚无缥缈的事情之上,便与李白告别。

可是第二年,杜甫实在是太思念李白了,当他听闻李白在齐鲁时,便立即前去与李白相见,两人饮酒赋诗,李白还不忘继续和杜甫探讨炼丹求仙的事情。

看着李白如此,杜甫依然明白,这位老大哥是不会再想着当官了,想想也是,连在皇帝身边当个御用文人都不愿意的李白,又何尝还会想着被繁杂的官务缠身?

既然如此,道不同的两人自然要面临第二次分别,分别之时,两人依依不舍,此情此景,杜甫感触颇深,提笔为李白写下了一首诗: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既然杜甫都真情流露了,李白也不能藏着掖着,他提笔亦写了一首诗: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自此之后,李白和杜甫两个人再也没有相见,只是让杜甫没有想到的是,他选择要走的路实在是太艰难,以至于根本无法写出李白笔下的浪漫诗词。

好在,杜甫开创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了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而我们本次要说的就是他一首最为著名的讽刺诗,后两句经常被引用,文化不高的话,还会认为是一种夸赞。

安史之乱中的杜甫

与李白分别两年之后,唐玄宗向天下文人发出了昭告,只要觉得自身有两把刷子,便能直接到长安应试,一旦被选上便能直接入朝为官。

杜甫觉得这是好事,便立即动身同其他文人一起前往长安,可是他没有想到,他们这群人都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为了向唐玄宗展示“野无遗贤”的假象,权相李林甫暗中操纵,使得这批士子全部落榜。

杜甫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参加考试了,屡次的失败让他觉得应试无门,不得已只好走权贵推荐的路子,只是当时的朝廷已经黑暗之极,他的理想和报复终究是一场幻梦。

杜甫在长安客居了十年,最终换来的是穷困潦倒,天宝十四年,杜甫终于迎来了朝廷的任命,可仅仅只是一个河西尉的小官。

不过杜甫并没有接受,因为他觉得,这种任命是对他才华的侮辱,看着杜甫如此强硬的态度,朝廷便将他改任为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只不过这还是一个无用的官职。

杜甫妥协了,毕竟他还有一个家庭要养,而此时他也已经四十四岁,杜甫终究输给了现实,这一年,他回家省亲,可是刚进门就听到了妻子的哭泣,原来他的小儿子活生生给饿死了。

杜甫心痛不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戚,又是多少人能了解?

可是让杜甫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埋葬了儿子时,安史之乱爆发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杜甫见识了战争的残酷,可又激起了他满腔的抱负,当他听闻唐肃宗继位的消息之后,立即只身北上,可是结果却被叛军俘虏。

当杜甫被押到长安之后,由于官职太小,叛军并没有囚禁他,这不失是一件幸运之事。

杜甫写下千古名篇

战争最能考验人性,杜甫面对危局,虽然食不果腹,但他依然想着要为朝廷效力,可最终朝廷辜负了他一腔热血。

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了,杜甫也已经垂垂老矣,强极一时的唐王朝,也走向了下坡路,朝廷的昏暗依然没有彻底改观,被唐肃宗短暂重用之后,杜甫终究还是被贬出了长安。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冲击很大,也为天下武将立起了一个坏的榜样,各地武将纷纷叛乱,让朝廷苦不堪言。

公元761年,梓州刺史段子璋出兵袭击了东川节度使李奂,自称为梁王,朝廷便派了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前去平叛。

花敬定这人还是有点能力的,他在短时间内便平定了这次叛乱,段子璋也被其诛杀,或许正是由于过程太过顺利,让花敬定居功自傲,甚至纵兵抢掠百姓,有那么一次,他看到一位妇人手带金钏,便命人将妇人手腕砍断抢走,如此恶劣行径和段子璋又有何区别?

除此之外,花敬定还目无朝廷礼节,私用天子才能用的音乐,一直关注着国家大事的杜甫,对花敬定十分反感,为了让他幡然醒悟,他提笔下了这首千古名篇《赠花卿》,诗曰: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赞美之下的讽刺

这首诗理解起来并不难,甚至中学生也能很快明白其字面意思,尤其是后两句,更是经常被人引用,只是肚子里墨水不够的话,会想当然的以为这是一种夸赞,其实根本不是。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花敬定家中悠扬的天子乐曲,让不明就里的人,也觉得这是在描写音乐的美,后两句则是对这种音乐之声的升华,进一步说,花敬定家中的音乐应该只存在于天上,人间的人又怎么能听到?

单单从字面来看,采用的虚实结合的手法,将音乐的美妙衬托到了极致。

可是我们结合杜甫写这首诗的背景,就会明白这首诗是一语双关,不单单是为了赞美,真实的目的是为了讽刺花敬定的目无礼制。

天上,实际上也能指代天子所居住的皇宫,而人间,自然指的是皇宫之外,所以这首诗我们便能这样理解:

皇宫才能用到了的音乐确实很美,但它只应该存在在皇宫之中,而身处皇宫之外的我们,自然是不能听的,而如今花敬定的府中却“日纷纷“,这明显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杜甫的这首诗可谓是柔中带刚,期望花敬定能幡然醒悟,只不过花敬定只是一介武夫,可并未能理解杜甫的深意,依然我行我素,最终死在了叛军手中。

大历五年,58岁的杜甫在一条小船上去世了,他心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远离了世间的痛楚,他终于能与老大哥李白在地下团聚……

参考文献:《旧唐书》等。

(图网,侵删)

责任编辑:

网址:杜甫最著名的一首讽刺诗,后两句常被引用,文化不高会认为是夸赞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10215

相关内容

杜甫高水平的一首讽刺诗,世人经常引用,没点文化还以为是在夸人
李白的一首“烂诗”,前两句十分普通,后两句救活了整首诗
清朝文人的狂诗,你可能会反对前两句,但一定会赞同后两句
杜甫七绝的压卷之作,为大唐乐圣而写,一场久别重逢造就世事无常
王昌龄最著名的一首边塞诗,短短4句,气吞山河,读后令人热血沸腾
第十届杜甫国际诗歌周在杜甫故里开幕
李商隐最经典的一首诗,开头让人赞叹不已,中间两句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有一次喝醉了,写了一首狂诗,比李白还要狂
谢眺的一首古诗,其中两句千古流传,李白读后也拍案叫绝!
悲剧家中第一人是谁?写了多少戏剧?最著名的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