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与“平生风义”
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反对歧视,促进社会和谐。 #生活常识# #社会现象#
原标题:“步履不停”与“平生风义”
□陈平原
两年前,应广东朋友的邀请,撰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我提及:“确实是‘小人物’,只不过那些歪歪扭扭的足迹,可从一个特定角度,折射出‘大时代’的光影。”其中谈到刚编定的《陈平原文集》:“是否编辑/刊行个人文集,在我是经过一番挣扎的,因此举喜忧参半。”
十二年前,与友人在京合办纪念77级、78级毕业30周年论坛,我在发言稿中称:“说实话,我们都是幸运儿,从那么低的地方起步,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但因踩上了大时代的‘鼓点’,于是显得有板有眼。有人从政,有人经商,有人搞实业,有人做学问,三十年后盘点,我们到底成功了没有?回答五花八门,因为这取决于你设定的标准。想当初,我们在康乐园里指点江山,看不惯社会上诸多先辈的保守、平庸、专横、贪婪、碌碌无为,驰想将来我辈掌权,将是何等光明的新世界!而如今台面上的‘重量级人物’,无论政治、经济、学术、文化,很多都是77级、78级大学生,那又怎么样?比起此前此后的各届大学生,我们处在‘出击’的最佳位置,那么好的历史机遇,是否将自家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扪心自问,言人人殊。”
单看我的学术履历,好像很不错的样子,起码目前中国大学文科教授能得到的表彰与奖励,我都有了——除了当官,可那又不是我的意愿。在这个意义上,我是改革开放以及现有体制的获益者。一周前,北大中文系、北大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商务印书馆、《文艺争鸣》杂志社联合召开“《陈平原文集》出版暨现代中国人文学学术研讨会”,我的发言题为《为何“低调”以及如何“前行”》,最后一小段是:“转眼间,到了该鞠躬下台的时候,回首平生,特别感念让我得以施展才华、从容表演的那个跌宕起伏的时代、那座充满理想主义气息的校园,以及那批和而不同、相互扶持的师友。”今天又有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和商务印书馆合作举办题为“以人文之名 与时代同行”的《陈平原文集》新书发布会,以及著作书影展,这同样让我感佩不已。
为纪念改革开放后入学的第一代大学生/研究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十几年前,复旦大学出版社曾组织“三十年集”系列丛书,我在自选集《压在纸背的心情》(2011)的序言中称:“放长视野,我们这代人的‘阅历’‘观察’以及‘心情’,或许比我们做出来的‘学问’还要有意义。看一代年轻人如何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定定神,然后左冲右突,上下求索,还是挺让人感动的。后世的学者,训练、视野以及研究条件都比我们好,但读书时的心情、心气与心境,未必赶得上我们。”要说历史价值的话,我等具体著述的得失尚在其次,“给近三十年中国学界的演进提供一份证词”,或许更值得自豪。这么说,虽有几分无奈与感伤,但总的基调仍属“乐观向上”。因为,废学十载,经历坎坷,算总账时还能有几分亮色,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今年五月是我的博士导师王瑶先生110周年诞辰,我们在筹备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王瑶先生学术文献展”、编写《王瑶画传》、重刊“王瑶著作系列”以及《王瑶全集》,组织学术研讨会等。我刚完成长文《风雨读师四十载》,其中谈及作为“师”的王瑶先生言传身教的效果——起码“文革”后留校任教的王先生三弟子,钱理群、温儒敏和我,都认真遵从先生“首先站稳讲台”的叮嘱,教学方面不仅受学生的爱戴(比如被评为“北大十佳教师”),也得到教育部或北京市“教学名师”的表彰。更重要的是,专业著述之外,我们都关注大学改革以及中小学教育,且都有不俗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辱师命,甚至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任务”。
去年,我的两个学生曾花了不少时间编选《与时代同行:陈平原的学思历程》,收录了几十篇我的自述性质的文字。全书十章,各章标题分别是“乡间读书”“怀想中大”“问学燕园”“风云激荡”“四十而惑”“独上高楼”“步履不停”“多重视野”“平生风义”“依旧相信”。这出版计划最后被我否了,原因是文章写于不同时期,集合在一起,显得零碎且重复。出版社说,你嫌零碎,那太好了,另起炉灶,写一部完整的自传吧——我又实在没有那个勇气。今天,机缘凑合,深圳南山不仅组织了《陈平原文集》新书发布会,还精心制作了“陈平原先生著作书影与墨宝展”,可当作简要版“学思历程”阅读。
在展览的前言中,主办方有一段话,让我受宠若惊:“着眼于不懈的开拓与革新,走在学术与时代的前沿路上,在这一点,陈平原教授的学术之路与深圳作为改革重镇的探索之路,有着高度同频的精神特质。为此,特选择在深圳举办陈平原先生著作书影与墨宝展,以纪念和彰显一个具有改革魄力和风气的时代。”前面提及自家著述多有瑕疵,但可以“给近三十年中国学界的演进提供一份证词”,见证“这大转型时代的学术风气”,某种意义上也就是纪念“一个具有改革魄力和风气的时代”;唯一需要自证的是,文集出版之后,还能不能继续探索,且做出世人认可的业绩。我知道这很难,但还是有信心。
今年一月,文集刚印好,我急匆匆赶回家乡广东潮州赠书,之所以发令枪没响就提前起跑,并非为了销售,而是表达感恩之情。回想1978年3月10日清晨,我离开插队的山村,从潮州集体乘长途汽车到广州念书。转眼间,46年过去了,“少小离家老大回”,怎能不感慨万端?
其实,到深圳参加学术活动,也是这个心情——广东是我的家乡,深圳更是我的福地。记得2021年秋冬之际,承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雅意,曾委托前檐书店筹划“陈平原教授著作风采展”,最初的定位是:“突出陈老师的学术贡献,兼及广东的在地情怀。”我因此撰写了《我与深圳的文化因缘》,其中提及:“以2009年11月15日的专题讲座为起点,至今我已在深圳出席20场学术/文化活动。”
前年新冠疫情严重,我没能走出北京一步;去年情况好转,我到深圳来了三次:4月21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深圳)演讲,题为《人文视野下的文学阅读、教育与成长》;10月11日,在南方科技大学演讲,题为《现代中国大学的历史、传说与精神》;11月26日,在深圳前檐书店演讲,题为《大学故事的书写与阅读》,第二天参加深圳南山书房·平原轩活动,接收补发的南山区文化顾问证书。今年,以《陈平原文集》出版为契机,我又有了到深圳进行学术交流的好时机。
过去读书人喜欢分门别派,辨析新学旧学、中学西学、南学北学,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加速,很难再以籍贯乃至学历来论断具体学人的才情与性格。北人南下或南人北上,早就成了大趋势,而像深圳这样集合全国人才、身处湾区而面向世界的试验田,不仅在科技、经济、政治上大有作为,在文化上同样有可能超越古今、中西、南北之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我有机会就近观察,乃至某种程度参与,是很幸运的事。
今天的发言题为《“步履不停”与“平生风义”》,背后的思路是:我之所以愿意且能够排除万难、不断前行,得益于大时代的激励、诸多师友的提携,以及无数读者的支持——这里当然包含我很在意的“与深圳的文化因缘”。
(此文是作者2024年3月30日在深圳前檐书店“以人文之名 与时代同行——《陈平原文集》新书发布会”上的致辞)
责任编辑:
网址:“步履不停”与“平生风义”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1265
相关内容
“步履不停”与“平生风义”北大教授陈平原:年轻人要为自己的兴趣和探索而阅读
谁能抵挡,孟子义的颜值与傲人身材,网友:我被你俘获了!
生活虽沉闷,奔跑则生风,我们的最佳状态在于未知的期待…
残酷之旅的起始步履?
地牢中的步履仿佛永无止境,漫长得令人窒息..
生来即不拘小节,故步履不停歇陈都灵陈都灵
何与 刘学义
录制间隙向佐忙不停,原来是展示孩子不停!金鹰卡通
贵妃看到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竟然不停的说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