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赠林徽因一首诗,仅有短短三句,却道破她与徐志摩的结局
阅读治愈系诗歌,如泰戈尔的《飞鸟集》,感受生活的诗意和哲理。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阅读治愈系#
1924年的春四月,印度诗人泰戈尔开启了在中国的访问之路,这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在中国却引起了轩然大波:陈独秀、林语堂嘲讽他是“人妖”“卖国贼”,而梁启超、徐志摩则将他当作偶像来崇拜,在两种声音交织下的泰戈尔倒是过得轻松自在,在四十多天的访问过程中,是林徽因和徐志摩陪伴在左右。
朝夕相处中,泰戈尔对身边的两个年轻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即将离开中国时,留下了这么一首诗:
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如果说徐志摩是多情深邃的天空,那么林徽因就是含情脉脉的大地,在很多方面,天空和大地有着如此多的共鸣之处,他们同样浪漫,同样宽广,他们相互欣赏,天生一对,甚至暗生情愫。但天与地永远隔着万尺,天与地却只能相互欣赏,无法真正拥抱在一起,这就是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微妙关系。
1921年,徐志摩与林徽因在伦敦初识,两个人因文学而相识相知,彼时的林徽因只有16岁,她对这个浑身散发着文人气质的大哥哥更多的是崇拜,而早已与张幼仪结婚的徐志摩在看到林徽因的那一瞬间却有了许久未曾有过的悸动。
厌倦了婚后枯燥生活的徐志摩,偏偏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伦敦街头,偶遇了不经世事的少女林徽因,在两人沉迷于诗歌、歌剧的讨论中,徐志摩一眼看上了这个不谙世事的女子,而且越发沉沦也越发痛苦。
他相信正是因为两个人天造地设所以才无话不谈,他脑子里想象着一个失意的已婚男和一个纯情的少女又是如何谱写美好爱情故事,而林徽因就是他诗歌里的主角,甚至在他心里十分肯定,林徽因也同样应该深爱着他。
于是身在伦敦的徐志摩不惜一纸离婚协议书寄回了家中,徐志摩对林徽因开展了强烈的攻势,还不惜拿着写好的离婚协议书来承诺。但只有16岁的林徽因哪里见过这些,仓惶不安中,林徽因不告而别,回到了祖国。
当时林徽因已经有了未婚夫,是与她青梅竹马的梁思成,了解到林徽因痛苦的梁思成也只是宽慰她,决定随你,只要你开心就行。此时她或许看出了梁思成与徐志摩的区别,在爱情面前,梁思成尊重爱人的选择,而徐志摩却从没有考虑过林徽因的真实想法。
林徽因还是拒绝了徐志摩,即便是他写下了如何深情的文字来表白,“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就像是多年之后林徽因对自己的子女解释这段让人议论不止的追求,太过浪漫主义的徐志摩,有时候像是活在诗歌中一样,他是个绝对的完美主义者,在他眼中我完美无瑕,宛如天上的仙女,但想象终归是想象,活在想象里的感情太容易被现实击垮,一旦幻想破灭带来的终究是无尽的痛苦。所以徐志摩对于林徽因的追求如何强烈,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失意文人才子的自我感动。
在泰戈尔游历中国之际,眼神犀利的他早就看出了徐志摩对于林徽因的执着,即便是拒绝的有多坚决,但“病入膏肓”的徐志摩却没有丝毫放弃的念头,一个避之不及,一个自我折磨,泰戈尔在临别时留下了这首诗,其实早已昭示了二人的结局,世间爱情大抵如此,不是郎才女貌就能在一起,也不是情投意合就能携手一生。
徐志摩还是与发妻张幼仪离婚,即便后者如何挽留他,即便后者已经为他生下了孩子,在追求林徽因无果后,徐志摩转头与自己好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相恋,而林徽因则嫁给了自己的青梅竹马梁思成。
想象终归是美好的,现实却往往会还你一记耳光。徐志摩为了与陆小曼在一起,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与有夫之妇结婚,就像是当初迷恋林徽因一样,同样爱得无法自拔,结果热情过后是一地鸡毛,是美好憧憬的幻灭,倘若当初天真的林徽因选择与徐志摩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责任编辑:
网址:泰戈尔赠林徽因一首诗,仅有短短三句,却道破她与徐志摩的结局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14453
相关内容
泰戈尔离开前,赠林徽因一首诗,短短三句,却道破她与徐志摩结局1924年,泰戈尔赠给林徽因一首诗,仅有三句,却道破她与志摩结局
原创泰戈尔离别时,赠予林徽因一首诗,只有三句,却道破徐志摩的结局
泰戈尔访华,林徽因徐志摩陪同,离开前一首三句诗,道破两人结局
1924年,泰戈尔赠给林徽因一首诗,只有三句,却点破她与志摩结局
徐志摩死后很多人都写悼亡诗,却都敌不过林徽因的这首,才女厉害
徐志摩给林徽因的最后一封情书,没给她就被人抢走,70年代才找
林徽因和徐志摩:人生若只如初见
徐志摩逝世两年,林徽因除夕夜写下这首诗,最后一句美得令人心醉
陆小曼林徽因的墓地差异:一个众人凭吊,一个荒凉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