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逝者写了4年悼文,身为父亲,他说“教育应为生命做减法”

发布时间:2024-04-04 07:16

教育储蓄计划可以帮助父母为孩子的高等教育做准备。 #生活常识# #理财规划建议#

原标题:为逝者写了4年悼文,身为父亲,他说“教育应为生命做减法”

看点 因为一次偶然的契机,当过老师的友文,开始在网上为逝者写祭文。在听到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故事后,他觉得生死面前,更重要的是做生命的减法,用心感受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清明时节,不妨和孩子一起听听他的故事,鼓起向死而生的勇气,学会如何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庄晓 编丨Lulu

35岁的友文教过语文、也兼职过导游和文案。四年前,他在网上分享了为外公写的祭文后,越来越多失去至亲的陌生人找到了他。

他也由此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了解更多人生故事,为逝者写文送行

在他的笔下,有17岁的少年,请他给自己写的祭文;

有一夜白头的父亲,托他给病逝的女儿写文送别;

也有成年的女儿,请他给突遭意外的母亲,写的道别信……

有时,他觉得自己就是电影《不虚此行》中,胡歌所扮演的角色——那个写悼词的闻善,在用倾听和交流的过程,帮助逝者的亲人和朋友,去面对亲人的离世,并意识到那些曾被忽略掉的过往。

电影《不虚此行》剧照

写得多了,友文(小红书ID:思俨者慎)也越发为这些曾鲜活绽放的热爱、梦想而打动;也为那些未做过的事情、未曾说出的话语,以及那些未曾拥抱的温暖,感到遗憾和感慨。

珍爱生命、把握当下,并非是一句空谈。在人生这条单行道上,我们一路向前,也在一路相遇、一路别离。

生死面前,这些最真挚、也是最强烈的情感,给友文带来了生命无常的冲击。在和他促膝长谈近2个小时后,外滩君也看到了他对生命更为丰富多元的思考:

懂得生命的脆弱,也要学会向死而生的勇气和韧性;在人生纷繁复杂的选择中,倾听心底的声音,真正找到人生的美好。

在这个多雨的清明时节,或许我们也能和孩子一起给生命做减法,用心感受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学会如何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下文以友文的第一视角叙述。

死亡是所有生命的必经之痛

对于死亡的最初印象,还要追溯到我七岁的童年。

和大多数山里孩子一样,我是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的。虽然父母不曾在身边照顾,但外祖父母们总能在为数不多的清闲时刻,给我带来数不清的温暖。

有时是清晨从鸡笼里掏出,还带着温度的鸡蛋;或者是晌午时分,屋前老桃树上半生不熟的野桃;也有藏在祖父母瘦小身板背后的礼物,那是他们赶集时,给我带来的一把玩具锡枪。

然而故乡童年的快乐时光,却在外婆倒地不起后戛然而止。

友文家的老屋

我现在还记得,外婆去世的那一天,我被送到了山上的外公家。不过,那天,我好像突然有了心灵感应,独自走了好几里的山路,来找外婆。

到了外婆家,我发现地上散落着不少鞭炮的痕迹,所有的家人像在准备节日一样,团聚又忙碌。

来不及判断,我立刻冲进了老屋,一边哭喊叫着外婆,一边等着她的回应。但屋子里始终是一片可怕的沉默。

有人常问,到底什么是死亡。那时,我忽然就明白,死亡,是无论我怎么呼喊,外婆也不会回应了。

今年我三十五岁了,二十七年来,我再也没机会喊声外婆了。

成年之后,我又再次直面了外公的突然离世。当时我的生活也不太顺利,所有的遭遇叠加在一起,让我在那段时间,直接失眠了。于是,我干脆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为他写了一篇1000多字的文言文。

友文给外公写的祭文(节选)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终于读懂了电影《暴雨将至》中,那句以前读不懂的诗句——当鸟群飞越过阴霾天际时,人们鸦雀无音。我的血因等待而沉痛。

外公的遽然而逝,对我而言,更多的是悔恨,我感到自己有太多的爱来不及去说,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他好好相处。

每每回忆起来,我都能感到一种钻心剜骨的痛。而这种悲伤,就像诗句所说是从心脏流向全身血液的痛,并将一直循环往复,到我们生命的尽头。这种痛苦,是无事无刻不存在的,留在身体里的一种痛。

沿途的风景,图自友文

在写祭文中,如何将心里的悲伤写出来,是一个很艰难,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于我而言,回顾他那平凡而短暂的一生,也是一种精神的重塑,就像是再和他说声心里话,再慎重和他说一声道别。

也是有了这次的经验,我开始留心起周边人的葬礼。

我发现,失去亲人的悲痛,会让很多人对祭文难以下笔,只能请求他人代写。于是,在相当多的场合,这些本该是铭记缅怀的文章,却更像是千篇一律的套话。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也会觉得很遗憾。我想,哪怕是像我祖父母这样的普通平凡人,虽然对别人而言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于我,他们改变了我的一生。所以哪怕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也值得被好好书写。

于是,我也开始想要为身边的人、身边的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用一篇满怀情感的祭文,给逝者最后的生命历程,画上一个真正的句号。

也为他们梳理曾经存在的价值,证明这个世界,他们也曾来过、爱过、哭过、遗憾过。

这其实正是对死亡的一种认知和教育。我们最爱的一个人,总有一天,会永远离开我们。不过,就像余华在《在细语中呼喊》中所说的那样,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沿途的风景,图自友文

从这个意义上说,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延续。真正的死亡,是彻底的消逝,它不会在一瞬间,而会在我们对生命的怠慢下,慢慢地,理所当然地消亡。

生命是有限的,

才有了那么多的追悔莫及

我把写给外公的祭文发到网上之后,很多人都来找我。

有个女孩告诉我,当时,她和妈妈约好了,三个月以后一起旅游。因为那是她第一次带妈妈出去玩,一直在做各种各样的准备,而她也根本没有想过,有一天,妈妈会猝然离世。

直到妈妈走了之后,她才发现自己其实错过了很多。更残酷的是,她为心心念念的旅行准备了那么久,却唯独没有准备好面对死亡。

生命是有限的,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那么多的追悔莫及

还有另一位女孩,让我至今想起来仍感到难过和惋惜。她从小就喜欢动物,养一只小猫或小狗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但当时学业繁重,也没有找到机会。等到癌症晚期,她再次和爸爸提起养一只猫的愿望,但爸爸仍然没有同意。

爸爸是从她的身体健康考虑的,觉得养猫不利于她养病,也会分散家人照顾女儿的精力。但让父母想不到的是,仅仅过去了一个多月,女孩就走了。在听她爸爸讲完这段往事之后,他心里的遗憾、不舍、内疚和自责,连我这个外人也难以承受。

沿途的风景,图自友文

在生命的流动中,很多小事都会被无限放大,不管我们多么挣扎和努力,可能都没办法逆转这个结局。我们不能总是欺骗自己,幻想这个世界上存在奇迹,特别是生死面前,没有奇迹可言。

很多网友都曾希望我能去鼓励他们,但我说任何的语言都没有办法给他们安慰,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记住,这样我们才会知道原来思念是这样的一种感受,原来我们对这个世界,也会有这样的无奈。

生命,有且只有一次,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且必须值得珍惜。

在这些年里,我最难忘的,还是一个17岁男孩。当时也是他主动找到我,请我给他写篇祭文,表达对伯父的感谢。

他告诉我,自己从小没了爸爸,平时都是伯父在照顾他。他也很阳光懂事,成绩一直是班上第一名。但不幸的是,就在两年前,他查出了癌症。

8次放疗,让他也想过放弃,但他和我说,有一次和伯父视频时,看到伯父瞬间苍老的面庞,他忽然明白了生命的意义,那就是为了伯父,也为了自己,再去努力一下,抗争一下。

治病期间,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一直在家自学,他还立志要考军校,希望能报答一直以来,给他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的伯父。

他的那封祭文,我没怎么下笔,只因他用真情实感写的初稿,根本不需要任何文字上的修饰。其实,他所经历的痛苦,也是我难以想象的,但在他这样的一个年纪,还能这么通透,真的是难能可贵。

我想,可能也是他家人给予他这么多的爱,才能培养出他这样乐观和坚持的精神。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位勇士,一个真正看到生活的残酷,仍然选择乐观积极去面对的一个勇士。

这种向死而生的勇气,也让我真正明白,为什么说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度过每一天。

沿途的风景,图自友文

其实,人但凡感受过世界的爱和美好,都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而且这种求生本能,就是从每个细胞的演变开始,最终演化为整个生命的本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多有眷恋。

哪怕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也曾认真地活过。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正视死亡,也是告诉我们要抓住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尽可能地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爱和美好,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

为生命做减法,

学着过好幸福的一生

我之前在重庆教语文,见过很多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能把满分150分的语文中考卷刷到120分。

我曾问他们,你们需要这么内卷吗?他们和我说,他们这种水平只是中等偏上,真正的好学生,叫做0+6,就是小学六年后不会再学初中的知识,而是用初中三年,学高中内容,再到高中去参加各类竞赛。

为了学习,他们几乎把每分每秒都抓在手里。中午都是在电梯旁吃饭,吃完饭立刻就去上下一堂课。有时怕电梯人多,他们甚至还会躲在电梯里吃东西。他们也没有任何假期,从四年级开始就保持这样的状态,直到初中。

我觉得这种竞争太过惨烈,所以也曾打算全家一起去马来西亚,孩子读书或许能轻松一些。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走成。

刚开始,我的状态并不太好,我会觉得自己这么多努力和准备都白费了,但现在我会觉得,在生死面前,我目前的困难不算什么,相反,我还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心态的转变,会让你用更加积极的状态,来面对生活的挑战。像现在我就会试着降低对孩子的期待。

就比如我给女儿取的名字,叫知悯,知识的知,悲天悯人的悯。很多人就不太理解,就是说他说“悯”字、悲天悯人好像不是一个很好的字,但是我觉得这恰恰是我对她的一个期望。

首先希望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其次是一个能自我肯定、自我满足的人,最后,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善良,去帮助别人,这就再好不过了。

沿途的风景,图自友文

事实上,当我们真正去面对生死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给生命做减法这样你就会发现,什么东西对你来说,其实是不重要的,而留到最后才是最重要的。

对我而言,我最重要的就是女儿和父母。所以现在,哪怕我的经济状况不好,以前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好,但我也一定要去陪伴我的父母。

一有时间,我就会带着家人出门旅行。像今年我们就去了贵州、云南、广西和海南。不要等待,想到就去做到,尽可能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对女儿,我也不太会在意孩子的成绩。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承认自己父母的平凡、自己的平凡和孩子的平凡。

生活从来不是你想要什么的样子,而是你本身的生活,就在那里。接受当下的生活,去感知当下的美,也是我们要教会孩子们的功课。

我的一位外国挚友,和我讲过一段话:很多时候,我们会去追求由外而内的幸福,比如你买了多大的房子、挣了多少钱,这些是是外界带给你,再慢慢传递到你的内心,但这样的幸福是没有办法满足的。

现在的孩子,拥有太多选择的权利了,但你有没有想过,当有天孩子没得选的时候,他会如何去接受呢?

从前,我可能会追求一些时尚的衣服,但现在我会觉得衣服能够保暖足以。不过,虽然我不会在乎衣服好不好看,但是我会去在乎说这本书好不好,或者说好电影好不好,或者说和我感兴趣领域中的他人去交流。

如果追求外在的话,我会很痛苦,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和别人去比,但若是更倾向于内在的追求,我会感到非常持久的满足。我想,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真正的幸福。

脱离了外在的比较思维,孩子学习阶段的一些成绩、指标在我眼里就如过眼烟云。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阅读,多和他人交往,不断拓展自己,去感知内心。

沿途的风景,图自友文

我觉得,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花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教孩子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但偏偏忘了去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死亡。但是,我们怎么迎接新生命,就该怎么重视生命的逝去。

终有一天,我们将要和至亲告别,和自己道别,和这个世界道别。所以,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还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更好地和这个世界告别。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陷入迷惘、漠视生命,而会更加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所以,不妨多给孩子们那些温暖的种子。哪怕是一次善意的举动、一个温暖的拥抱,或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虽然它们可能没办法改变孩子的人生,但也确确实实,能让孩子们感到世界的美好。

即便日常生活波澜不惊,也可以在清明的这一天,和孩子聊聊死亡的话题。

就像木心在《素履之往》说的那样:“生命好在毫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我想,这应该也是生命它最本真,也是最美好的样子。

不虚此行,才不枉此生。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责任编辑:

网址:为逝者写了4年悼文,身为父亲,他说“教育应为生命做减法”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1648

相关内容

为逝者写了4年悼文,身为父亲,他说“教育应为生命做减法”
人到中年,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做“减法”
面对癌症的挑战,一位父亲倾尽余生之力教育他的孩子,他们的故事触动人心…
原创歌剧《王阳明》首演,舞台做减法意境轻盈
谢谢你,等着我,为逝者入殓!
办好最后一场人生大事!记者探访人生终点站的“摆渡人”
成长,就是要学会做减法
“我的整个生命都以文学为中心”——西媒盘点卡夫卡的一生
夜读|把自己调成“节能模式”
周琪:写了半个南京城的店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