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葬、花葬、草坪葬……身后事“回归自然”渐被大众接受

发布时间:2024-04-04 08:37

在参加葬礼时,着装应以黑色为主,表示哀悼。 #生活常识# #礼仪习俗#

原标题:树葬、花葬、草坪葬……身后事“回归自然”渐被大众接受

原标题:对着花坛大树祭拜 遥望大山大海追思

身后事“回归自然”渐被大众接受

漫画/高岳

“爷爷奶奶,这一年我们都很好,关于你们的回忆录正在校对阶段,你们放心。”3月底,北京市民钱华(化名)来到海边,和海葬的亲人们“絮叨”了很久,她的爷爷奶奶已魂归大海。

清明时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扫墓追思是亘古不变的习俗。如何祭奠——这是钱华面对海葬的第一反应。

“爷爷说,‘生前你若是对他不好,死后立多少块碑都没有意义。有的人有坟,但家人三五年都没有去看过;我们没有坟,以后站在海边往远处眺望,那里就是我们所在的地方’。”

如今,钱华和丈夫决定自己“走”了也撒海,“我们在海里团聚,无论到世界各地,只要有海的地方就有我的亲人”。

在苍松翠柏间、在重茵叠翠处、在潮起浪卷中……近年来,树葬、花葬、草坪葬、抛撒葬(含海葬)等多种节地生态安葬方式逐步受到社会认可与接受,“回归自然”渐成殡葬文明的风向标。

记者采访发现,当前我国节地生态安葬推广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离在全社会普及的目标仍存一定差距。其中涉及的技术、观念、规划等领域问题值得有关方面注意。比如各地殡葬服务机构纷纷推出了生态安葬的业务,但目前市面上生态安葬价格地区间差异较大且后续管理费用也是推广开来的一个障碍。此外,在一些农村地区,生态安葬还是一个全新的名词,亟须加强对节地生态安葬的宣传教育。

受访专家表示,生态葬相较于传统建墓立碑,在节约土地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要想让节地生态安葬在群众中得到推广,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规范,另一方面也需要修订《殡葬管理条例》,为节地生态安葬提供制度保障。

草坪葬花坛葬树葬

节约资源移风易俗

4个小时,一场告别。

等待了许久之后,上海市民张萍(化名)近日接到了殡仪馆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她终于可以带着父亲的骨灰踏上海葬之路。

包括张萍在内,她家共有6位亲属参加,与其他选择海葬的家庭亲属依次在吴淞码头登船,鸣笛启航,驶向大海。船上很安静,极少有人说话,也没人刷手机,人们望着窗外。

一个小时后,船停在海面上,家属依次走到甲板上,向大海里抛下了各自亲属的骨灰。在张萍看来,海葬仪式庄重肃穆,“这样的殡葬仪式很有意义”。

从上船到下船,全程约4个小时,张萍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又一遍与父亲之间的点点滴滴。父亲喜欢旅行,退休后一直在旅行的路上,“父亲如今骨灰入海,终于可以如他所愿,自由地去往每一个有海的地方”。

作为女儿,张萍自然明白,父亲希望海葬,除了他自己的原因外,也不希望他的后事成为女儿的负担——在上海,普通的墓穴葬都要花费10万元以上,“传统的公墓有使用期限,到期后还需要续费。而且以后如果家人离开上海,还会存在无人照料墓地的问题”。

对于同样选择海葬的北京市民刘凯(化名)一家来说,海葬“是为了更好的祭奠”,“我们兄弟姐妹4人散在五湖四海,其实父母无论葬在哪里,我们都不方便,不如撒海里,以后就在心里祭奠,或者到海边看看”。

北京市民王先生则是为母亲选择了树葬。

两年前的清明节,王先生将母亲的骨灰葬在了长青园里一棵桃树下。今年清明节前夕的一天,王先生一家来到桃树下,把一束白色菊花放在树旁石头上,孙辈们则拿出红色玫瑰干花瓣撒在石头上。

做完这一切,他们往后退了一步,并排站好,对着母亲埋葬的地方,鞠了三次躬,“你们看,妈妈最爱的桃花,今年又含苞待放了”。

一年又一年祭拜,他们眼看着长青园的植被愈发茂盛。王先生的妹妹说:“我们以后也要埋在这里,和妈妈团聚。”

居住在河北燕郊的王文(化名)同样没有选择购买墓地,而是希望自己去世后家人能把他的骨灰撒在北大荒的土地上。

王文今年70多岁,年轻时参军入伍,在北大荒度过了3年“充实而难忘”的岁月。退休以后,他还和几位战友一起去过参军的地方故地重游。王文的儿子在北京工作,对于父亲的选择表示支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父亲经常给我们讲当年的故事”。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东晋诗人陶渊明表达了旷达、回归自然的生死观。他认为,死亡是托身大山、魂归自然的皈依。

华中科技大学养老服务研究中心教授郭林说,节地生态安葬是我国近些年大力提倡和推进的安葬方式,社会大众对这种安葬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在郭林看来,我国积极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既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也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移风易俗。

“引导社会大众采用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有助于缓解殡葬给‘耕地红线’带来的压力。同时,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可以约束一些地方墓穴使用石材等难以降解材质的情况,助力守住‘生态红线’。”郭林说。

已成行业常规业务

后续维护需另付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提供生态安葬,已经成为多家殡葬服务公司的常规业务。

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以“树葬”“花坛葬”为关键字搜索,可以看到许多介绍当地陵园的帖子。记者私聊了其中一位杭州墓地代理张女士。

据张女士介绍,当地生态安葬做得比较好的径山竹茶园,小碑树葬(碑高0.4米)36080元起,卧碑树葬(碑高0.6米)88080元至98080元起;树叶/枫叶卧碑双穴90080元,单穴44880元。此外,结合径山植被特点,该墓园还开发了竹林葬和茶田葬:竹林葬双穴(保留骨灰)28000元,单穴(不保留骨灰)价格在3000元左右;茶园小碑(碑高0.4米)80000元至83080元,茶园单穴44880元起。

在墓地维护上,记者询问对方是否有附加费用。张女士称,额外还需要交管理费,径山是每平方米每年80元,一次交20年,“像生态葬的话,面积一般在0.2至0.8平方米,看您选择哪种,理论上只要持续交管理费,墓地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

面对记者“如果断了管理费,墓地是否就不能用了”的担忧,张女士解释道,如果担心的话,可以多规划几代,“如果一直联系不到,可能会被作为无主墓依法集体深埋”。

此外,张女士还向记者推荐了浙江省安吉县的生态葬,其一树一户葬,可以安放8个人(约四代)的骨灰,价格在13万元左右。安吉花坛葬价格较为便宜,在9800元左右,是一坛四穴(一个花坛,四个穴位),管理费每年一墓60元,前3年免费。

调查中,在四川省成都市运营公墓代理业务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树葬、花坛葬可以选择保留骨灰,与可降解坛一起埋在树木或花坛旁的小碑下。树葬、花坛葬的价格根据地理位置不同等有所差异。以成都市成华区花坛葬价格为例,单人价格为19900元,双人价格29900元。这些生态葬同样需要每年另付80元至120元不等的墓地管理费。

秋叶网顾问(负责殡葬形式介绍、接待事宜)李先生告诉记者,北京生态葬的价格不等,北京市内生态葬价格相对较高,郊区九公山长城纪念林的树葬起价40680元、花坛葬价格为19800元。距离北京市稍远的河北省涿州市天福园墓地的生态葬价格相对较低,树葬起步价格为19800元,花坛葬的起步价格为7800元。每20年需要交纳一次管理费,每次管理费用为墓地价格的5%左右。

针对各地标准不一且价格不菲的生态葬,郭林指出,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土地利用成本不断上涨,因此生态葬价格也水涨船高。

动辄等待半年一年

出现付费加急服务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等待时间长,成了目前困扰生态葬的一个因素。

据长青园工作人员介绍,现有的公益性生态葬形式主要为草坪葬,等待时间为5到10个月,由墓地工作人员组织家属进行集体安葬。如果家属不想等待,则可以花费1990元购买服务后自由选择时间安葬。

再比如,随着海葬需求的增加,公益(免费)海葬一般需要等待3个月至6个月甚至更久。记者拨通北京市八宝山海撒办公室电话,工作人员介绍说,依据现有的排队数量,目前进行海葬需要等待1年左右的时间。若逝者户口为北京籍,安葬全程免费。逝者家属决定海葬并签订合同后,可以将骨灰送到指定的墓地寄存,不需要支付费用。如果逝者为非北京籍,海葬部分免费,出席海葬的家属需要每人交纳380元,不再额外承担其他费用。

在此背景下,出现了付费式海葬服务。山东人秦涵(化名)一家便是选择了付费(价格约为1万元)海葬的形式,因为等待时间太久,“不想让两位老人的骨灰分别存放太久,生前相依相伴,身后也希望他们尽早团聚”。

身为“00后”的韩玲(化名)在海南省三亚市一家提供海葬业务的公司工作。她向记者介绍说,付费海葬相比于公益海葬,不同点在于等待时间短,且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一对一的海葬服务,价格视客户情况而定,主要因投放海域、定制仪式、拍摄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起步价是8000元左右,最高3万元”。

对于这种付费海葬,郭林分析说,目前海葬服务包括集体公益性海葬和私人定制海葬两种形式,集体公益性海葬由政府承担成本,私人定制海葬则提供更灵活的服务。

对于私人定制海葬,郭林提醒消费者需考虑3个问题:服务机构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如殡葬服务经营范围和“骨灰撒海许可证”;服务必须明码标价,消费者有充分选择权;定价应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公益性质,不应过高,以体现对社会大众选择海葬的引导。

据介绍,在上海,海葬并非直接把骨灰撒向海面,而是将骨灰放进由陶土及海洋泥土烧制而成的可降解罐子里,顺着绳子沉到海底。可降解罐会在24小时内溶解,这样的方式不会污染海洋环境。

那么,支付上万元“加急”海葬是否合规合理?郭林指出,这需根据服务机构资质、价格透明度及公益性判断,若符合上述标准,且消费者自主选择,则可视为合规合理。

修订殡葬管理条例

明确标准保障权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还有不少群众目前接受不了生态葬。

河南省漯河市农村居民刘女士今年75岁,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没有听说过生态葬,而且村子里很多人仍坚持传统观念,秉持入土为安的想法。在当地农村,家里有老人去世,子女们都要张罗着守灵、出殡,如果抛弃这些“老传统”,选择生态葬,“是要被村里说闲话的”。

今年82岁,家住甘肃省定西市农村地区的李女士也没有听说过生态葬,想着入土为安,“有棺材、有碑,才有地方祭奠”。

在北京市一家事业单位担任中层职务的林璋(化名)是一名“70后”,同样不能接受生态安葬,“假如我父母将来去世后选择海葬,老家的人会觉得我不孝顺”。而且,如果老家的亲戚来祭拜,没有墓碑,也没有地方祭拜。

还有群众认为,生态葬就是随便葬、“薄葬”。

不少群众和钱华有同样的第一反应——如何在清明节或春节祭奠亲属?

据张女士介绍,在树葬、花坛葬等掩埋骨灰的地方,通常会安放小铜牌或小碑,刻上逝者的姓名或遗像,亲属可以自带鲜花、供品祭奠逝者。

海葬的祭奠则略有不同。据韩玲介绍,选择海葬后,公司会有专属的线上祭奠平台,通常会在返航的途中让客户自行开通,线上祭奠有献祭品、点蜡烛等多种祭奠形式,另外也可以在寺庙为其立往生牌位,或在家中摆放逝者照片自行祭奠。

郭林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出台殡葬法律,目前殡葬制度建设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1997年颁布施行的行政法规《殡葬管理条例》,该条例很多内容已经不合时宜,亟待系统修订。

他认为,应从概念定义、行为规范、权益保障、监管处罚四方面对《殡葬管理条例》加以修订,一方面,明确节地生态安葬的定义和种类,明确各类节地生态葬式的基本标准,确保节地生态安葬符合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规范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提供者的行为,包括其资质要求、服务内容、价格标准等。

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层面,郭林强调,要明确消费者在节地生态安葬过程中的权益,如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并规定相应的救济途径,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还应当设立监管和处罚机制。要明确监管机构、监管内容、监管程序,确保实现有效监管。对于违规殡葬行为,要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对执法主体、执法方式等作出规定”。

在郭林看来,要想让节地生态安葬在群众中得到推广,政府的介入和规范必不可少。

“关键是要制定更加全面、细化的标准。”郭林说,这些标准应该既满足环保、节地的要求,又能够充分尊重社会成员的文化习俗和人文需求。这样更具人性化和可操作性的标准,将有助于提升群众对节地生态安葬的接受度。

对于具体措施,郭林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如媒体宣传、社区讲座、公益广告等,加强对节地生态安葬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其认识和了解;注重对传统殡葬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殡葬观念,推广符合节地生态理念的祭祀方式,如网络祭祀、鲜花祭祀等,以形成厚养礼葬、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打造一批节地生态安葬示范区或示范项目,通过实践探索和创新引领,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责任编辑:

网址:树葬、花葬、草坪葬……身后事“回归自然”渐被大众接受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1664

相关内容

树葬、花葬、草坪葬……身后事“回归自然”渐被大众接受
安葬逝者4.2万余名,北京生态安葬提供多项免费服务
逝者|尹派越剧名家筱桂芳在沪落葬
红楼梦:曹雪芹为何写宝玉将花葬在水里?
为什么亲人会渐行渐远,看懂李叔同的三句话,就通透了
三门峡市第三届盆景艺术展在陕州公园大草坪等你来打卡
如果拿20万元买墓地与买房存放骨灰,你会怎么选?网友:肯定买房
夏日有“乐” 这场草坪音乐会嗨翻天
以前看刘亚仁的片子,感慨他表情灵动,演什么像什么,但是吸毒绝不能被原谅
民族舞剧《红楼梦》让古典文学的魅力穿越时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