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壮举与长安
参与户外探险活动,如徒步、露营或攀岩,体验自然的壮丽与刺激。 #生活乐趣# #兴趣爱好#
原标题:法显壮举与长安
近来有读者以各种方式问我们:“你们写了法显大师走过的许多地方,怎么不写一写法显与长安的关系啊?”
问得好,这样的读者显然是有心之人,写法显不能不写长安,研究法显,自然也不应该搁过长安。不仅要写,而且应该浓墨重彩地写。若论法显自己所言,直接提到长安的文字真的寥寥无几,也就是《佛国记》中开篇那一句:“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于是于弘始二年邀同道4人前往天竺以寻戒律。
然而,切莫轻看了这寥寥数语,其含义之深,外延之广,简直能让我们恍若碧海泛舟。因为,正是这短短十一个字,却已将法显在其壮年之时(我们姑称65岁前的法显还是壮年)于繁闹的长安城内所遇到、所困惑的境遇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以及65岁的法显为什么要冒着不可估量的风险去天竺寻求用以约束教众、约束自我的戒律。
可以肯定的是,法显西行,始于长安,整个谋划西行的过程也在长安。那个时候的长安是个什么样子?它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所占的地位若何?对于法显来说,长安又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长安,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而细说起来,实际上在此建都的朝代竟有十一个之多。法显是什么时候进入长安的呢?具体年份无可考证,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法显进入长安的年代正是前秦佛教盛行的时期。
公元370年,前秦灭亡前燕,与长安一河之隔的山西进入到前秦的版图,中国北方也实现了难得的统一与太平。而随着世道的平稳,佛教进入到一个疾速发展的时期。前秦的统治者苻坚,也就是那个因淝水之战而名留史册的大人物,一生文治武功,更兼尊崇佛法,“优遇高僧”。作为都城长安,佛教在这里的发展也就相较于其他各处尤显蓬勃之势。长安吸引了中国佛教界甚至天竺的佛教精英纷至沓来。法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长安。
具体而言,法显到达长安的时间当在公元370年到公元386年之间。而他所投奔的寺庙有记载的便是规模宏大的大石寺。在这里,法显如饥似渴博览群书,但他最终发现,在这浩瀚的书海中,有一种书最为奇缺,那便是律藏。
且说佛教书籍,分为“经、论、律”三大类,有关戒律的书籍统称为“律”。而此时的长安佛教界中,大家所能见到的律藏只有两三种,即使这仅存的戒律也因了翻译水平的差距,词句艰难晦涩,律义暗昧不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僧尼教众在行为举止上的无律可寻与同宗不同谱、出家不出世,甚至混迹于市井,秽乱于宫廷,给佛门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混乱与危害。尤其在苻坚之后的姚秦时代,长安僧尼甚众,多达万人,鱼龙混杂,不守清规。玩弄妇女者有之,劫掠钱财者有之,僧人习武,杀人越货,甚至操纵地方官的任免等等。这一切,都使法显寝食难安,他不能不想,所有这些不正常的现象,都是律藏缺失的后果。听说佛祖为教众订有戒律500条,可是在中土所能寻找到的律藏却十分鲜见。那么,佛祖的律藏在哪里?完整的律藏又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其实,在法显之前,身在长安五重寺的著名法师道安大师和远在庐山的慧远法师也认识到了同样的问题,并且已经在戒本不完整的情况下各自不约而同地制定了简单的僧尼规范戒律,用以约束自家弟子及教众的行为。但是,这仅仅是道安和慧远自己僧团的规矩,别的僧团教众并不认可,更不会执行。慧远甚至已经派遣自己的弟子踏上了去西方取经的道路,可是这些弟子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只走到西域便折返回来,所取道的经书也十分稀少,对于建立广义的戒律并无多大帮助。
法显明白: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非得从根本上解决不可。仅限于中土各家寺院僧团是解决不了的。不仅中国人自己解决不了,天竺来的僧人也解决不了。必须寻找原汁原味的律藏法条,到天竺去!到佛祖的故乡,到佛祖曾经创造了佛教,制定了那500条戒律的地方去!信念一旦产生,便在法显心中成为了毕生的追求。而这,也促成了法显在65岁的年纪毅然决然走上西天取经的道路,向前!向前!绝不回头!无论千难万险,此生尽在此中!
于是,一个真实的神话诞生了,一段中国人走向世界,开拓进取的伟大壮举诞生了!而这一切,全部始于长安。
郭天印 张剑
责任编辑:
网址:法显壮举与长安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2455
相关内容
法显壮举与长安法显籍贯在平阳
昔日威震一方的豪杰三强子,竟盗走了一整车载满钱包,此壮举震撼全市
燕双鹰以无畏之姿,成功解救了云建明,演绎了一场的传奇壮举!独家解析
与晋长安路透,额的老天鹅,这吻戏太苏了吧
白绢怀乡与晋丝
网友发现林志炫现身长安十二时辰
“只要天下长安,执念与否皆不重要”
一世长安,无忧无难 —— 致平行宇宙中的嵇炀与南颜. 张凌赫
目光炯炯,宇文长安以深情破解困局!风华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