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拒绝和孔子共乘一车,孔子气愤的说出一句名言,她被骂了千年
孔子主张仁爱和中庸之道,他的生活哲学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社会的道德观。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生活哲学家#
导语:孔子应该是我们在幼儿园便知道的一位人物,他呢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从我们在幼儿园时期便可以了解到他便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对中华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的一位人物。
女子拒绝和孔子共乘一车,孔子气愤说出一句名言,她被骂了千年!
孔子和弟子们经常谈论的问题,后来被他的弟子们总结归纳出了《论语》,更是被奉为了经典。《论语》也是四书中的一书。
论语中在对许多问题的分析和阐述之中都是极为深刻的都是,不论哪句话拿出来都是当今的名言之理。时至今日,仍然让许多人受益匪浅。然而当初却因为孔子的一句话,让一位女子被称为是红颜祸水,时至今日都有人还在唾骂她。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孔子究竟是说了一句什么样的话,让这位女子至今还被人诟病。
我们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曾经还成为了鲁国的大司寇,掌管着鲁国的祭祀礼仪。但其实孔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鲁国人,而他是宋国人,所以他也算是殷商的后代。
他到底是怎么成为鲁国人的呢?这是因为在他的父亲为躲避他们国家的战乱,然后才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孩子,搬到了鲁国,在这之后他的父亲娶了他的母亲为妾,这才生下了孔子。
他的父亲再娶他的母亲之时,已经66岁了,而那时他的母亲还不满20岁。所以在孔子仅仅只有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然后他和他的母亲二人被父亲的正妻赶出了孔家,并且让他们净身出户,没有给他们分丝毫的银两。
在当时那个足够封建的年代,女子是不能抛头露面的更别提出去挣钱了,他的母亲颜氏为了养活孔子,只能做一些缝缝补补的活计,以此来赚取一点点的收入,所以他们母子二人的生活过得是非常的清贫的。
在孔子七八岁时,他看到母亲为了养活他而如此的辛苦,于是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母亲减轻生活上的负担。这在《论语·子函》中也有迹可循,孔子这样说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从这也能看出孔子的童年是非常的艰辛的。
虽然孔子的童年生活过得十分的穷苦,但是这并不能打消孔子的远大志向,他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开始下定决心发愤图强,拜有才华的人为师傅向他们学校各方面的知识。在他学成之日让母亲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
但可悲的是,他的母亲并没有等到这一天的到来,在孔子17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长久的劳苦而生成的疾病,最终因病去世了。孔子将母亲安葬之后,便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
在他学成归来之时,他下定决心要将自己学过的所有知识,教给那些像曾经像他一样的孩子们。于是他开始在鲁国开办私学。不论是吃饭的礼仪还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孔子都将这些一一交给他的学生们。
在孔子的悉心教导下,鲁国人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国上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孔子也因为教导这些学生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法而得到鲁国国君的赏识。就这样,孔子后来成为了鲁国的大司寇,掌管着鲁国的各项祭祀活动的礼仪。
后来他的命运却因一事发生了转折;在当时封建气息浓厚的封建制度下,诸侯和士大夫的封地城墙高度有着极其严格的高度限制。但是季孙氏还有苏孙氏和孟孙氏作为鲁国的大夫却公然违抗了这一规定,将他们各自封地的城墙修的远远超出了当时的标准。
他们三人皆是鲁桓公的后代,他们家一直有人在朝廷中当官,在朝廷中也是根基深厚,身后背景强大。而孔子作为大司寇这些事情都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所以他和三桓发生了矛盾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不断被三桓排挤。后来他退出朝廷离开鲁国。再后来孔子去到卫国后,卫灵公对他的言论很感兴趣。孔子也有意将他的思想推广到卫国去。
但卫灵公听过几次后,便不再感兴趣认为孔子的思想并不能帮对他有很大的帮助。而卫灵公的妻子南子是一位非常美丽的美人。在一次出游时,孔子想和卫灵公同坐一架马车好在旅途中向卫灵公宣传他的思想但卫灵公却想和南子坐在一辆马车上。
从而拒绝了孔子的请求。然后孔子坐在另一架马车上感慨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意思是说如果卫灵公对于在政务上的喜好,有他对南子的一半勤劳,那么卫国一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从这以后南子便背上了,祸国殃民的骂名。从此以后无法翻身。一句话未提半字南子,却让南子被骂了两千多年,可见圣人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悍的!
责任编辑:
网址:女子拒绝和孔子共乘一车,孔子气愤的说出一句名言,她被骂了千年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29157
相关内容
女子拒绝和孔子共乘一车,孔子气愤的说出一句名言,她被骂了千年孔子随口骂了一句,流传2000多年,至今成为老师口头禅!
孔子的名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还有个下半句,比前半句更诛心
孔子的一句千古名句,居然是骂人骂出来的,我们也会用到!
孔子说过一句“脏话”,后世却成为老师的惯用语
孔子文化节·走笔丨当孔子“遇上”Z世代
对话孔子、互鉴文明,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启幕
文化的面相与儒学的孔洞——读孙晓飞《千年孔子》
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将迎36个国家和地区友人
在中西比较中深入理解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