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云表演艺术研讨会自述:麒派于我是矢志不渝的信仰
研究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如印象派、抽象派、后现代主义等,扩展你的审美视野。 #生活乐趣# #艺术#
原标题:陈少云表演艺术研讨会自述:麒派于我是矢志不渝的信仰
今年是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舞台生涯六十余年,作为当今京剧界的麒派掌门人,陈少云是当今京剧界公认最能体现京剧大师周信芳表演特色和演剧精神的当代名家。
“北有梅兰芳,南有周信芳”。京剧大师周信芳是海派京剧的代表人物,上海更是其麒派艺术的发源地。上世纪90年代,陈少云正式加盟上海京剧院,不仅扎实继承大量麒派的经典剧目,还创演了众多体现麒派风格和演剧思想的新剧目,为当代京剧艺术贡献了一系列的生动人物形象。他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国家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也是上海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麒派·陈少云表演艺术成就学术研讨会”海报
4月10日,“麒派·陈少云表演艺术成就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的戏剧专家,以及和陈少云共事过的戏剧艺术家和从业者们齐聚一堂,热烈且深入探讨了陈少云的表演艺术,及其对于麒派艺术和海派京剧的传承创新。
研讨会上,陈少云自述了其学习、继承和传扬麒派艺术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
他说,“这辈子有幸走上了追随周信芳大师的道路,从大师的艺术思想和演剧方法当中获得了艺术的力量,甚至是方法、技巧。因此,我更加坚信不仅是在表演手段和节奏运用上学习麒派艺术形式,更要坚持麒派演剧精神,用真情实感用心体验人物,用心感染观众。”
陈少云自述艺术经历
以下是陈少云发言全文:
这么多的专家老师、同行、同仁朋友们聚集在一起,开这样一个规模的研讨会,我是有一些不安和忐忑的,我总觉得我的艺术成绩是有限的,这也是在上海京剧院这个集体当中获得的。
但是,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和上海京剧院的同志们对我说,研讨会是要透过我的舞台实践来探讨我们麒派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对此我是接受的,并十分愿意让大家解剖和分析我的艺术实践,共同探讨问题,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
我出生在一个以唱戏为生的普通家庭,我的父亲是唱武生,我是1948年九月初九出生在江西,那个时候我们的父母随着戏班在跑码头,游历在杭嘉湖一带。
在我5岁时,父亲加入了湖南洪江京剧团,洪江在湖南有7省通衢之称,演出非常的繁忙。我跟着父母耳闻目染,打小对舞台上的演出感兴趣,算是一个小戏迷,尤其是喜欢看麒派的戏。但是父亲不希望我学戏,给我起名少云就是希望我少怀凌云之志,希望我好好的读书,将来好光耀门户。
可是我还是喜欢舞台上的事,成天混迹在剧团,因此受了父亲不少的责骂,甚至是责打。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模仿大人的表演,有一些戏我可以听着胡琴声对应调门和板式,唱词不会用昂昂昂代表。渐渐的父亲拗不过我,看我吃了秤砣铁了心,就开始教我练基本功。比如说压腿,板腿,撕腿,拿顶,杠腰。每天的重复练习可以说是苦不堪言,但是我硬是坚持下来了,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给我开蒙的老师是俞派,后来又学了杨派,我最喜欢的做工老生和武生。例如《捉放曹》,《文昭关·碰碑》,是父亲拉着胡琴为我伴奏,一边逐字逐句教我的,这一段时间我学了一些老生戏。
11岁,我进入了京剧团的学员班,看了徐策跑城当中的载歌载舞的演唱和表演,更是迷恋上了麒派艺术。这年12月,在地区少儿戏曲汇演当中我以《徐策跑城》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这样是更坚定了我学习麒派的决心,可以说这个是我走上麒派之路的开端。
之后,我陆续学会了很多麒派的经典剧目,比如说《宋世杰》《秦香莲》《乌龙院》《追韩信》《打严嵩》《乌龙院》等等。在学习麒派艺术的道路上,我越走越开心,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让我深受教益的老师很多。前有方航生、侯育臣、达子红等等,后又有曹世嘉、明毓昆、孙鹏麟、张信忠等老师。再后来,是拜赵麟童、周少麟为师。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尊敬的阿甲老师。记得1990年8月,83岁高龄的阿老冒着酷暑来到长沙湖南省京剧团给我讲《下书杀惜》,其实是给我完整精细地排了这个戏。老师给我讲得最多的就是人物心里的真实感受,讲这种感受与程式技巧应用当中的劲头、尺寸和节奏的关系,老师的教诲让我受益至今。
1990年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以后,我有幸拜在阿甲老师的门下成为老师的关门弟子。之后,阿老不断地给我写信,鼓励我拓宽戏路,用心领会麒派,阿老曾经说过麒麟童三个字在人民群众的戏曲生活当中是非常向往的名字。可以说,是阿老的指点和点拨让我喜爱麒派,觉得麒派过瘾。逐渐地意识到传承麒派是一种我的使命和责任。
1992年4月,应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之邀,我首次来上海,在上海这个麒派艺术和海派艺术大本营参加了上海周年会,演出《萧何月下追韩信》和《坐楼杀惜》,从此我与上海有了不解之缘。
陈少云在《萧何月下追韩信》中扮演萧何
1994年在梅周百年诞辰之际,我再次来上海,借调到上海京剧院排演新编联排本戏《狸猫换太子》,不久我应邀加盟了上海京剧院,从此我在上海京剧院这个由周信芳大师奠基的海派京剧大本营开始学习研磨传承麒派艺术的崭新道路。
年过40拐弯就奔50的我,来到上海京剧院,沉浸在浓郁的海派京剧文化氛围里面,是上海京剧院给予我深厚的学习土壤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得到了众多前辈老师和戏剧界专家学者的真切帮助和艺术的熏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投入到对周信芳大师经典剧目的精心学戏,体会和琢磨的状态当中。从感悟人物内心到体会表演技巧,反复地推敲和品味《徐策跑城》《清风亭》《乌龙院》等这些经典剧目的丰富内涵。上海开放的演出环境使得我获得了广阔的舞台,与全国各地的同行 进行艺术交流和合作演出。继《狸猫换太子》以后,我获得了创作演出《成败萧何》的机会,这个是一出从一开始就为传承和发扬麒派艺术而打造的新编历史剧。
陈少云在《狸猫换太子》中扮演陈琳
坦率地来讲,《成败萧何》的创作历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这个艰难与快乐的关键就是如何让萧何的人物形象有性格、生动、鲜活起来,使其主题思想有积极的意义。
在创作上,我从周信芳的演剧思想的宝库当中得到了很多精神和艺术的滋养,受到了很多的启示。也就在这前后一段时间里面,我参与了《十五贯》,《贞观盛世》,《宰相刘罗锅》等剧目的创作演出。在各方艺术家的帮助下,塑造了若干麒派的艺术形象, 其中《金缕曲》的吴兆谦是继《成败萧何》当中的萧何以后又一个很有挑战的人物形象。每当创造角色遇到困难的时候,真正给予我帮助的就是周信芳大师的艺术方法,从人物出发,从人物的性格出发,用人物的真实情感去运用我们戏曲程式的技巧与动作。
陈少云在《成败萧何》中扮演萧何
回过头看,这辈子有幸走上了追随周信芳大师的道路,从大师的艺术思想和演剧方法当中获得了艺术的力量,甚至是方法、技巧。因此,我更加坚信不仅是在表演手段和节奏运用上学习麒派艺术形式,更要坚持麒派演剧精神,用真情实感用心体验人物,用心感染观众。
我没有进过高等学府,也无缘聆听周信芳大师的教诲,更遗憾没有一次目睹麒麟童舞台风采的机缘,我在舞台摸爬滚打60多年,能够被大家有所认可,得益于三湘风情的滋养,又有上海文化的熏陶,和业内同仁的相扶。如今我已经古稀有余,麒派至于我依然是终生仰望的精神膜拜,是高度执着和矢志不渝的信仰。
我遵循父师辈的教导不敢忘怀,要肩承京剧薪火相传的使命宣召,要满怀衣钵相授的拳拳之心,我将继续以认认真真演戏的朴实信念,实现和诠释周信芳大师的经典作品和演剧精神,更将接棒恩师之路,让更多的年轻人站在我的肩头上一步一步往前走。
责任编辑:
网址:陈少云表演艺术研讨会自述:麒派于我是矢志不渝的信仰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2938
相关内容
陈少云表演艺术研讨会自述:麒派于我是矢志不渝的信仰当今京剧麒派领军人陈少云在沪收徒,一张剧照一枚印章里的师生情缘
尚长荣:麒派艺术是用之不尽的、研究不完的一个艺术课题
京剧界又一盛事!麒派表演艺术家陈少云收徒,师弟郭德纲到场庆祝
大病初愈回长沙休养,陈少云往返六十多公里,加班给徒弟说戏
“锦云春秋 氍毹涅槃”,北京人艺召开剧作家锦云作品研讨会
剧作家锦云作品研讨会在京召开:戏在人在,精神永存
东西问丨阮氏青云:梅兰芳表演艺术怎样在越南广泛传播?
耵聍的自述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舞美卷》昨天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