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艺评论“红红脸”
山东临沂沂蒙山,体验红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结合。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乡村旅游推荐#
主要人物推动故事发展的主体作用不够突出,部分剧目故事结构和情节套路化、公式化……带有“辣味”、让剧目主创“红红脸”“出出汗”的文艺评论,是好作品攀登文艺高峰的拐杖。
▲ 山东组织青年评论人员赴北京交流学习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供图
2024年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期间,过去3年的新创舞台艺术剧目集中亮相。活动除召开专家研讨会外,还组织观摩评论小组现场观看剧目并撰写评论文章。这些评论文章不仅发挥了让剧目主创“红红脸”“出出汗”的作用,也彰显出齐鲁大地文艺评论事业向新向好的发展趋势。
“京剧《大运河·南旺闸》通过传奇故事、平民视角对大运河进行审美阐释,展现了戏曲工作者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济南市文化馆艺术创作研究部负责人王笃祥观看了山东省京剧院排演的《大运河·南旺闸》后,感触颇深。在评论文章《历史意蕴与时代精神的双重变奏》中,他从自身体会出发,指出《大运河·南旺闸》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主要人物推动故事发展和升华主题的主体作用不够突出。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士斌因工作关系,在本届艺术节举办之前就已看过部分剧目。为系统掌握剧目存在的共性问题,刘士斌再次走进剧场。“我关注的重点问题是选题的同质化、文艺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刘士斌说,反映时代之变是文艺创作的重要使命,可一旦陷入题材同质化窠臼,就会大大影响观众的观演体验。比如,作为沂蒙精神发源地,红色文化为山东舞台艺术提供了丰富滋养。但部分创作团队不重视采风,创作手法单一,故事结构和情节套路化、公式化,导致一些剧目的创作视角、文本方向出现重合。
带有“辣味”的文艺评论,是好作品攀登文艺高峰的拐杖。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期间,全省报送文艺评论文章超70篇,其中多数评论指出了作品存在的问题。
艺术节观摩评论小组成员的年龄多在40岁以下,这并非偶然。刘士斌生于1994年,现已是热爱戏剧、对戏剧创作规律有一定观察认知的青年骨干。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副主任王大乾今年39岁,在戏曲音乐创作、舞台美术呈现等领域经验丰富。来自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的柴德闯,是一位对戏曲文本充满兴趣的“90后”。
青年人才是舞台艺术繁荣发展的希望,在齐鲁大地攀登文艺高峰的道路上,青年评论人才正得到越来越多的机会。2024年7月至8月,舞台艺术与科技融合青年评论人才培训班在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集中授课。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凡军介绍,培训班是山东在艺术科研和创作领域守正创新的重要探索,立足舞台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行业前沿,旨在培养开放型、复合型、创新型青年舞台艺术评论人才。
“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是文艺评论的重要作用。人无完人,文艺作品也一样。”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蒋庆鹏表示,未来山东将持续关注文艺评论队伍建设,发挥好各级文艺评论组织、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积极作用,鼓励有根据、有说服力的文艺批评,让文艺评论从源头拧紧创作的阀门。
2024年12月19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刊发特别报道
《山东:文艺评论“红红脸”》
↓ ↓ ↓ ↓ ↓ ↓ ↓ ↓ ↓
责任编辑:
网址:山东:文艺评论“红红脸”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29995
相关内容
文艺“评论”与“研究”不能混为一谈如何写好文艺评论?北京市文联举办北京评协新会员和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
20年传承发展奏响文艺评论“北京声音”!第二十届北京文艺论坛举行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伍赓白菜正在甜蜜 怎料兄弟听墙角暴露,白菜当场羞红脸
颜南星哄江心白,怎料江心白真情告白,让她羞红脸
“哎呀~别闹别闹~我社死啦~”难得见到欣欣红脸,哈哈哈,我要笑疯了
大受欢迎!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大型现代戏《黄河滩·老槐树》亮相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
单依纯 华晨宇娱乐评论大奖网红歌曲华晨宇
【文艺评论】从源头发掘文化的“根”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