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求得贤才,曹操写下一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读再读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值得一读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经典好书#
为求得贤才,曹操写下一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读再读
曹操是三国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他还是一位大诗人。历来对他的评价是多样的,“心狠手辣”是他的标签。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为数不多的汉乐府诗《短歌行》来体悟他的仁、善。
《短歌行》是曹操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成都,立刻着手改革管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把握在自己手里。
此时,东吴孙权建立政权,刘备在荆州伺机而动。
曹操深感以后的敌人更加难以对付,必须广纳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才能有胜算的把握。
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种忧思也日益加剧。终于在一次宴会上,用“短歌”的形式将自己的忧虑和担忧公之于众。
有人说,是时代成就了《短歌行》,是才子成就了《短歌行》。其实曹操的《短歌行》是对当时有才能的人打开一扇窗。 #观点创作营第二季#
全诗可分为四节,每四联一节。
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第一节从“忧”起笔,饮酒听歌,本是快乐之事,但生命短如朝露,旋生旋灭,这样的快乐在短短的一生能有多少呢?
就像汉武帝曾在《秋风辞》中感叹“欢乐极兮哀情多”,也是因为在快乐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种忧思萦绕心头,似乎只能从饮酒中寻找慰藉。
“忧生之嗟”在曹操之前,就已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意识,曹操虽然也感叹“去日苦多”,但显然不至于真的就为此借酒消愁,这也不是此诗的主旨所在。
更让曹操忧念在心的,是尚未完成的统一天下的大业,而要统一天下,贤才是尤为重要的因素。
曹操在这首诗里着重要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殷勤期待和渴盼。
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的成句,原意是一位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和等待,曹操此处也是依照先秦引用《诗经》时“断章取义”的传统,借以表达对贤士的渴求。
“呦呦鹿鸣”四句,同样是袭用《诗经》中的成句。
“呦呦鹿鸣”本是思念情郎,在此首诗中,诗人用独特的视野用“鼓瑟”、“笙箫”来渲染和谐融洽氛围,描写宾主欢宴的场景,贤才到“我”这里来,“我”一定用“宾客”之礼待之。
宾主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诗人求贤,礼贤下士表现出来他仁、豁达、善的一面。
第三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第三节与第二节同义。
诗人把所寻求的贤士生动地比作无法揽取的明月,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即,借以表明求贤而不得的忧思和苦闷。
当贤士得到后,他喜不自胜,欢乐之极。屈尊降贵投奔他,他欢快得夜不能寐。比如:许攸的投奔,又是加管又是进爵。
这也在诗中“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他念及对方给的恩情,这也是他即便被人唾弃,也要保护东汉政权。
对国、对人才可以见出他的仁善之心。
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最后这一节,最彰显曹操的英雄豪气。
天下所有或怀才不遇,或观望徘徊的贤士,就像还没有归宿的乌鸦,他都接纳。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展示了自己宽阔的政治胸怀,他比自己比作周公,也是以周公自勉,对贤士倾心相待。
历史上,曹操也的确曾三次发布“唯才是举令”,知人善任,选拔重用了大批人才。在这些人才的辅佐之下,曹操治国用兵,建功立业,成为一世之雄。
纵观全文,以忧生之嗟开始,沉郁悲凉,而以英雄之志作结,慷慨激昂。最后的“天下归心”四字,如黄钟大吕,非大英雄不能说出口。
曹操的诗被誉为“慷慨悲凉,千古绝调”。从他的《短歌行》来看,发英雄之忧,抒英雄之志,深思忧念之中又振起豪情雄心,这八个字他确实当之无愧!
责任编辑:
网址:为求得贤才,曹操写下一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读再读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32869
相关内容
白居易最豁达的一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看破贫富值得一读再读苏轼绝美的一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却被后世拿来形容云雨之事
“诗仙李白”求爱被拒,写下一首酸诗,却流传千古!
千古第一悼亡词,开篇便是千古名句,千百年来无人超越
苏轼新婚当晚,写下一首洞房诗描述场景,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苏轼弥留之际写下一首诗,短短四句却道尽人生真谛,读懂受益匪浅
苏轼出狱后写下一首诗,写罢,掷笔大笑:我真是不可救药啊!
陶渊明最豪放的一首诗,6句就有4句千古流传,迷茫人看清人生真谛
这首诗被誉为唐诗七绝珍品,开篇7个字就惊艳世人,诗魔名不虚传
苏轼最肉麻的一首词,连用7位诗人的名句,把新婚妻子夸上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