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讲话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4-04-18 09:13

可以参加艺术展览或讲座,了解更多关于艺术的知识。 #生活乐趣# #艺术鉴赏#

原标题:公开讲话的艺术

本书是文化学者马未都亲自精选修订的全新作品,囊括马未都近15年来的一系列公开演讲及文化类节目。阅读此书,你会如身临其境般感受文化大家马未都的人格魅力。他真诚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如何以小学毕业的学历走出自己的斜杠人生。他叩问生命存在的意义,分享自己的人生“八字方针”,鼓励年轻人唱好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其中既有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也有对生死问题的切身体察,更不乏轻松幽默的撸猫故事,说收藏、聊文化、品人情、话生死,戏谑而不失庄重,通达而不藏功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个更真实有趣的马未都。

公开讲话的艺术,往大了说叫讲演,但照稿念的另算。

按照传统观念,中国人不大在公众面前讲话。为什么呢?中国人强调“含蓄为美”。人得含蓄,别那么张扬,不喜欢出风头。一说出风头,就是“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言多必失”“祸从口出”……魏晋人李康早就总结过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第一句我们常说,都懂,不用解释。第二句是什么意思?如果岸上有一个土堆突然滑落到河里,水流立刻就把它冲没了,这叫“流必湍之”。第三句呢,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表现得高于别人,大家一定在背后说他坏话。

这都是我们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造就了中国人在众人面前说话一定要思索,导致中国人不大愿意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意愿。学校里的语文课,本来是“语”在前,“文”在后,可是今天,不重“语”,只重“文”。孩子作文写得再好,也很难在公众面前说话,顶多是当众朗诵他的作文。西方的小学校里经常有这样一堂课:刚放完假,每个学生都上台,把自己假期里经历了什么讲一遍。讲完老师点评,谁讲得有意思,谁讲得有重点,谁讲得有细节。

我们今天的小学、中学,也应该让孩子们锻炼当众说话。每个月可以有一堂课,让每个人都讲一讲郊游的记忆、春节的见闻、电影的观感。这是一种基础训练。小时候不训练,长大了肯定没法在公众面前表达。

讲之演之,自信自如

我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课堂训练,但是从小,上台的机会就不少。第一次面对百人以上的场合当众说话,是十四岁。那个年月,我在东北的五七干校,上台之前,腿肚子就转筋,紧张得不行。上去说什么呢?基本照稿子念,“誓死保卫祖国”一类的话——珍宝岛打仗嘛。但这毕竟是一个锻炼。

后来到农村去,十八岁了,当时算知识青年,没少替各位农民叔叔、村主任伯伯写讲话稿。有时候,他们念我写的稿子,因为在现场太紧张,导致失去了基本的辨识力,闹了不少笑话。

能不能在公众面前脱稿讲话,也是一个人的能力。过去我们看到各种单位,各级领导,只要发言,就从兜里掏出一张稿子来念,干巴得要死。我在单位上班的时候,就怕听报告会,一点儿都不生动,没意思。领导拿一大摞子纸,念完拉倒。

我们为什么不能脱稿讲话呢?因为怕犯错误。说话很容易说错,比如我录节目,经常打磕巴儿,脑子短路。如果这番话还承担着某种责任,压力就更大。与其出错,不如不说。

可是你越不说,就越不能说。很多人都怵上台发言。我参加过一个很大场面的会,那个单位有一位副总,从来没上过台,那天也不知道为什么,非让他上台先讲两句。好嘛,副总上台以后,就剩下嘴唇哆嗦了。我坐得比较靠前,看得很清楚,简直替他难过。哆嗦半天,一句也说不出来,脸色煞白,紧张到那个程度。

其实在公众面前讲话,尤其是人多的大场面,每个人都紧张。有一次我跟濮存昕一起参加一档节目。我说,我上过很多很多次台,按说不该紧张,可还是有点儿紧张。他说这是好事儿啊,适度的紧张对发挥特别有好处。他还说,他现在的“毛病”就是上台紧张不起来。他是演员,演一出戏,可能连续一个月每天晚上都要上台,太习惯了。

他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听他这么一说,我发现自己就属于那种“适度紧张”。上台之前一定是紧张的,上去以后就不紧张了。原来这是好事儿。

过了紧张这道坎儿,讲什么,怎么讲,也是需要斟酌和练习的。往台上一站,你的姿态,你的口吻,你的节奏,跟平时说话真不一样。

我碰到过一个人,自觉特别能说。有一回参加活动,主办方请他上台,给他留了十五分钟的讲话时间。他还嫌少,就给我这么点儿时间?信心满满地上了台,呱呱呱呱开始讲。讲了五分钟,没词儿了,一看表,还有十分钟呢,脑子“嗡”的一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这样的人有很多。平时夸夸其谈,话与话之间没缝儿,想扎都扎不进去。但是一上台,前言不搭后语,没文采没逻辑。

演之讲之,感人肺腑

所谓讲演,是一个人在公共场所的公开表达。不管你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单位,你要当众阐述一件事情、一段经历,都属于讲演的范畴。还有一种公开说话的形式更深刻一些,叫演讲。

演讲和讲演有什么不同呢?从字面上看,“演”在前,“讲”在后,说明前者表演的成分居多。从内容上看,“讲演”更多是讲私事,讲私情,大部分人只能讲一次,或者同一个故事反复讲;“演讲”更多是讲公共事务,要求演讲者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极强的感染力,尽量不涉及私事私情,但也不排除为了达到好的效果,把私事变成公事,把私情变成共情。

我前些日子去欧洲,在飞机上看了个电影,叫作《国王的演讲》。这电影获得了很多“奥斯卡”的奖项。电影的内容之平淡,以至于我相信我们很多大导演是没有能力去处理的。

这个电影讲的是什么呢?英国约克公爵、乔治五世国王的次子,从小口吃,没法在公众面前流畅地讲话。在家人面前说话,给孩子讲故事,倒是一点儿问题没有。看到这儿我就想起我爹。我爹最大的特征就是,在生人面前的第一句话一定结巴得不行,按我妈的话说就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个结巴”。有意思的是,我听过我爹在大会上做报告,从头到尾一个磕巴儿不打。我的一些演员朋友也是,平时说话结巴,拖长音,上台演戏的时候,或者演电影电视剧的时候,一点儿毛病没有。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都比约克公爵幸运。

约克公爵的身份要求他必须具备演讲的能力,遍访名医之后,找到了一位语言治疗师,在他的指导下,练习放松身体,放松口腔。这位治疗师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还兼具心理医生的功能,帮助约克公爵直面内心的阴影,那才是导致口吃的根本原因。乔治五世国王驾崩后,本应继承王位的长子宣布放弃王位,就是那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爱德华八世。于是,约克公爵临危受命,成了乔治六世国王。通过克服内心障碍,他的口吃已经大大改善,在加冕典礼上成功地发表了演说。1939年9月3日,即位两年的乔治六世国王发表了著名的《宣战文告》,向德国法西斯宣战,鼓舞了大战前的英国军民。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平淡却不空泛。每一个角色都尽职尽责,演得那叫好,那叫恰如其分。

责任编辑:

网址:公开讲话的艺术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3928

相关内容

公开讲话的艺术
胡兵真的好精致行走的荷尔蒙,跟他讲话,都觉得自己能怀孕哈哈哈
快来看,秦崽崽正全神贯注听着圆圆姐讲话呢?
艾跃进教授这段讲话,彻底将毛彭那段历史讲清楚了!
马伊琍真的是把上海人讲话嗲嗲的那个劲儿给表演出来了
认真听王楚然讲话,蛮可爱的,个子高又好看的女演员里170+的好像不多
董宇辉的一段精彩讲话,谈到了当初的无奈和后来的惊喜……
注意看~杨幂在台上讲话时,一旁的郭敬明居然用手往下扯起了杨幂的裙子!
外交部回应菲律宾总统最新讲话!
网友坐飞机偶遇秦岚、娜扎和胡先煦,我们秦岚姐姐又在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