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我们如何解读《清明上河图》?

发布时间:2025-01-18 13:32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风俗画的代表作,展现北宋都城风貌 #生活知识# #历史文化解读#

一位痴迷艺术的皇帝,一幅藏满秘密的传世名画,它们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近日,三联书店推出祝勇新作“微观故宫系列”——《在故宫寻找宋徽宗》和《在故宫解密<清明上河图>》,以独特的“微观史”视角,走进故宫的收藏宝库。在“微观故宫系列”的线上首发分享中,祝勇与读书博主赵健以“和祝勇一起微观故宫:从《清明上河图》到宋徽宗”为题,讲述了千年前的帝王与市井背后的宋朝文化。

作为祝勇的开创性尝试,他试图从细节出发,探寻这座凝结了千年文明的宫殿的历史真相:在寻找宋徽宗的故事里,画师张择端是个微不足道的配角;而在解密《清明上河图》时,那位艺术天才皇帝又退居幕后,成为《清明上河图》流转过程中的背景。两条看似平行的叙事线索,最终编织出一幅完整的宋代文化图景。

其中,在《在故宫解密<清明上河图>》一书中,祝勇对这幅传世名画深度解读。世传以《清明上河图》为名的画卷有 40 余本,真本只有一卷,就是故宫博物院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在故宫博物院180余万件文物藏品中,《清明上河图》是争议最多的一件。自古至今,对《清明上河图》的诠释莫衷一是,从未形成过定论。如学者李冬君所说:“《清明上河图》作为十大传世名画,早已不是一轴‘界画’所能定义的,千年来,它还承载了除绘画之外的历史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叙事功能。”

近日,作家、文化学者祝勇(左)与读书博主赵健以“和祝勇一起微观故宫:从《清明上河图》到宋徽宗”为题,在线上进行了“微观故宫系列”的首发直播分享,分享了自己的最新作品《在故宫寻找宋徽宗》和《在故宫解密<清明上河图>》。主办方供图

祝勇试图破解这幅画卷背后隐藏着的无数谜团:它描绘的究竟是哪个季节?创作于哪个时代?又为何成为千古名作?画中的舟楫往来、商贩云集,究竟是盛世的繁华,还是危机的前兆……他将带你跟随张择端的笔触,深入汴京的大街小巷,感受历史的脉搏,深入这幅传世名画创作背后的故事,同时也为我们解读一座古代都市乃至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与社会风貌。

祝勇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这幅画并非仅仅描绘“清明时节”,而是融合了春夏秋冬四时的景象。通常认为,《清明上河图》所绘的自然是清明时分,但问题是长卷中有许多细节并非来自清明节,而是指向其他时节。祝勇通过对画卷细节的分析,结合古代中国的“循环时间观”,将《清明上河图》解读为一卷含纳了冬、春、夏三季的景象,并依此推断缺失的部分,当为秋景。 作者认为:“《清明上河图》是一部含纳了春夏秋冬四时(古人不说‘四季’,只说‘四时’)的画卷,有如《诗经》里的《七月》诗,‘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伴随着时令季节的推进,排布出人世间的沧桑与繁华。”“假若我们把《清明上河图》卷首和(已消失的)卷尾连接起来,就会形成一个闭环,像一圈完整的年轮,让汴京城的春夏秋冬运转轮回,永无止境。”

关于此图的绘制时间,祝勇也提出了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看法。根据宋徽宗在画上所题的“清明上河图”五字,以及加盖的印章,学界通常认定它绘制于宋徽宗时期。但祝勇认为:《清明上河图》的风格与宋徽宗的喜好不符,作者更不大可能以它来呈给皇帝,向他进谏。从绘画的风格与时代背景来看,它大概率是画于宋神宗年代并进入内府,同时与王安石变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了宋徽宗时期,宋徽宗把它赏赐给了对自己登上皇位有恩的向氏家族,从而由内府流入民间,这才开启了这幅旷世之作在人间的传奇旅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清明上河图》这幅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的传世名作呢?

以下内容节选自《在故宫解密<清明上河图>》,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在故宫解密〈清明上河图〉》,祝勇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5年1月版。

那个名叫张著的金朝人,轻轻地打开一只木匣,一卷色彩微黄的古画赫然入眼。他启匣取卷,放在画案上小心翼翼地展开,仿佛在奔赴一场古老的约定。但见它装池华美,卷前有宋徽宗以他著名的瘦金体题写的“清明上河图”五字签,钤双龙小印,处处体现着“宣和装”(宋徽宗时期的装裱形式)的精细与优雅。接下来,他看到了远山,看到了荒树,看到了田野,看到了漫漫春水,看到了那曾经辉煌、如今已消失在黄河淤泥下的华美都城。那里城市绚烂、物质繁盛,仿佛一个集华美与富饶于一身的人间理想国。掩卷遐思,那业已消失的北宋江山刺痛了他的心,于是蘸墨挥毫,在竹纸上写下那段著名的跋文。

余辉先生说,他曾经在库房查验过,张著的这段跋文是单独的一张接纸,接在《清明上河图》卷之后,纵约80厘米,横约50厘米,文字冲天撞地,没留天头地脚,不合书写的规范,很可能是从别处移过来的文字,上下的宽幅都被裁去许多。在这段金代跋文被“移植”到《清明上河图》卷尾之前,《清明上河图》卷尾是否还有跋文,我们不得而知了,但张著跋文的确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装裱在《清明上河图》卷后的最早文字了,题跋时间是“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即公元1186年3月30日,此时距离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已经过去了60年。

《清明上河图密码》(2024)剧照。

张著仿佛一个知识考古学者,借助他的目光,湮没已久的《清明上河图》才被“发现”,仿佛一具复活的僵尸,从地下返回人间。

依张著所说,张择端本是东武(今天山东诸城)人氏,在东京汴梁学习绘画,并在那里成为一名卓越的画师,舟车、市桥、郭径,无所不能。正是这强大的综合能力,帮助他完成了《清明上河图》这样一卷鸿篇巨制。

张著轻轻打开那只木匣,就像开启了一个神秘的宝库。如今已经过去了800多年,这幅浩瀚的图卷就像一个裸奔者,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目光打量过、审视过、丈量过。世上似乎还没有一幅画,像它那样被那么多的目光抚摸、覆盖、探究。它的丝丝缕缕、本本末末,都袒露在观者视线里了。可800多年过去了,《清明上河图》依然成谜。我们只知道一个名叫张择端的画者,在5米多长的画卷里,堆砌了无以数计的人物牲畜、车轿船只、房屋城门、桥梁码头,组成一幅壮阔无边的画卷,引诱我们走近它;但它就像一座结构复杂的迷宫,一旦走进去,我们就会被它的浩大迷离所吞噬,仿佛变成画里的一个人物,消失在熙攘拥挤的人群中。

VR影片《清明上河图》(2016)剧照。

研究者对它的每一个细部的研究考证似乎都能成立,但若放到一起,则产生了混乱、龃龉,甚至彼此矛盾,好像一部剪辑错了的电影。

有人说,张择端画下这卷大画,是为了拍皇帝的马屁——你看这幅画上,开头是一片郊野风光,田野广漠,薄雾轻笼,有驮木炭的队伍,还有扫墓踏青者,从荒疏的树林中走过,给寂静的郊野带来些许声色;然后就是一条大河出现,自右向左,由静水流深到波澜壮阔,徐徐展开,层层递进。有许多条大船,经大运河迢迢而来,给都城带来百物众宝,这才有了京城的红尘十丈、灯火繁华。大船与河水争流的景象,让人不禁想起北宋周邦彦在《汴都赋》里对汴京水路的经典描绘:

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

随着行船的方向,城市的面貌逐次展开,我们看到了市廛之居、寺观之庐、官府之衙,更有鳞次栉比的酒家商铺,肆有官窑瓷器,架上杯盂满陈,画中的人与物,多至不可胜数。假若不看《清明上河图》,如此极致的繁华几乎令人无法想象,因此才有元人李祁在《清明上河图》卷后的跋文中感慨道:

观者见其邑屋之繁,舟车之盛,商贾财货之充羡盈溢,无不嗟赏歆慕,恨不得亲生其时,亲目其事。

与静谧的乡村形成对比,画家向观者展示了一座盛大、永恒之城,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物质极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的乌托邦,恰似孟元老在北宋灭亡后对昔日皇都的追述:“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天下太平的时光太久了,到处都是一片繁华的盛景;你看那还未束发的儿童,皆忙于学鼓练舞;你看那白发的老人,早已不认识打仗的武器。而《清明上河图》里的“清明”,亦被九百多年后的一些美术史研究者解读为“政治清明”,包含着“称颂太平盛世的寓意”。

也有人说,这幅画非但不是拍皇帝马屁,相反是暗藏杀机。君不见,画者在繁荣的表象背后,植入了太多的“社会阴暗面”,诸如商贾囤积的粮食、慵懒的递铺官兵、撤防的城门、沉重的商税、严重的通货膨胀、泛滥的酒患、悬殊的贫富差距等等,不一而足;画面上疯狂的惊马、虚设的望火楼、即将撞向桥头的船只等等,也都成为对社会危机的隐喻与警示。这个张择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是歌颂皇帝,实则在指桑骂槐,批判朝政,用今天话说,叫“低级红,高级黑”,用心何其毒也。

张著说《清明上河图》和《西湖争标图》一起被“选入神品”,证明它在当时就被指认为是一幅杰出的画卷,但在有宋一朝,除了宋徽宗的题签和张著跋文中提到的这本《向氏评论图画记》,就再也找不到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线索了。是时人都不曾见到过《清明上河图》,还是有什么原因,让所有见过这幅画的人都集体沉默,直到北宋灭亡60年后,才由一个金朝官员写下第一段跋文?这“空白”的6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幅已被选入“神品”的杰作经历了“死寂般的沉默”?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极致精微的画,但它也是一幅复杂难解的画,一幅泥沙俱下的画,一幅让人五迷三道的画。没人确切地知道,张择端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幅长卷又经历了怎样的颠沛,才来到我们面前。

《清明上河图密码》(2024)剧照。

《清明上河图》里最明显的地标,就是东西横亘的那条大河——“清明上河图”五个字中,关键字就是“河”字。那是汴京的生命之河——汴河,汴京城的珠帘十里、箫鼓楼台、车马喧闹、升平风物,全仰赖这条大河。而《清明上河图》本身就是一条大河,河道宽广,水浪翻卷,层层推动,奔腾不息,拥有着容纳社会、历史内容的丰沛容量,因此专家们在面对这幅画卷的时候,要动用政治史、军事史、美术史、城市史、建筑史、桥梁史、船舶史、漕运史、经济史、气候史、医药卫生史等知识武器,火力交叉,协同作战,才有可能读懂。《清明上河图》是一个无比复杂的文本,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不是一个人的事,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就像我们面对《红楼梦》时一样。

原文作者/祝勇

摘编/何也

编辑/何安安

校对/刘军

网址:祝勇:我们如何解读《清明上河图》?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39941

相关内容

祝勇出“著述集”展现个人写作史:写作是一生的事业|谈艺录
《月枕山河》“走出去”,祝勇说“希望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祝勇把故宫的历史与个人的生命融合在一起
《清明上河图密码》与《清明上河图》,有什么联系?
2025平安喜乐!万事胜意 祝你 祝我 祝我们
清明上河图密码21集预告,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
历史|“危机四伏”还是“为万世绘太平”?关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主题的解读与思考
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打开《清明上河图》
勾绘传统文化之美 《清明上河图密码》研讨会举办
对时影这个角色真是了如指掌!不妨看看他如何解读这个角色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