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游善鉴 诗书心迹——读魏开功《眼中的你我》
鉴赏诗词需要耐心和细致的理解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诗词鉴赏#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作者:李建华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艺术家简介】魏开功,字钺山,号垦堂主人。湖北天门人。曾任书法报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书法报艺术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书画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湖北省书画家协会顾问、武汉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鸿鹄书画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长江书法研究院研究员,湖北经济学院客座教授。系著名诗人、书法家吴丈蜀先生和书法理论家陈方既先生门生。27岁任洪湖市书法家协会主席。1998年,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湖北省美术馆、《人民日报》驻湖北站为其举办个人书法展。2013年,湖北圣典拍卖有限公司等单位为其举办个人书法专场拍卖。2018年,湖北省书协和华中产权交易所为其举办个人书法展暨公益拍卖。2020年湖北省档案馆和书法报社为其举办抗疫诗书作品展,展品全部被湖北省档案馆收藏。其作品多次入展省内外书法展览并获奖。《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特别关注》《党员生活》等报刊为其作专题介绍。著有《名人名言钢笔书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书法篆刻家——魏开功书法作品精选》(湖北美术出版社)、五卷本《中国历代书法精品观止》(湖北人民出版社,与人合著)及《眼中的你我》(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多篇艺术评论文章见诸报刊。近10年来,代表书法报社出访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埃及、南非、印度和尼泊尔等国进行书法交流。艺术传略入编《中国当代书法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等多部辞典。
图 魏开功书法作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是难以完成的任务。魏开功偏要一心二用,甚至三用。他左手写书法评论,右手搞诗歌和书法创作,双手互搏,难分伯仲。近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眼中的你我》,就是魏开功多年左右开弓的成果。
20世纪90年代,魏开功是以新锐书法家的身份进入大众视野的。作为吴丈蜀、陈方既两位先生的高足和弟子,其起点之高、格局之大是毋庸置疑的。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碑帖兼容,既有魏碑的刚健,又有行书的流畅和章草的古朴。特别是他的书法作品有很多是书写自己创作的诗文,不仅展示其高超的书法技艺,更注重意境的营造,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礼赞和对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坚守。
魏开功《眼中的你我》共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主要收录其撰写的艺术评论,特别是书法评论作品及诗歌作品,可谓我眼中的“你”。最后一部分是附录,可谓朋友眼中的“我”,主要收录文友们对其诗文和书法创作的评价。由于朋友们对魏开功的书法和诗歌创作成就说得很多,也很中肯。我就不再赘述。主要想就其书法评论谈点读后感。
图 魏开功书法作品
自《笔阵图》始,中国书论便盛传“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仿佛精通品鉴,就不该创作,若是善于书法,自然没必要掺评论一脚。这实在是场大误会,事实上,“善写”者大多“善鉴”“书圣”王羲之所撰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便是书论名篇。况且,对技法一窍不通如何评价作品?不懂鉴赏又怎么可能善于创作呢?对此,朱光潜先生曾有一番感慨,“不通一艺莫谈艺,实践实感是真凭”。
可见,实践与批评并非拮抗关系,相反,二者互为依凭。孙过庭在《书谱》中的分析相当公允,他称“闻夫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也就是说,别具只眼的批评必然以相当的创作经历为基础,而一定的鉴赏水平则是提升创作能力的关键。当下书法界,在创作实绩上已“有龙泉之利”,又长期躬行于批评领域“议于断割”的,魏开功当属一例。《眼中的你我》的书论成果不仅可以揭示“善写”者何以“善鉴”,也是全面观照魏开功艺术人生的重要材料 。
作为“善写”者,魏开功对艺术的尊重度、宽容心是毋庸置疑的,他基于创作体认的品评祛除了当代书论的空泛习气。但“善鉴”并不全然归结于“善写”,而是更多受惠于其“广游”的人生阅历与艺术胸怀。
“游”是洞察魏开功艺术人生的一扇窗口。体现在酬唱赠答与艺术欣赏上,就是“交游”。他以唐楷入门、转益多师,在艺术人生化的历程中,尝试营构一种“志于道、游于艺”的境界。因此阅读他的评论,往往有“游心而骋万物”之感。
魏开功创作上崇尚“天趣”,鉴赏时认同“心声心画”。在他看来,无论审美还是实践,都是主体对性灵的谛视,只不过一者出自反观,一者源于内省。杨雄在《法言》里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品鉴作品往往就是才性识鉴,以他为崔廷瑶所写的短记为例:
崔廷瑶先生个头很高,但很清癯,额头上有一颗大痣,戴着一副眼镜,说话不激不厉,平易得很,给人的印象是温文尔雅,颇有一些匡山草堂的隐士之气。他今年六十有三,出生于庐山脚下、长江之滨的九江市。弱冠之前,即喜爱书画,曾得著名书法家张鑫指点,始习欧、颜楷书,及长,研习智永、王逸少、米襄阳、颜平原诸家行书,同时又广涉汉隶,于《曹全》《史晨》《张迁》《石门颂》以及汉简,用功尤勤。即便现在卓然成家了,也常常不忘深入传统,“不可一日无此君”地临池不辍。
图 魏开功书法作品
魏开功写评论时,开篇往往以文学手笔来为书者纪传,大抵是白描,至多对几处标尚之处加以点染。接着便专业地剖析技法,从用笔到结字,先章法再布局,其严谨不亚于专业批评家。但不止于此,他关心的是书者在形意之间、纸笔之际所体现的艺术人格,激赏的是那些在笔势之间将艺术表现与个性风骨结合得浑然天成的艺术家。
这种批评趣味或许与他的早年经历有关。魏开功二十余岁即办个人书画展,可谓年少成名,但书论批评、艺术人格也就因此隐没在创作的光芒之下了。《文心雕龙》有云,“隐,艺外之主旨也;秀,艺中之独拔也”,成熟的创作者,往往只有在形成相对稳定的气质与格调之后,滋养作品那“隐于秀外”的个性才慢慢显露出来。因此,作为创作的补充,他的审美品藻呈现出“审美人格化、艺术人生化”的特点。
在魏开功看来,要与艺术打交道,功夫、才情、修为三样本事都不能少。“功夫是基石,是支撑,没有他,才情越丰富,就越具杂耍的味道,对艺术就是一种猥亵;有功夫,没才情,艺术就没有灵性;有功夫和才情,但没有修为,艺术就达不到高度”。魏开功在书画领域是内行,自然对功夫高低洞若观火。可要窥见艺术家的才情与修为,其实并不容易,但他广结良友、倾身结客的豁达性格与交游经历,无疑为他深入创作现场、直击艺术家的审美心灵提供了一手资源。但这种交游绝不是泛泛之交,不然发现的至多是些外露的情绪、偶发的情感,而不是浸润艺术家人格的才情,这种艺术交往需要真切、更要持久,才能看到艺术家数十年如一日将人生当作艺术来经营的火候与修为。
图 魏开功书法作品
而且,魏开功这种“志乎道”的艺术追求并不局囿于某一艺术门类,是“游于诸艺”的自然结果。他年少学父亲“写标语”、上中学时为班级出板报,完全不知“书法”为何物,只一心想着“写字”,把字写好。课间偷闲时又学胡琴、二胡各种乐器,还习国画、尝试写生,来者不拒。在修习艺术的过程中,他并不在意艺术门类之间的所谓疆域、界限,而是以自己为主体,在体认艺术的过程中丰富、提升自己。后来他进入报业,成为一位能言善辩的专业记者,可他从未认为书法、批评与新闻之间是冲突的,相反,三者和谐共处,甚至可以互相促进。精通书法、研习诗歌、乐于演奏,无疑与他崇尚的“艺术的人生化”“人生的艺术化”是相契的,而在丰富的艺术形式之间漫游,也正是其艺术批评的特点之一。
长久以来,人们都将艺术批评视作附属品。一来,是因为批评大多是应制、应时而作的短篇,不够纯粹、有失严谨。二者,批评是对作品、作者等对象的分析评述,向外指涉、并不独立。艺术家所写的艺术批评尤其如此,不是被看作其艺术创作的延伸,就是被当成窥探其主体心灵的佐证。
但魏开功的批评却不落这一窠臼,其“善鉴”实绩并未因其“善写”地位相形见绌。因为其审美品藻的第二大特点就是“个性批评”,即关注批评者自身独特的审美体验与人生感悟,张扬批评主体的自我个性。这种浸润个人情思的批评往往能够跳出理论文章的条条框框,而从一手的感性体验出发,既便于阅读又广受欢迎。
图 魏开功书法作品
以一篇评价陈龙海教授的短文为例:近不惑之年的时候,熟知我的人,几乎都说我的书名为酒名所掩。因为,那时有酒胆也有酒量。故而,同道李金豹先生为我出版的个人书法集写了一篇序:《魏开功与书法与酒》。我想,没有几分酒量,李金豹先生是不会用这样的标题为我写序的。
书法圈内饮酒的人很多,我见识过一些,但没有畏惧感。自从结识龙海 先生后,畏惧感从此便生,而且这种畏惧感与日俱增,只要听说朋友相聚有他,便不寒而栗。他不仅酒量大,酒风好,而且不管多大的酒杯,都是三口饮尽,再将酒杯捂住或反扣,等所有的人第一杯酒饮完后再酌。如此这般,两杯、三杯,少则半斤,多则“一颗手榴弹”,而且同桌喝酒,不管你是谁,是不分酒量大小的,酒一律均分。有时会被他喝得酩酊大醉。说实在的,他近乎“逼”的执拗叫人奈何不得,不畏惧才怪呢!
魏开功的评论不将阐释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当作头等大事,考证、论述时也不对艺术家亦步亦趋。文章写陈龙海其人其书,魏开功反倒从自己的书讲起,要介绍其人格风神,先从书序、闲话开始铺排。在这种个性批评中,批评主体与批评对象是平等的,强调的是心灵间的对话与灵魂间的共振。
图 (手机横看图)魏开功书法作品
魏开功常引刘熙载《艺概》中的这句名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传统书画界也素有“书如其人,书为心迹”的说法,艺术品是艺术家人格化的产物,艺术批评就是对其艺术人格的探查,姜夔在《续书谱》中云:“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人性批评与人格化批评的关键就在于内省自身之“神”、外观对象之“神”。这种“神”必然是作品整体性内在精神的外在显现,而并非割裂的点画结字,它是艺术家修养与心境的流露,但也离不开批评者自在、自然的观照。
在批评中表现自我的个性批评,往往暗含着价值判断与审美判断,而这些判断实际上浸满了批评者的浓厚情感。尽管《眼中的你我》中不少篇目都是应时而作的短文,但难掩其情感之真切深刻。魏开功有一篇文章详细论及其恩师吴丈蜀的诗书艺术,二十页有余,可他仅冠以“略论”二字并放在全书首篇,其谦恭可见一斑。而且,魏开功在评论书画时往往不用“观”“看”等字眼,而是称“读”“读郝玉国的印”“读蒋昌宗的竹画”“读粱必文的书法”莫不如此。“读”强调眼、口、心的协调一致与沉浸感,仿佛与老朋友见面聊天,而观看往往只用到眼睛,近乎一场刺激的游戏与狂欢的仪式,缺乏真切的情感沟通。不止恩师,从朋辈到后进,或出于欣赏或出于激情,魏开功向来不吝笔墨。整书翻遍,仿佛跟着魏开功,从儿时的熏陶、中学时师友的影响,再到追随吴丈蜀、陈方既的机缘,最后回到书法这项终身事业,走了整整一遭人生路。
纵观当下书坛,“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俨然成了某种圭臬。实际上,并非“善写”者不该评鉴、不会评鉴,而是“善写”者不必评鉴、不愿评鉴,可如此一来,士人审美传统中的丰韵就要被掩埋了。幸好魏开功这位“善写”者“愿鉴”,而且“鉴”得有血有肉、有情有味。他用几十年来交游酬唱、赠答感兴的生动瞬间挽救了被当下知识状况肢解的艺术家形象。“书如其人,书为心迹”,那么,细读《眼中的你我》又何尝不是一场与作者同行的广游博鉴之旅呢?
稿件审核:张佑军
稿件统筹:叶晓勇
责任编辑:林韬
网址:广游善鉴 诗书心迹——读魏开功《眼中的你我》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40780
相关内容
(图表·漫画)春意融融读诗书沈阳铁西:春风为伴 共沐书香 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校园蔚然成风
谢广坤扮演者唐鉴军和他媳妇年龄差28岁!
仙骨试炼初体验,魏枝这位寻常侍女竟震碎了鉴仙宝镜
《粤菜记》被推荐为“广佛同城共读一本书”
世界读书日丨你若读诗书,风雅自然来
开卷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看到了民众在战后互相扶持,坚韧前行,魏若来的眼中燃起了光芒
谁也逃不过相亲的命运,魏若来也不例外~ 魏若来相亲已读乱回
魏哲鸣喻游教授气质真好 喻教授,我能旁听您的课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