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许多人的结局,都是与最初的愿景相违背的
《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引人深思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睡前故事#
小编我毕业那年没找到工作,又看起了红楼梦,第一遍,好难懂啊,里面的名字和人物关系好复杂啊,想放弃,幸好没放弃。第二遍,刚好中央十二怀旧频道在放红楼电视剧经典版的,搅和着看,总算看清楚了人物关系。而且觉出意思来了,做一道菜得那么多料!语言和我当地的方言有些相似。第三遍,几乎是整夜整夜不睡地看,不舍得睡啊!名著就是名著。
三遍过后,让一个二十岁的我充满了佛学因果轮回看破红尘的思想。也让当时好胜心强却受到挫折的我看淡了世事不公,平安度过了青春叛逆期,开始信命。喜欢了里面的很多人从黛玉到湘云到宝钗到探春,不喜欢了妙玉宝玉。总之,这本书不同年龄的人皆可读,都有不同的理解。我看完了就相当悲观主义,一直给青春期的人讲,年轻人不要看。
我看完倒是觉得,反正世事无常,倒霉和走运都是说不清的,只有自己努力上进,好好做人才是可控的(譬如刘姥姥)。另一个感悟就是,人真的很复杂多面(譬如凤姐),善良也需要心机和手段(宝钗)。如果把主角的命运往自己身上套去感受那种挣扎与无力那就没必要了。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崩。还是多学学小红和刘姥姥是怎么抓住机会改善生活的。
红楼梦里的人物性格都很复杂,十二钗中也几乎没有完美的人,有人爱黛玉的赤子之心,有人就讨厌她爱耍小性子,有人赞赏宝钗的滴水不漏,有人就看不惯她世俗圆滑,有人喜欢湘云的豪爽大气,有人就觉得她情商堪忧,有人欣赏凤姐的杀伐决断,有人就觉得她心狠手辣。人物性格的多面性立体性,正是红楼梦常谈常新,百年不衰的魅力所在吧。一千个人心里可能有一万个红楼梦。有人喜欢林黛玉的真性情,有人讨厌林黛玉小性。
有人喜欢薛宝钗周到细谨,有人讨厌薛宝钗道貌岸然。有人喜欢王熙凤果敢睿智,有人讨厌王熙凤心狠手辣。人是复杂的,社会是百态的,红楼梦正是因为它的百态而精彩。红楼梦是悲剧,既是悲剧,就必是事与愿违。后四十回的缺失,使得宝玉在悲剧面前的感悟被隐去了。但线索还是明显的,大概就是甄士隐一系列的悲剧,进而到甄士隐飞升前给《好了歌》做注解写下的感悟。
至于宝玉的爱情,在终身误和枉凝眉里作了概括,简而言之,就是“美中不足”四字。红楼梦中许多人的结局都是与最初的愿景相违背的,例如黛玉,但求真爱,但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最后香消玉殒。宝钗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不难看出她的野心,但最终嫁与不爱自己的宝玉,最后宝玉出家,守了活寡。其他例子就不举了,红楼中的主角们(叫得上名字的)的人生几乎都是事与愿违的。
但是并不是全部人都是如此,一些小人物,例如赖大一家,作为贾家的奴才,凭借着贾家的实力,加上赖嬷嬷的超前思想(实行承包制),将自己的院子经营的井井有条,一年还有不少收益,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最终贾家树倒猢狲散,但赖大家的生活水平还是可以一直保持下去的,不存在事与愿违。赖大这类小人物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其次,我觉得单只看到“人”这方面的话,对于整部红楼来说,未免有些太浅显了。
网址:《红楼梦》中,许多人的结局,都是与最初的愿景相违背的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42671
相关内容
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结局吧这样的结局,最初谁也没预料到……
《红楼梦》十二金钗结局,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心中的完美结局,景王至始至终深爱并呵护着他的妻子……不断更新中……
平行世界的李相夷生活得很美好,身体健康,受到许多人的爱护与守护!
李相夷与乔婉娩最令人心碎的结局,并非生死相隔,而是彼此遗忘在江湖中
红楼梦中人名的学问,深藏玄机,倾注了曹雪芹的苦心灵思
同样都是饰演林黛玉,新旧版红楼梦差距有多大?
《红楼梦》:以美学的角度,看《红楼梦》里梦幻与现实的较量
《红楼梦》中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