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之城 | 上海这个含“诺”量最高的读书会,为何成为最受市民欢迎的城市文化名片?
如何在陌生的城市找到最好的当地美食 #生活技巧# #旅行贴士#
原标题:爱阅之城 | 上海这个含“诺”量最高的读书会,为何成为最受市民欢迎的城市文化名片?
央广网上海4月21日消息(记者林馥榆)以文学为注脚,为作家和读者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十年里,思南读书会犹如一棵大树,生发出思南书集、《思南文学选刊》、思南书局·概念店、思南书局、思南书局·诗歌店、思南书单等更多“思南”文化名片,共同打造出上海最具温度的阅读文化样本。4月18日举行的上海文化品牌大会上,思南读书会入选“上海文化”品牌最具影响力案例和最受市民欢迎案例。
《思南读书会十年发展报告》发布(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日前,《思南读书会十年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分别从成长轨迹、运营之道、社会价值与未来展望三个角度,对思南读书会的缘起、发展、扩充和今后的目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据《报告》显示,十年来,读书会共举办活动452期,邀请到作家、学者等嘉宾1700人次,包括6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11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参与读者共计8万多人次。
2014年2月15日,思南读书会正式诞生。第一场思南读书会的对谈嘉宾是作家孙颙与上海作协主席、作家王安忆。那一期的对谈主题意味深长——“让过去告诉未来”。从此,许多个周六的下午,读者早早地在思南文学之家排起长队,经常座位不够,还有人干脆站着或者席地听完。
在主要策划人李伟长的记忆中,第一期读者参与的热情超乎想象,活动开始前一小时就排起了长队。策划团队一开始还担心会不会人来得比较少,到了现场悬着的心就放下了——现场座无虚席。很多读者全程站着听完了讲座,更有读者索性席地而坐。
“思南路的过去能告诉我们很多,我们也在为未来创造思南路的历史。”思南读书会总策划孙甘露说,“希望有一天,走到世界另一个角落,遇到一个陌生人,他会告诉我,他在年轻的时候曾走进思南路,因为‘思南读书会’。”
思南读书会十周年(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对一个读书会而言,内容永远是立身之本。十年来,思南读书会之所以能吸引络绎不绝的读者,顶级的嘉宾阵容和对谈主题是重中之重。在邀请嘉宾方面,读书会策划团队需提前商议,精心策划,反复推敲,力求为读者带来最好的读书会内容。
截至目前,思南读书会已迎来6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可谓含“诺”量最高的读书会: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籍印度裔作家维·苏·奈保尔,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籍坦桑尼亚裔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此外,读者们还与莫言、阿来、王安忆、贾平凹、张炜、毕飞宇、格非、金宇澄、徐则臣、刘亮程等杰出的作者共同奔赴风雨无阻的文学与思想盛宴。
十年来,思南读书会生长出“读者”群,成员包括退休工人等社会各个阶层的市民。他们自发建群,在群中交流、分享、自制“思南读者札记”,俨然组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
退休市民许树建是思南读书会的第一位年度荣誉读者。他第一次参与思南读书会是在2014年3月29日,那一期是辛波斯卡《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读诗会。许树建最初只是溜达过去看看,结果就被精彩的分享“留住”了。他近距离聆听着台上的“80后”“90后”朗读诗歌,顿时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也因为这次经历,他成为思南读书会的忠实读者,几乎每一场活动都不落下,还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来参加。
读者曹禹杰从大一开始参加思南读书会,而今已经从复旦大学的本科生变成了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并没有建立相对完善和整全的阅读谱系,面对浩如烟海的人文学科,也会常常会感到困惑迷茫,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下手,不知道应该翻阅哪些书目,不知道能不能很好地理解面前翻开的这本书。每周‘开课’的思南读书会成为了一扇通向广袤世界的窗户,引导我以更加坚实的脚步走进文学天地,感受人文的无限可能。”曹禺杰说。
当然,思南读书会的忠实读者不仅限于上海,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各不相同的学历背景和生活经历,但他们都爱阅读,爱思南,把思南读书会视为他们在上海的家园。
刘军在贵州省都匀二中的历史老师。2017年上海国际文学周举办上海文学地标阅读接龙。他在网络上看到消息后组织几千里之外的贵州学生在课堂上全程收看直播,20位作家在10个具有文学意义的地点朗诵经典,向经典致敬。当时他就想,要是有机会亲临这些文学地标,朗读心仪的作家作品,以个人的方式向文学致敬,那该多好。
2019年寒假,刘军到上海探亲,恰逢思南读书会五周年特别活动“今天为什么需要读古典?”一方面对思南读书会向往已久,另一方面他刚看完《论语》,写了4万多字的读书笔记,虽然第2天就要坐飞机回贵州,他还是挤出时间去参加,在交流环节还向陈引驰和傅杰两位嘉宾请教阅读《论语》的困惑,并加入了思南读者群。之后,他参加思南札记的编审工作。此后的近五年时间里,刘军通过网络远隔千里参加思南读书会和思南札记的编审,与分布全国各地的编辑部同仁分工记录、阅读和审核每一期札记。
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玮看来,阅读既是个人活动,也是社会实践。当前在思南公馆所举办的读书会活动,以新媒体高度嵌入的公共阅读新方式实现了复合空间的大众实践。这种感官融合的具身实践反转了传统语境中“读”与“写”的关系,使得公众通过阅读获得了城市主体的地位,它塑造了新的社会交往关系,形成中国式的公共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思南读书会主推文学名家名作,但不局限于文学,视野兼顾其他人文社科与艺术领域。读者因此可以聆听“艺术的时代回响”,深入“城市人的乡愁”,探讨“生命该如何寄托”等,主题丰富多彩。
责任编辑:
网址:爱阅之城 | 上海这个含“诺”量最高的读书会,为何成为最受市民欢迎的城市文化名片?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4586
相关内容
爱阅之城 | 上海这个含“诺”量最高的读书会,为何成为最受市民欢迎的城市文化名片?百余件手迹珍品亮相上海张园,含巴金、钱学森等名人书信
城市文化金名片“798”更加闪亮
呼和浩特的书香文化地标
美育活动在上海各个角落发生,2024年市民文化节正式启动
90年代最受欢迎的“荧屏情侣”
行知读书会|穿街走巷中的上海记忆
第38届全球音乐华鼎奖揭晓,张学友获亚洲最佳歌手,邓紫棋亚洲最受欢迎女歌手
上海浦东流行音乐基地揭牌 刷新城市文化版图
揭开上海“游戏创新之城”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