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柳刺绣的“重生”之路

发布时间:2024-04-22 07:11

挑战自己,尝试复杂的项目,如大型雕塑或复杂图案的刺绣。 #生活乐趣# #手工艺#

原标题:麻柳刺绣的“重生”之路

从民间传奇到国家级非遗

麻柳刺绣的“重生”之路

张菊花与她的作品。图据受访者

麻柳刺绣绣制的鞋垫。

麻柳刺绣所用的线。图据受访者

张菊花和她的麻柳刺绣作品。

麻柳刺绣作品。

四川广元市朝天区的麻柳乡,因一棵麻柳古树而得名。包括麻柳乡在内的小安、鱼洞、临溪一带,流行一种民间绣活——麻柳刺绣。麻柳刺绣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日常所用的帐帘、枕套、围腰、手巾、鞋袜衣帽等生活用品,都有着麻柳刺绣代表性的纹样。2008年,麻柳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广元,流传着“谁家女儿巧,要看针线好”的说法。当地的姑娘六七岁就开始学习刺绣,麻柳刺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菊花即是如此。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她。

不需要画底稿的刺绣

方正之间显对称美感

与色彩艳丽的蜀绣相比,麻柳刺绣的素雅显出别样的韵味。传统麻柳刺绣的颜色,以黑、蓝、红三种颜色为主。白色底布、黑色绣线的麻柳刺绣作品典雅,青白相间的作品如青花瓷般清丽,红白相映的作品喜庆却不艳俗。流传下来的麻柳刺绣传统作品,均是这三种颜色。

与其他先画底稿再绣制的刺绣不同,麻柳刺绣不需要画底稿,而是采取“数底布的丝线”的方式,确定刺绣图案的大小和位置。因此,每一个重复的图案,都能做到大小一致,展现出方正、对称的美感。传统的麻柳刺绣中间为圆形图案,外框饰以方形的装饰,整幅作品呈现出“外方内圆”的形式,“看起来很方正,很整齐。”张菊花说。

而在绣法上,麻柳刺绣共运用十余种绣法,典型绣法包括架花、扎花、牵花、油花、双面绣等。其中,最为独特的绣法为牵花针法。“牵花针法的正面从起点绣到终点,而反面则从终点绣至起点,双面都是一样的针法。”张菊花说,自己在外参加过很多的展览,始终未见过与牵花一样的针法。

在底布的使用上,也因为针法的不同而不同。传统针法如架花、牵花、挑花等,需要数针起笔,也就是靠着布上的经纬度,来搭线、起针。因此,传统的麻柳刺绣必须使用织有经纬度的布匹,真丝、斜纹布等材质无法绣制麻柳刺绣。随着技艺的发展,油花等针法的出现让麻柳刺绣不再受到原材料的限制,也突破了“方正之间”的纹样局限。真丝、丝绸等珍贵材料的加入,也让原本只用棉线绣制的麻柳刺绣,有了更多的创作形式,更增加了其收藏价值。

因为“数针起笔”的绣法,纹样在麻柳刺绣手艺人的心里,不是以图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在。这些针数的背后,是百姓祈求平安吉祥、幸福康乐的愿望,常见的纹样有寓意着富贵吉祥的凤穿牡丹,祝福学子旗开得胜的鲤鱼跃龙门,寓意国泰民安的清官出巡,寓意“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的狮子滚绣球等。

这些吉祥的寓意,以往是被绣娘们一针一线地绣在被罩、衣帽鞋袜、帐帘等生活用品上。如今,它们也创新地出现在装饰画、香包、扇子、书签、日记本、挎包等用品上,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发展之路幸得众人爱护

“运气”背后是坚守决心

据张菊花介绍,关于麻柳刺绣的起源,当地文化馆收集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秦朝时候,生活在此的人们看着蜀道上往来运输丝绸布料,便就自己手边的材料进行创作得来。另一说则是武则天入宫后,曾从宫廷中拨派了许多绣娘到故乡广元,因此宫廷技艺的刺绣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演变成为麻柳刺绣。

虽然麻柳刺绣的起源充满了传奇色彩,难以追溯,但是其传承和发展却有迹可循。除了张菊花这样坚持做绣活儿的人,在外发展的广元人也助力良多。

张菊花从六七岁开始接触麻柳刺绣。“那时天气好的时候干农活,下雨天我妈妈她们就在布上绣花。我天天看着,也就喜欢上了。”张菊花回忆道。她十一二岁时就能够自己独立地绣一些小物件。因为家庭条件不大好,她十六七岁时就开始通过绣花补贴家用。再后来,因为绣活儿出众,开始不断有外地人找到张菊花,希望能够定制作品。

“我们当地的女子都在家里,绣一些鞋垫之类的东西拿去卖。”张菊花曾外出打工一年,后来回乡,一直坚守着麻柳刺绣。“以前是因为爱好,现在是因为传承。这门手艺不能让它失传了。”心情烦躁的时候,只要拿起绣花针绣上一会儿,张菊花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只要绣上了花,哪怕再多的事情我都能够放下。”

“我的学历有限,做很多事情都有些困难。”说起麻柳刺绣的发展,张菊花将遗憾归于自身。为了弥补短板,张菊花在参与非遗传承人的学习、交流方面,一直很积极。也正是在参观学习中,麻柳刺绣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张菊花将真丝的面料带入麻柳刺绣中,以适应更多的订单需求。大城市酒店的床上用品、公司的伴手礼、艺术摆件、旅游纪念品……“麻柳刺绣走出了大山,迎来了更多的机会。”张菊花说。

目前,张菊花并没有成立专门经营麻柳刺绣的公司,而是成立了一个麻柳刺绣的相关协会,和当地十多个姐妹相互扶持着准备订单和活动。张菊花说,接到的订单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在外发展的广元老乡。

“这些人里面有在上海发展的,也有在北京发展的;有些人在开民宿,也有人在开公司。他们喜欢麻柳刺绣,不断地将麻柳刺绣带出去。”在这些老乡的帮助下,近几年来,麻柳刺绣名声渐起。即便不是“四大名绣”,近几年,麻柳刺绣的关注度仍越来越高,逢寒暑假时,还有大学生前来参与和麻柳刺绣相关的实践活动。

能够被评为麻柳刺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菊花说是因为运气和实力两个原因。“因为我绣得比较精细,又一直在家里绣着。跟我差不多大的人,很多都出去打工了,丢了这门手艺。”所谓的运气,其实也是一直坚守技艺的决心。

在麻柳古树的周围,其实还有另外三棵古树。恰恰这一棵麻柳树,长在麻柳文化馆旁的广场上。原本看起来快要枯死的树,近两年突然又枝繁叶茂了起来。麻柳刺绣或许也跟这棵古树一样,在逐渐抽枝、成长,直到枝繁叶茂。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摄影 徐瑛蔓

责任编辑:

网址:麻柳刺绣的“重生”之路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4627

相关内容

麻柳刺绣的“重生”之路
从民间传奇到国家级非遗 麻柳刺绣的“重生”之路 | 匠心
打完手都是麻的!
新疆柯尔克孜族刺绣手艺人:让指尖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可爱薯了!麻麻团成员,请火速集合!给孩子整1005件小桃心!
谣言四起,中的夜魔侠可能即将重生!
男女主死在一起,就会重生
细细品味吾王的绝世风采,真是爱极了这套白红祥云刺绣设计…
浮山新区街道:展现劳模精神魅力 讲好传统刺绣故事
俩人都认出对方来是重生而来 ✘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