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过大年 | 博物馆里有“吉”市

发布时间:2025-02-08 12:52

如果喜欢历史,可以去附近的历史博物馆走走。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城市周边游玩#

近年来,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许多人春节期间的选择。今年春节文博热继续升温,新春展览丰富多彩。据初步统计,2025年春节期间初一到初七,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264.87万人次,日均接待观众数较去年增长12.84%。

▲ 中国国家博物馆“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现场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1月29日(正月初一),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推出的“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人气爆棚。彩绘十二生肖陶俑、妇好鸮尊以及充满新春氛围感的桃花洞釉灯笼瓶都是吸引人们驻足拍照的明星文物,百花图卷与形态各异的玉蝴蝶装置性展示、交互式投影,营造出浓厚的节庆氛围。

恭王府博物馆与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联合主办了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吉祥动物纹瓷特展,120件(套)瓷器展品以各类吉祥动物纹为线索布展,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都博物馆联合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武强年画博物馆举办了京津冀木版年画展。古朴庄重的北京年画、精美典雅的天津杨柳青年画、乡土气息浓厚的河北武强年画,都诉说着各地在岁月长河中的独特故事与文化。据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节,京津冀三地博物馆共计推出展览及文化活动约540项,极大丰富了三地人民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

人们感慨博物馆里的年味越来越浓,这种感受源自博物馆送福、市集等互动体验项目的不断增加。

“送福贺新春”已成为中国美术馆每年辞旧迎新的仪式,深受观众喜爱。今年,中国美术馆特别推出蛇年新春福袋,收录馆长吴为山书写的“福”字和对联,以印制的形式赠予观众。“送福不仅是一种节日问候,更是文化的传递、艺术的祝福。”吴为山说。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特别举办庆成宫文创市集,以唐代石刻十二辰蛇像为灵感设计的毛绒玩偶“唐绮巳”、融入北京中轴线15处遗产要素的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亮相,吸引游客争相购买。市集还提供投壶、写“福”字等传统民俗活动,让游客在品味传统文化的同时,享受亲身参与的乐趣。

中国园林博物馆的非遗市集也极具人气。游客在老师指导下动手体验北京兔儿爷、北京鬃人、剪纸、花灯等传统手工艺的制作;“画蛇添福”活动则借助数字填色技术,让观众化身创意大师,赋予生肖蛇形象独特的色彩。

诸多博物馆文创产品还走进商业体,为春节文旅市场注入了消费动力。甘肃省博物馆的“拿捏”玩偶、“多彩贵肥”帆布包、长信宫灯冰箱贴……北京市百货大楼主办的“移动博物馆市集”上,超2万件爆款文创为春节消费添了一把火。游客不仅可以买到全国知名博物馆的文创商品,还能现场盖章,参与手工体验课。

在陕西西安,雁塔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主办了“家门口的博物馆”主题文化活动,将陕西自然博物馆、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的展品和文创产品引入城市商圈,吸引人们前来观展、购物。

在天津,“梦回敦煌 遇见津彩”沉浸式光影艺术展为津湾广场带来大量消费人群。展览以先进光雕数字技术再现敦煌千年之美。步入展厅,“丝路史话”“九色神鹿”“敦煌千佛”“敦煌舞乐”四大主题的光影秀瞬间将观众带入敦煌的神秘世界。

2025年2月8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博物馆里有“吉”市》

↓ ↓ ↓ ↓ ↓ ↓ ↓ ↓ ↓

网址:欢欢喜喜过大年 | 博物馆里有“吉”市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47932

相关内容

博物馆里过大年 | 来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品民俗 迎新春”
博物馆里过大年!剪纸、老郑州民俗风情图片展唤醒“城市记忆”
【新春走基层】博物馆里的文化年
河北围场:创业路上闹元宵 欢欢喜喜过大年
“千龙千狮闹新春 欢欢喜喜过大年” 四川春节群众文化活动在巴中正式启动
欢欢喜喜过大年 | 农民画里庆新年
欢欢喜喜备年货 红红火火过大年
古钟博物馆里过中秋
博物馆里 中秋寻“月”
盘活历史文化!盐城市博物馆里的别样年味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