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从囚徒到史学家的人生历程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编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生活知识# #历史文化#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他的人生历程充满了坎坷,但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创作出了千古流传的《史记》。
一、书香世家
司马迁出身于史官之家,自幼就酷爱历史。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主管天文历法,记录历史。
司马谈博学多才,对天文学、《易经》、黄老之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以黄老学为最甚。他对儒、墨、家、法、阴阳等诸家的理论进行了批判融合,形成了自己的广博学问。
司马谈深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有才能、有志向的人。因此,他不仅让司马迁参与各种劳动、刻苦读书,还鼓励他去体验生活,到各地游历,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历史。
为了拓宽视野,司马谈还让司马迁向知名学者学习,包括《尚书》的孔安国,以及讲解《春秋》的董仲舒。
(司马迁)
在司马谈的鼓励和支持下,司马迁在20岁时便开始了他的江南之旅,他曾到过大禹陵寝,考察了九嶷山,还在沅湘之间游历。
不仅到访了齐鲁之地,学习了孔子的思想,还深入了解了各地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这些经历即丰富了他的生活经验,也为他后来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对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立志要为后世留下的一部真实、全面的历史著作。
在司马迁的成长过程中,他亲身经历了汉武帝时期的繁荣与衰败,见证了社会的变革和百姓的疾苦。这些经历让他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他对民生有了更深的关怀。
司马谈长久以来就有编纂一本世界通史的心愿,但是因为身体的缘故,他不能实现,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
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刻,司马谈紧紧握着儿子的手,满怀深情地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作为国家的史官,我却未能留下值得称道的史书,这让我深感痛心。
自孔子时代起,四百多年过去了。连年战乱,诸侯争霸,历史的记录不仅变得松懈,有时甚至中断了。
如今,天下统一,国力强盛,正是续写这段历史的时候。我身为汉朝的太史令,竟然没能将那段历史完全记载下来,实在是让我寝食难安。
你必须继承我的遗志,不要忘记写作这件重要的事情,绝不能让国家的史书中断,不要忘记我未完成的大业。”
司马谈言罢,泪水涌出,声音哽咽。司马迁跪在父亲床前,庄严誓言:“即便面临巨大的困难,我也会完成您的遗愿,请父亲不用担心。”
2、
触怒帝王
继承太史令职位后,司马迁开始了《史记》的编纂工作。然而,命运却给了司马迁一个沉重的打击。
李陵身为李广的后人,实力与声望都很高,甚至在武帝的眼中,他与李广有几分相似。
汉武帝时期,以抗匈奴为己任,李陵也曾数次受命带兵作战。李广利于天汉二年功伐右贤王。
武帝本来想要命驻守张掖的李陵将粮草送给李广利,李陵却觉得自己不该在后方送粮,不如领兵出征。另外,李陵更是自告奋勇地“索要”5000步卒,前去征讨匈奴。
汉武帝同意了李陵的请求,由他率领五千步卒北上。当他们抵达“浚稽山”时,单于率领着一支三万余人的匈奴军向他们逼近。
李陵带着五千步兵,在人数就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一直坚守到最后只剩下几百人,才放弃了手中的武器,选择了放弃。武帝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朝中百官都在声讨李陵。
司马迁在众人的指责下,挺身而出,向武帝说明李陵的失败,是因为自己的军队太弱,想要进入匈奴的腹地,将功补过。
司马迁这么一说,武帝的怒火才稍稍平息了一些。一年后,武帝派公孙敖去找李陵,却没有能够带着李陵回来。
公孙敖因为害怕皇帝的责罚,所以回到京后,便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李陵的头上,想要将李陵的名声搞臭。
这让暴怒的武大帝又翻出了当年的事情,不但让李陵满门抄斩,就连为李陵说情的司马迁也被他关进大牢。司马迁虽然逃过一劫,但也被判了极刑。
(
触怒汉武帝)
在监禁中,司马迁深感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不公。但他没有放弃,他决定利用这段时间来完成他的史学大作《史记》。
在监禁中,司马迁深感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不公。但他没有放弃,他决定利用这段时间来完成他的史学大作《史记》。
3、
忍辱负重,继续史学研究
尽管在写作过程中遭遇了宫刑的屈辱,但他依然坚持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他在一封给朋友的信里说:“我之所以要忍受这种耻辱的酷刑,是因为我这些年来一直在搜集资料,想要写一本关于古代和现代的史书,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不会让这个国家的历史失传。”如果这本书已经写好了,流传开来,我就是马上死,也无怨无悔。
在牢狱中度过了十三个春秋,司马迁也终于完成了《史记》的初稿。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史学的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他决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修订《史记》。
历经数载,终于大功告成。
《史记》以其广博的视野、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文笔,成为了中国史学的瑰宝。它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丰富的历史,也展现了司马迁对历史的独特见解和思考。
《史记》自黄帝至汉武帝一百三十卷,记录了长达3000余年的历史,共有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余万字,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组成,以其形象生动,资料详实,为后世所推崇,堪称“千古之作”。
(监禁中的司马迁)
鲁迅先生曾经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千多年来,中国历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都以他为榜样。
司马迁的成功,不仅是他个人的努力,更是他父亲司马谈的影响和培养的结果。他的一生虽然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是他始终以自己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囚徒到史学家,司马迁的人生历程充满了故事性和戏剧性。
司马迁的《史记》完成后,虽然受到了武大帝的打压和迫害,但他的作品却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成为了我国史学的瑰宝。他的坚持和勇气,也成为了后世的楷模,激励着无数人为了真理和正义而奋斗。
今天,当我们翻开《史记》,不仅能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更能感受到司马迁那颗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的心。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网址:司马迁与《史记》:从囚徒到史学家的人生历程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49629
相关内容
专访八旬王立群,五十八载的《史记》缘正史也疯狂,看《史记》中那些奇异的事件
阅读《史记》理解中国,三联领读计划正式启动
从碧痕到钮钴禄·隐玉,中的名字转变深藏智慧,的历程如剧中佳肴,佐餐必备
宋慧乔脱口秀大胆揭秘:从双宋恋到自我蜕变的真实历程
英文版《史记》最新卷集出版
【文艺评论】从源头发掘文化的“根”与“魂”
演唱会上用白色诠释人生历程,如此用心的偶像…
最符合史学家心目中的乾隆
山海经何时成书?又属于哪个时代?以至于司马迁不敢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