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网不沉迷,汝今能持否?

发布时间:2025-02-19 08:33

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适度娱乐 #生活知识# #生活经验# #网络#

总算开学了,不少家长可以长吁一口气了,主要是终于可以控制一下孩子的手机使用了。

现在,手机、平板等电子终端深度介入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让教育问题愈加复杂难解。触网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加上不少教学内容和家庭作业都是线上来、线上去。于是,给孩子配手机、买平板,成了很多家长不得不的选择。孩子的学习提高了多少不好说,染上网瘾的倒是不少。

笔者的儿子有了手机之后,很快就爱上了。无师自通,游戏、视频,玩得溜。为了控制他的网瘾,笔者两口子苦口婆心讲道理,费心思立规矩,严格控制,软硬兼施。但一有机会,他还是会投入网络的怀抱。

回想孩子刚两岁时,笔者和孩他娘就天天捧着书在他身边看,给他买书,用书香熏陶他,并且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孩子也确实喜欢上了阅读纸质书,能静心看书,直到他遇上了网络和游戏,之前的努力坍塌。这能怪人家做的产品太好了?肯定不能啊,哪家饭店会故意把饭做得难吃?肯定要千方百计弄得可口,巴不得您天天上门呢。

夜深人静,笔者回想起自己上学那阵,也曾为街机游戏着迷,满脑子“耗油跟”。但那时沉迷游戏的门槛是很高的。一个游戏币三毛五,一台任天堂400块,家里才挣多少钱啊,想沉迷?有门槛!

现在玩游戏只需一部手机连上wifi即可。而且,学习和游戏在空间上实现了高度重叠——手机在手,天下我有。成年人尚且难以完全分清界限,遑论自制力较差的学生?

所以,抬高门槛,是防沉迷的好办法。

教育部几年前就印发通知,要求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虽然一些地方的学校抵挡不了用手机布置作业的“便利性诱惑”,但好歹不能正大光明地干。

这是物理隔绝,釜底抽薪,尽量不让你碰“作案工具”。毕竟,学习还是得纯粹。用手机、平板学习,实质上是与虎谋皮。看他时是在用手机上课,要不看着,就可以切换到其他界面。因为很便捷、很隐蔽。不像我小时候,偷看电视,听见父母回家赶紧关。可他们一摸电视后面是热的,就知道我的小伎俩了。

眼界打开会发现,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或者其他形式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者课堂,有的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芬兰禁止向初三以下的学生销售手机。

不过,打造“无手机校园”这个举措,只能防一时。学生不可能总在学校,总得回家,总得放假。所以,防沉迷,家长责无旁贷。

这届家长难就难在这儿了:既不想让孩子沉迷,又明白不能因噎废食,不可能不让他接触网络,甚至有时还需要让他学习网络知识。况且,如今要是不会用智能手机,在社会上简直寸步难行。这个若即若离的度,太难拿捏了,需要家长做到以下几点:善引导,勤监督;做表率,立榜样;常陪伴,增亲情;抚心理,促健康;多配合,常沟通。

在家长以身作则的大前提下,学校做好家校沟通、坚持“管”“教”结合,互联网平台做好内容筛选、设置青少年防沉迷机制,方能让孩子们对防沉迷管理心服口服、无处“逃票”。

这个过程,更多也是家长自我“渡劫”的过程。孩子的问题和毛病,根本上反映的是家长和家庭的问题和毛病。沉迷手机和网络的孩子背后,往往是家长的缺席、失位、错判、误解。孩子听到的第一句脏话,看到的第一个游戏场面,可能都是来自家长。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归根结底,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因此,戒除孩子网瘾,引导他们健康用网,家长得先做到,套用《少林寺》中方丈的话说就是:善用网不沉迷,汝今能持否?

(责编:李慧博、孙娜)

作者:熊建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善用网不沉迷,汝今能持否?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51474

相关内容

吾倾慕汝已久,愿聘汝为妇,托付中馈,衍嗣绵延,终老一生
明兰持剑相助,张大娘子求医心切
汝瓷文化走出国门!宝丰汝瓷亮相白俄罗斯共和国民族文化节
网传罗拉和王能能疑似分手了!
妻子沉迷打麻将下班不回家,不料丈夫带孩子杀上门,直接掀翻麻将桌
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闭幕 平顶山宝丰汝瓷作品荣获大奖
美女刺客善用幻术,召唤毒蛇杀人于无形,却被小毛贼一枪定在墙上
额外篇,希望你能献上足足30分钟,可以吗?
唯一能战胜元芳的唯有持Q的燕双鹰 张子健 8090暑假伙伴 桃厂夏日轮播台 暑假
在沉迷连续剧的海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