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因一件绣衣写的妙诗,前两联大气磅礴,后两联却令人心疼不已

发布时间:2025-02-24 15:53

中国古代诗词中,唐诗和宋词是两大高峰,如杜甫的《春望》、李白的《静夜思》。 #生活知识# #历史文化#

对着金樽美酒,李白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想起仕途不顺,李白大喊“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仙的人生就是这样,年少时有多得志,晚年就有多落魄。

公元757年,57岁的李白因早前加入永王阵营,在浔阳入狱,次年被判流放,此时58岁的李白自浔阳出发前往夜郎。这段时间的李白,再也没有当年让高力士脱靴的疏狂,也没有与众诗友唱和时的张扬,等待他的是漫长的煎熬。

一年后李白路过岳阳巴陵县白马驿,遇到了御史台裴侍御。裴侍御官不小,很仰慕李白的才华,不但设宴招待他,还请他上坐,喧寒问暖后还送了他一件绣衣。这对李白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让他感动不已,于是就因为这件绣衣李白写下了首妙诗,诗名《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唐.李白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

乱流若电转,举掉扬珠辉。

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

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得是有情有义也有水平,句句令人动容。全诗共有4联,前两联大气磅礴,后两联却令人心疼不已。

诗的前两联写的是自己流放途中看到的景色。首联由长江两岸的岩石入手,这些岩石历经万年的风吹雨打,如今横卧着,成了现在的白马驿。在这样的一个小地方,遇到曾经朝中的故友,诗人内心是感慨万千的。这样的开篇用眼前之景起兴,也一语双关地暗指自己这大半生的坎坷。

次联则是大手笔,写的是滔滔江水。江水如闪电般,它旋转着,奔腾而下。那船棹激入水中,扬起片片水花,水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气的李白哪怕在人生最难的时候,仍能写出如此大气的诗句,令人赞叹。以上两联,都是向友人描绘自己一路行来见到的风景。

颈联对裴侍御赠衣的情形做了详细的描写,他在水驿设堂,卷起珠帘,亲自将刺绣的衣服赠给了自己。在这一联中诗人连用了“卷”、“升”、“接”等动作,一气呵成。最后的落笔,诗人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不避马”是指对方不顾种种礼仪客套,“解霜威”是指对方给自己带来了温暖。之所以特别点明对方不顾礼节,是因为对方是位高权重的官员,而自己是一个戴罪之身,这也正是最让他感动之处。

纵观这首诗,虽然与李白的其它经典诗作相比,算不得多高明,但它却让我们了解了诗仙的另一面。年少时的李白,面对瞧不上自己的大官,写下的是“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如今落魄了,面对雪中送炭的御史台,他是一片感激。这就是李白爱憎分明的一面,不矫揉造作,也毫不掩饰,这才是最真实的诗仙。这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网址:李白因一件绣衣写的妙诗,前两联大气磅礴,后两联却令人心疼不已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53170

相关内容

李白在大人物墓前写首“荒唐”作,开篇就上不了台面,却发人深省
李白写“床前明月光”的时候,真的是坐在床上吗?他其实在此处
李商隐600首诗中最烂的一首,有人不信是他写的,却句句令人向往
贾宝玉的菊花诗差在哪里?为什么一首都没中?
李白的一首“烂诗”,前两句十分普通,后两句救活了整首诗
李白向美人表白,遭拒后心情郁闷,写下一首酸诗,却一直流传至今
原创李白被夫人嘲笑,愤怒写一首诗,尽显豪迈,末尾两句几乎人尽皆知
他好色、好酒、好赌,却凭一首诗留名青史,李白也没能超越!
李白最“没骨气”的一首诗,艳绝千古,却根本让人读不下去
“诗仙李白”求爱被拒,写下一首酸诗,却流传千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