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区域演义”:“一超多强”格局下,谁将是“明日之星”?

发布时间:2025-02-24 17:31

极简主义风格强调少即是多,色调单一,设计简洁 #生活知识# #家居常识# #装饰风格#

文=城记智库 雨林

作为宏观词汇,经济往往与个体有所“割裂”。若放到我们生活、工作或消费中,才更明晰它的不同。

西安发展最显性特点是“广域主城经济”,是绝对经济和人口总量所在地。这个过程中, “一超多强”局面日益明显,“老贵族”逐步退位,“新贵”崛起,外围偶有亮点但整体依旧乏力。

最新国土空间规划批复之后,西安迎来全新定位,各区域也将迎来“新的花期”。

变化:西安区域经济格局

GDP总量较高地区,经济状况相对良好;产业和企业聚集程度较高,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目前,西安各区成绩单已全部出炉。沧海横流,各显本色。

单看一年,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如果放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周期中,就更能看清它的趋势变化—— 在“广域主城经济”时代,西安呈现“一超多强,腰部承压,外围补充”的区域发展格局

西安各区域经济总量及增幅对比◎制图/城记地理

何谓“一超多强”?

“一超”,是指雁塔(含高新和曲江等开发区)。经济总量高达3312亿,在 西部亦是第一,相比2018年增幅仍高达88%,科研、文旅、商贸和教育等高度融合,堪称是永远的YYDS!

“多强”,是指未央、长安和碑林三个“千亿区。前两者,得益于高新和经开的产业强力推动,增幅都在70%以上。 “老贵族”碑林依旧强悍,但 “弹丸之地”开始已几无开发空间。

何谓“腰部承压”? ▼

“老贵族”莲湖和新城,以6 ‰土地实现13%GDP,一定程度上避免“工业锈带”命运。 灞桥得益浐灞和港务增幅明显,但产业基底仍需加强。西咸因“五普”猛增,体制和债务问题 亟待解决。

何谓“外围补充”? ▼

西安外围组团,共性特点是限制多、基数低和基础弱,承载产业外溢。 增量只是“锦上添花”,比如临潼、高陵和阎良;比亚迪带动的“黑马”鄠邑和周至成为惊喜,是新产业赛道的逆袭。

城市和区域发展,也有“不同的花期”。 如果以十年为线,更能看清楚这其中的变化。

解读:“沉浮演义”的背后

各区域之间“没有硝烟的 PK赛”,但整体上仍合力推动西安经济和人口总量的扩容。

在度过了严重的“水危机”时代之后,借1999年“西部大开发”和2001加入WTO“东风”,西安发展加速。交通枢纽、科研文卫和文旅商贸等比较优势得以发挥,城市也开始扩容。

这个过程中,“开发区营城”成为重要驱动力:体制机制的灵活、现代产业集群的聚集和城市界面的升级,深刻改变西安的城市形态和内涵。

西安各区域的PK排位赛◎制图/城记地理

第一、长安的“逆袭”:位置、环境和科教等得天独厚,但早期因发展尚不充分之因素,“长安县”之名长久挥之不去。不过,尤其自高新“战略南拓”,直接起飞迅速冲至第三,甚至觊觎第二。

第二、西咸的“可能”:尽管受行政因素调整不断——从“代管”到“全面代管”,划分“共管”和“直管”,但得益国家级新区之底、空间之阔和政策导向,冲刺“新千亿区”只是起点。

第三、鄠邑的“看点”:受高新驱动,鄠邑连超高陵、临潼和阎良等三区,成为外围最大增量区;同时,比亚迪推动周至县有赶超临潼之势。“北跨”三区总量和增幅稍逊一筹,确实任重而道远。

除以上三区外,有些区域需要重新界定目标。

发展“此消彼长”,莲湖和新城体会最为深刻,需在城市更新、优势和创新产业上更进一步。 浐灞国际港合并后扩容至149平方公里,为面积第四大的开发区,要肩负起“西安高质量发展区”的使命。

“广域主城区经济”时代,莲湖、灞桥和新城需剑指“千亿”:古都核心承载区和高质量城市发展区的定位,已给出明确方向。

变化:区域的使命

长久以来,西安都有一个“不解之谜”:超旺的人气和科教文旅,为何没能转换成为有形的GDP?

答题人,来自更高纬度的国家层面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西安“被低估”经济总量被修正,2023年GDP调增达745亿,仅次于沪京杭苏位列全国第五。根据普查结果,2024年西安GDP实现13317亿,位列全国第21位。

在生态和耕地红线等刚性要求下,工业推动的“县域经济模式”难以实现。西安必须基于“广域主城经济”,强优势补短板

西安各区经济总量3D图示◎制图/城记地理

“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等,是国家赋予西安更高的发展定位,三产“马太效应”势必愈来愈强,这是“立命之基和立城之本”。

西安最大优势,在科技研发、信息软件和文旅商贸等,具有唯一性、独特性以并形成高密度就业。 “求上上者得其上”——在过去的“库容量”之上,西安有条件也有可能实现更高追求。

因为,如果把西安优势的三产比作“黑河水库”,二产增量就是“引汉济渭”的来水。

长安、鄠邑和高陵三区

因涉及高新和经开两大开发区

工业占比若能在50-60%

将直接决定西安工业总量高低

但临潼和灞桥等占比过低

证明在工业发力方面实属欠缺

作为“副中心”的西咸新区

理论上至少要达到40%

“短板”工业承载区在外围,最简单方式就是二产占比倒推,并以结果论英雄。经济格局,大致就是十二字: “文质兼备,内科外工,强三补二。”

【解释】

文质兼备:文化文旅和新质生产力兼备融合。

内科外工:广域主城重科研,外围发展工业。

强三补二:强化优势的三产,补充二产总量。

网址:西安“区域演义”:“一超多强”格局下,谁将是“明日之星”?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53208

相关内容

10月21日,宝石老舅宣布,西安演唱会的特别嘉宾将是鹿晗
最后的激战已拉开序幕,谁将是中的无畏先锋?
《丝绸之路-缘起》数字演绎在西安城墙启动
西安外事学院成立全国首个西安鼓乐研究院
演义中七位无敌战将是谁?项羽李存孝高宠谁才是无法超越的英雄?
在演义中如果赵云遇到吕布,两人到底谁更胜一筹
群策群力打造西安“演艺之都”
全国首个西安鼓乐研究院在西安外事学院成立
西安两案例入围2024“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
西安即将奏响新的乐章!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