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龙”麦秆画

发布时间:2024-04-26 18:34

多吃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和全麦面包,替代精制谷物。 #生活知识# #健康饮食#

原标题:“豫龙”麦秆画

麦秆画,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瑰宝,是中原地区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之一。它始于秦汉,兴盛于唐宋,唐宋时期麦秆贴画达到了巅峰,被列为皇室专用。明清时期,清丰民间的麦秆画已是当地有名的特产,用麦秆拼贴、编织出来的茶杯垫、提篮、蝈蝈笼子、各种头饰、贴画一度风靡整个豫北。

王家祖传的明清麦秆画珍品

“豫龙”牌王氏麦秆画,系王家世代相传,其古法技艺迄今已传承了数百年。据王氏长辈讲,明朝洪武年间,清丰王氏一族已就从事麦秆画制作,一直到乾隆年间,以口传心授和手把手教的方式,王氏麦秆画古法技艺世代相传。第八代传承人王华平至今珍藏着王氏明朝初期传世麦秆画,目前也是国内保存时间最长的麦秆画,可谓弥足珍贵。

清丰县,被誉为麦秆画的故里。这里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经过数十年的演变,如今清丰的莛子麦耐盐碱、耐瘠薄、抗旱能力强,穗小、秆高、麦秆色白、韧性强,虽粮食收成低,但麦秆却是制作手工草编和麦秆画的主要原料,为清丰民间麦秆画制作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原材料。

明清及民国时期的麦秆画制作工具

1769年,王家一世祖王奉礼,继承先辈麦秆画传统古法技艺,擅长排丝式、切刻镂空式、切贴镶嵌等粘贴式麦秆画技法,他用植物胶粘贴的“佛像”“门神”“吉星高照”“渔樵耕读”“金玉满堂”“多子多福”“梅兰竹菊”等吉祥贴花,在集市和庙会上颇受欢迎。

乾隆年间,第二代传人王利成,对麦秆画制作进行了改良和创新,拓展了麦秆画绸缎纹彩粘贴技法,为王氏麦秆画的创作空间奠定了基础;道光年间,第三代传人王体宿,多才多艺,他优化熏蒸、漂染、熨烫等工序,形成了独特的麦秆彩绘镶嵌综合技法,其麦秆画制作工艺炉火纯青,技艺非凡,在熨烫、漂煮等制作工序方面形成了王氏套路;咸丰年间,第四代传人王献廷,在当地是一位有名的民间艺人,制作的麦秆贴画多达数十种。

光绪年间,第五代传人王道修,麦秆画、剪纸、纸扎,样样精通;上世纪50年代初,第六代传人王鸿宾制作的麦秆画应邀参加了平原省举办的民间美术展览,受到好评;第七代传人王传珠,痴迷于麦秆画制作,在当地颇有名声。

第八代传人王华平,子承父业,在继承先辈排丝式、切刻镂空式、切贴镶嵌、绸缎纹彩切贴、彩绘镶嵌综合等麦秆画技艺的基础上,致力于从平贴到多层次浮雕式立体造型麦秆画、瓜子壳与麦秆综合画、陶瓷麦秆画、融合毛刺、瓷盘麦秆画、水晶体麦秆画、活性炭麦秆画等数十种新技法的创新,构图新颖,美观大方,极大地提高了麦秆工艺的艺术渲染力,并且创作出了一系列代表当今麦秆画最高水平的艺术作品,为繁荣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作出了贡献。

如今王氏麦秆艺术作品有1000多个品种,16大系列,体现人物、动物、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亭台楼阁等,古朴典雅、栩栩如生,可谓琳琅满目,五彩滨纷。使其独特的色彩艺术更具有民族文化传统赋予的广泛象征意义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为这项古老的民间工艺增添了新的生命力,日益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

麦秆画走出国门,见证中外文化交流

在事业成功之后,2008年王华平和家人韩瑞平与韩敏、王佳佳首先想到是回报家乡,依托濮阳市豫龙麦秆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先后设立了王华平、韩瑞平麦秆画艺术珍品馆和豫龙麦秆艺术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打造“中国麦秆画第一村”,推动当地秸秆开发,振兴乡村经济。

1983年以来,王华平麦秆画作品相继获得了“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一等奖;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2项;河南省政府最高奖“金鼎奖;河南知名文化产品;河南老字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国外使节喜爱的品牌”;中国知名品牌;河南省民间工美精品博览会“金奖”;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中华龙文化书画艺术首展特等奖。 河南省第四届民间工美博览会金奖;荣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中国首届民间工艺博览会特等奖等重量级荣誉,另有多幅作品被教育部编辑录入中小学美术教材。

王华平麦秆画作品《二龙戏珠》

与此同时,麦秆画还走出国门,成为国家之间缔结美好友谊见证,被多个国家的政要所收藏,为助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朱西岭)

责任编辑:

网址:“豫龙”麦秆画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5624

相关内容

“豫龙”麦秆画
一“秸”一世界 探寻麦秆作画的秘密
河北景县糖画艺人绘制“龙”形糖画 感受舌尖上的非遗
国宝画重点丨农历龙年来数龙,一条龙、两条龙、三条龙……
兔年将至,在朵云书院看戴敦邦画笔下的“龙腾华夏”
《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感受绿水青山中的诗情画意
逛龙展,迎龙年!来这里看嘉定本土“龙”
伊川县豫剧团送戏下乡服务基层
郑州大剧院 “梨园豫彩”戏曲品牌发布
鲁豫53岁状态 神情和心态看起来很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