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顾绣与云南猛弄刺绣对话,两地绣娘深入交流非遗传承
挑战自己,尝试复杂的项目,如大型雕塑或复杂图案的刺绣。 #生活乐趣# #手工艺#
原标题:上海顾绣与云南猛弄刺绣对话,两地绣娘深入交流非遗传承
纺织刺绣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绣娘们一针一线创造的绣品,不仅体现她们精湛的技艺,其中的工艺、图案也与当地民族文化、社会审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以针线织就的民俗历史画卷。近日,来自沪上与云南元阳的两地20余位绣娘来到上海黄道婆纪念公园,交流沪滇纺织非遗技艺。红河州猛弄刺绣民族神话中的白鹇鸟与上海顾绣中的文人花鸟在细密针脚中对话。
沪滇刺绣非遗技艺交流分享会
元阳县攀枝花乡猛弄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玲芝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猛弄刺绣非遗的历史、技法与传承现状。猛弄村是“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当地彝族、哈尼族聚居,女性从小就学习绣花技艺,个个是刺绣高手。
顾绣(上)与猛弄刺绣(下)
刘玲芝是哈尼族人,大学学习服装设计专业,后响应政府号召回乡发展,接手猛弄民绣。猛弄村依托刺绣非遗采用“党组织+公司+合作社+绣娘+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成立合作社,为农村绣娘提供就业岗位,以非遗产品利润持续反哺农村妇女。刘玲芝经常下到村寨拜访绣娘,收集民族文化素材,并转化为自己的设计,交由合作社绣娘呈现。如今合作社里彝族、哈尼族、汉族绣娘都有,大家各有所长,相互学习,“合作社既达到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目的,也解决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在民族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步伐。”
云南绣娘展示“蝴蝶妈妈”绣品
红河州猛弄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李世芬,汉族刺绣与绘画代表性传承人吴世竹以及其他几位绣娘分别展示了刺绣作品。这些取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讲述了哈尼、彝、汉、傣、苗、瑶和壮等七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与图腾信仰。一幅“蝴蝶妈妈”绣品是苗绣最常见的图案,蝴蝶妈妈是苗族创世神话中的祖先,苗族绣娘以鲜艳大胆的配色,大胆运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蝴蝶妈妈的形象。在多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猛弄刺绣所形成的独特制作流程、审美情趣与工艺标准,亦是元阳县多民族世代相传的民俗风貌、生活习惯、理想追求和民族情感的高度凝练与艺术体现。
云南绣娘体验黄道婆纪念馆的国家级非遗乌泥泾棉纺织三绽纺车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顾绣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工艺美术大师钱月芳也来到了交流会现场。作为中国唯一以姓氏来命名的刺绣,顾绣常以色调雅致、意境悠远的历代文人画名迹为其摹本,“以针代笔、以线代墨、以绣代画”,也被称为“画绣”。70岁高龄的钱月芳带着精美的作品,以实物为例向前来上海学习的少数民族绣娘们介绍顾绣。顾绣选材皆以书画为题材,画幅小而精致,针法运用合理灵活,劈丝细腻。一根丝线劈成256份,才能表现出“针如毫,色如画,细如发”的精致,令全场嘉宾为之惊叹。
在观摩与互动环节中,沪滇两地绣娘深入交流了各自的刺绣技法、传承与发展思路。本次活动主持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非遗理论与应用创新基地负责人方云博士介绍,云南民族地区的刺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与审美,承载着古老的民族神话与文化传统,创世神话中的白鹇鸟、蝴蝶妈妈、生命树以及生产生活中随处出现的景观,都成为绣娘们描摹的对象,成为民族标识的典型图案。而身处江南的顾绣,以花鸟鱼虫、山石河流的精湛表达与雅致色泽,钩沉出千年江南文脉与文人审美。两种不同的审美,于不同地域与文化中浸润,但均是人民想象力的创造和对生活生命的赞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刺绣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民间瑰宝,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悠久历史的沉淀,更是女性智慧与情感的呈现。面对城镇化进程加速,民族传统手工艺的非遗保护面临着多重挑战,而上海是高度城市化的国际大都市,也同样面临着后续传承断档等不利因素。同一类型非遗之间的学习、交流、互鉴极为重要,纺织类非遗的谱系研究极为必要。”方云认为,此次汉彝刺绣非遗交流会的举办,促成了两地刺绣艺术与非遗保护的有效对话,具有特别的实践意义,“通过对中华民族刺绣的文化异同对比,寻求发展的源与流,有效建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认同、审美消费认同等,有利于非遗保护与传播传承,建构纺织非遗保护的共同体,以此来推进民族文化与区域经济双重振兴。”
责任编辑:
网址:上海顾绣与云南猛弄刺绣对话,两地绣娘深入交流非遗传承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5744
相关内容
上海顾绣与云南猛弄刺绣对话,两地绣娘深入交流非遗传承贵州麻江:指尖绣娘“秀”非遗 民族时尚促增收
绣出彩云南!社区展览引领民族文化新风尚
千年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彝绣“绣”出美好新生活
为苏绣培育更多非遗传承人
湖北秭归:三峡绣娘赛技艺
“绣场”变“秀场” 云南大姚“织”富路
指尖技艺 “绣”出新生活
新疆柯尔克孜族刺绣手艺人:让指尖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河北献县:绣娘同台展风采 巧手“裁”出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