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恩:AI时代的文学创作更应有精神穿透性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协作完成任务。 #生活技巧# #职场生存技巧#
原标题:李成恩:AI时代的文学创作更应有精神穿透性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梁瑛
作为“两馆一院”“4.23”世界读书日系列主题活动之一,4月27日,儿童文学深圳论坛暨李成恩小说《直到河流尽头》发布会在深圳举办。此次活动由中信出版社、深圳福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福田区图书馆、福田区儿童图书馆香蜜分馆、福田区艺文儿童文学院主办。作家李成恩亲临现场,与小读者及家长们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
“两馆一院”“4.23”世界读书日系列主题活动现场。
李成恩是国内80后实力作家、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入选首都首批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著有诗集、散文随笔集、小说集等十多部。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童话王国》等发表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连续入选崔昕平教授主编的《儿童文学选粹》。曾参加诗刊社第25届“青春诗会”、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代表大会、德国科隆艺术节、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等。曾获得首届屈原诗歌奖、首届德令哈全国海子青年诗歌奖、第二届李白诗歌奖,以及第三届“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当代十佳青年诗人”等奖项与荣誉。她的作品译成英、法、德、西、日、蒙、越等语种,具有广泛的影响。
她的最新作品《直到河流尽头》讲述的是一个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爱的故事,这个深情而绵长的故事,来自于作家的故乡汴河流域流传的钟馗神话,将读者带进一半现实一半魔幻的故事情节中。当天的儿童文学深圳论坛暨新书发布会上,作家李成恩围绕“AI时代的写作”、“如何引导孩子在阅读中产生共情”等话题展开交流,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受。
反对用AI来代替人进行文学创作
此次儿童文学深圳论坛围绕当下热门的AI展开。李成恩表示,在AI时代,儿童文学的写作方式开始转向更为现代性的表达,这种转变首先从写作者内部开始。她说:“我不会用AI来从事文学创作,并且我反对用AI来代替人进行文学创作,AI只是一种新的办公与生活工具,不能替代真正的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个体生命的精神劳动,具有唯一性与独创性,不能被AI替代。我们可以有更多现代性的写作思维,儿童文学要面向新一代读者,他们必将是具有AI思维的读者,高度的信息化集中,高度的想象力,高度的穿越事物与时空而抵达更为广阔世界的能力。”
李成恩强调,AI时代的读者,肯定希望读到更有精神含金量的作品,我们的文学作品要往精神深处写,精神的穿透性是一部作品能否经受读者与时间检验的关键。她谈到写作《直到河流尽头》这部小说时,她集中了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多种表现手法,不局限于单一的儿童小说的表现手法。“每一次文学创作都是大胆的实验,我享受彻底放开写的快乐,在《直到河流尽头》的创作里,人世间酸甜苦辣的各种体验都不可抵挡地涌现在笔下。我选取了两条线,一条是小门神钟道,一条是汴河小女孩,在丢失、寻找与团聚的过程,将忠诚与坚守、容忍与希望告诉读者。”
具有精神穿透性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独立人格
现场读者纷纷提问,询问如何引导孩子在阅读中产生共情?如何在AI时代保持童心?
李成恩表示,首先要选择有情感教育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爱的教育是一项永恒的课题。其次,可以通过亲子共读,与孩子同时进入作品的情感空间,一起讨论作品的人物、故事与命运,与孩子一起来分析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细节来让孩子理解作家为什么要这样写,作品里的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作品的故事为什么是这样走向。引导孩子在阅读中产生共情,在潜移默化、自然而然中获得爱的教育。
李成恩说:“如何在AI时代保持童心,而不被AI格式化了?确实需要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介入到孩子的成长,让柔软而坚强的文学沁润孩子的心灵,而不要让孩子机械地利用AI,更不要让AI代替孩子思考,要保持一颗纯粹的童心,拥有一双清澈而明亮的眼睛,用这双眼睛来观察世界。”她认为,独立的人格与思辨型的人格,可以通过阅读具有精神穿透性的文学作品来培养。
这是一部对孩子进行爱与人文启蒙的文学佳作
刚刚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李成恩最新作品《直到河流尽头》,在当天的活动上正式发布,作者从故乡非物质文化遗产钟馗画像生发的传奇入手,采取了不同于传统的儿童文学叙事模式。因此这个故事诗意爆满,现代性十足。
《直到河流尽头》是一个充满着爱和痛的故事。汴河岸边生活着幸福美满的一家人:汴河爸爸在河边种地,他乐观如金黄的麦子,在阳光下展开着他的笑脸;汴河妈妈在河里洗衣,弯腰时显露出流水般的身材,俊俏如一只美丽的白鹅;汴河女孩在河边的草地里读书、做游戏,快乐得如同一个小天使。在他们家的门上还住着一个满脸通红,眉毛像把倒立的宝剑,眼睛睁得像电灯泡的小钟馗。小钟馗是他们家的门神,负责守护这一家人的安全。可即使有小门神的守护,小女孩家还是出事了。有一天,汴河妈妈在码头留下一篮子衣服,人却不见了。汴河爸爸像疯子一样在人群里寻找,但一无所获。过了几年,汴河女孩也不辞而别,跟着梦中的妈妈登上了一条远去的木船。从此,这个家只剩下在思念中日益衰老的爸爸和无比自责的小门神。但因为有爱,小女孩在瘦男人和老猴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妈妈。因为有爱,爸爸在小门神的帮助下也终于找到了妈妈和小女孩。从此,这一家人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知名作文教学专家孙小冬为本书导读时谈到,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思念?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美好?我想,读完这本书后,每个同学都能找到答案。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许多。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得者薛涛认为,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天空,《直到河流尽头》尤如雨后一道彩虹。“我们细细品读便会发现,在大开大合的故事空间里自由飞翔着奇异的文学细节,纯美而忧伤,欢乐而庄重,字里行间饱含了人间大爱,倾注了作家的人文关怀。这是一部能够对孩子进行爱与人文启蒙的文学佳作。”
活动现场。
现场小读者。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前主席、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理事长张明舟认为,《直到河流尽头》无疑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李成恩创造了她自己的“魔幻现实主义”。在本书中,童年经验与神话人物相遇,魔幻手法与童话思维碰撞,诗意的语言叙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故事高潮叠起,离奇曲折,甚至肝肠寸断。当读到小钟馗拉着坐在板车上的主人一起踏上寻找团聚之路时,爱的艰辛与炽烈,让人不禁热泪盈眶。当他们一家人在大上海的钟楼顶相逢时,又让人欣喜若狂。全书语言流畅,人物性格突出,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对话和场景描写都别具一格,处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李成恩拓展了儿童文学的边界,她将超现实的写作方法与戏剧冲突融合得天衣无缝。
《直到河流尽头》,李成恩著 邹姣绘 中信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
诗意的语言和童真的故事,让千年非遗焕发新的生机
谈到这本新书,李成恩向读者介绍,在语文课本中,孩子们学习过很多中国的习俗、节日(傣族的泼水节、新年)、非遗,这不但能增长知识,更能增进孩子们对我国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接纳,培养他们的包容心态和广阔视野。我国悠久的文化中还有很多神话人物,钟馗便是其中之一。相传钟馗生于安徽灵璧,而安徽灵璧的钟馗画在明清时期就名声在外了,2000年左右还被评为省级非遗。
著名作家李成恩与读者交流。
李成恩从故乡非物质文化遗产钟馗画像生发的传奇入手,用诗意的语言和童真的故事,让千年非遗焕发新的生机。她用兼具诗意与童趣的表达,以童话的独特形式将门神钟馗在传统文化中略带严肃的形象写得生动可感,将他与汴河人家的相扶相守写得辗转悠长,让读者从故事中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门神故事,更懂得爱与责任、守护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作品中,童年经验与神话人物相遇,魔幻手法与童话思维碰撞,流浪盲人歌手神秘的小调,眼泪汪汪的白鹅说起哲学……很多细节体现出作者独特的文风与表现力。虚虚实实中,让孩子迷上这个故事。
李成恩说:“我曾经大量阅读莎士比亚与曹禺的戏剧,读者可能注意到了《直到河流尽头》这个故事从始至终都处在一种戏剧张力中,故事情节按照戏剧冲突而铺开,人物情绪变化随着故事转机的到来而起伏,悲伤过后是喜悦,艰难中饱含了真挚的人间大爱,可敬的坚守,可贵的寻找,终将换来团聚的欢喜。”
李成恩在创作谈《眼泪里的欢笑更加明亮》中写道,人间的悲伤总有喜悦在尽头,眼泪里的欢笑更加明亮,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人间的真情却来自每个人物的心底。我相信爱是艰难而永恒的,所以,我在这部作品里倾注了我的爱与痛苦。作品的前部分在《童话王国》发表之后,我如释重负,我知道小钟馗与读者在一起了,他有读者陪伴了。在写作时,他只属于我一个人,只有我与他在一起,我陪着他成长,陪着他寻找,陪着他流泪,最后陪着他狂喜。钟馗踏上寻人之路的那一刻,我也与他一起踏上了寻找团聚之路。我希望读者朋友们与钟馗一起踏上爱与忠诚之路。我相信,小钟馗的传奇故事,还会在读者心里延续与生长,成为一部属于我们每一位读者的故事,他不是我一个人的小钟馗,他是故乡给予我们的精神守护。
责任编辑:
网址:李成恩:AI时代的文学创作更应有精神穿透性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5973
相关内容
李成恩:AI时代的文学创作更应有精神穿透性是哥哥的关爱,让我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 兄妹好有爱邓恩熙
李政恩书画作品展在鄂尔多斯举办
爷孙恋林靖恩消失半年后首发文,28岁疑似居无定所精神失控,手握1500万遗产前路何方?
梁鸿、李清源共话阅读:以更包容的心态看待科技改变阅读
AI眼中的中国|一首AI中文歌,致敬劳动者!
AI时代,如何重新定义生命?
AI时代,中华文化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文读懂AI搜索
BAMBINO 十年前的演出直拍,成河淡朴恩率是我心中女团最强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