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逼自己「正常」了,真没必要

发布时间:2024-04-28 22:38

学会说“不”,避免不必要的冲动购物,只购买真正需要的东西。 #生活技巧# #家庭预算#

原标题:别再逼自己「正常」了,真没必要

人们好像总有一种对于「绝对正常」的渴求。要认真学习、孝敬父母;要自律、健康、快乐、有目标;要对社会有价值,像个大人的样子,在什么年纪干什么事。

在一些人眼中,「正常」则更加具体。比如,正常是「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一种长期稳定和幸福的亲密关系」;是「30 岁结婚、35 岁生子」。

心理治疗师 Tania Glyde 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深信自己「不正常」,可能是因为长期并被教导「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质不可接受」。

当对自己否定过于强烈时,ta可能会脱离与真正他人的连接,而在头脑中创建一个「别人家孩子」的模版——它是每个受欢迎、成功、被爱的人。

正常,变成了一种惩罚性的「超我」、一个完美的好对象、一类有毒的依恋和追求——但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

我们曾经和简单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咨询师徐惠玲老师做过一次有关「正常」的对话。

她告诉我们:人生中的很多困难,都源自「无法放弃对正常的期待」。以及,我们真的有可能达到一种「正常」状态吗?

01

对「不正常」的恐惧,很大程度来自「系统性紧张」

简单心理: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自己「不正常」的怀疑?

徐惠玲:当个人感觉到跟周围的大环境不一样,融不进去,甚至格格不入的时候,可能被他人反馈或自我怀疑是不是正常。当然每个人在意的东西非常不一样。笼统的说,ta 感觉到某个特质被所处的环境反对、批评或孤立,而 ta 一时也改变不了,所以非常痛苦。

比如说,女孩子应该贤良淑德、相夫教子;男孩子要很有阳刚之气,要养家糊口……ta 的这些特质往往与主流宣传、大众标准、社会规范相违背。这些标准是默认的、被教导的,或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隐藏在更大的文化、历史层面中。

从小的群体、家庭层面来说,这涉及到你所谓「不正常」的特质是否被接受。比如一个女孩考进了城市里的大学。她周围的环境可能就变了,人们可以接受 30 多岁还是单身,可以丁克,可以不婚……环境就宽松和多元些。

▷《normal people》

简单心理我发现身边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不正常」的感觉,但人和人对于「不正常」的敏感度好像是不同的?

徐惠玲我倾向于认为,这与我们所处环境的紧张性、否定性和敌对性有关。

如果你生长在一个不能容纳不同的家庭,同时你还会因为这种不同而遭受惩罚(否定也好、消灭也好),那么你对正常的渴望,对不正常的恐惧,都会更大。

这种「容纳性」表现在:当我说了跟别人不一样的话,别人会如何对待这种不同。不理解本身没有关系,但你还会容许我存在吗?

——这些疑问背后,其实害怕的是一种敌对关系。当我在环境中表现出不同时,它会不会变成一种迫害、会不会不利于我生存、得不到任何支持、没有人跟我交朋友?我是不是要因为这些压力,完完全全从外表上去迎合别人,显得跟别人一样,要不然我的日子就不好过?

这就是「系统性的紧张」。在一个紧张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很担心被揪出来。为了保护自己,所以拼命显得正常。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相对紧张的状态。比如工作压力很大、情绪耗竭的时候,就不太有心理空间去体谅别人、听对方说话。国家、团体和家庭中其实也都有类似的状态,比如夫妻之间处于一个蛮紧张的状态时,就有可能去迁怒于谁,要去攻击、去表达愤怒。

▷《浪潮》

这个时候,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就会成为借题发挥的出气筒。犯错的时候被拳脚交加,做对但不服气的时候说「你什么态度竟然顶撞我」。

遗憾的是,当一个人(尤其在童年期)的特质长期被否定,我们在长大后就会倾向于自己否定自己。

对一个孩子来说,ta 常常感受到自己的某个方面特别被排斥的话,ta 会真的相信自己那个部分是非常糟糕(和不正常)的。但这个孩子可能只是紧张环境中的一只替罪羊。

简单心理我在《柳叶刀精神病学》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总是感觉跟别人有着「莫名其妙的不同」,往往是抑郁症的一个征兆。有些患者会觉得,自己这辈子身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正常的。

徐惠玲:我倒没有听到原原本本的一个人告诉我说,觉得自己身上没有一点正常,我没有遇到过。假设我真遇到了,我可能要具体问问 ta,你觉得你哪一点是不正常的,然后你觉得自己应该是什么样。

心理咨询的一个目的是帮助 ta 找到自己的真实感受。一个人如何说话、外在表达,跟 ta 内在的情绪不一定相同。

比如「微笑型抑郁」,看着高兴但内心痛苦。所以当 ta 说自己很正常时,ta 到底什么感觉,其实是不清楚的。

简单心理感觉自己不正常的一个来源是性格。拿「内向」这个特质来举例:在需要 social 的场合,别人会说你咋放不开?回到家的时候,爸妈觉得你这个孩子怎么见人都不吱一声?公司算 KPI,外向的同事往往得到更多奖金。你就会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内向」是不对的。别人可以做到的事,为什么对我来说这么难?

徐惠玲:普遍来看,社会确实有推崇外向的倾向。但每个特质在成为一种「缺陷」的同时,其实有一些 ta 特别擅长的部分,比如做事会比较专注和深入。当然一个人没有绝对的内向和外向,而是表现某种特质多一些,比如 70% 内向、30% 外向;在某些人面前外向,某些人面前内向,所以也与人际互动有关。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正常,可能只是因为我们跟那个环境不是很匹配。

我也是个内向的人,遇到了一个同样内向但谈得来的朋友,这时候那种「什么都不对」就变成了「什么都对」。你就找到了一个正向的激励。

02

比起「正不正常」的疑问,更重要的是「感受自己」

简单心理我们应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正常」?

徐惠玲比起有关「正不正常」的疑问,更重要的是感受自己的需要。然后找到匹配你的同类,不断创造正向的经验。

一个小女孩,早年在家庭中的攻击性是被压抑的。她被禁止发怒、哭泣、说「不」,因为做了以后会有非常严厉的惩罚。她的这个部分没有得到发展,并不意味着能力就此消失。

当她进入学校、进入亲密关系,她的这个部分被允许存在时,就可以慢慢苏醒。虽然过程会有些吃力,但不意味着攻击性就此泯灭。当她找到了一个安全自在的环境,就可以试探性的一点一点去做。

▷《楚门的世界》

咨询关系也试图提供这样的正向经验,找到一个人支持你、看见你。也许一辈子都不能理直气壮地拒绝别人,也可能会有点底气不足……但重要的是 ta 的意愿,ta 是不是想要去做一些变化?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是自己忽略的、不喜欢的、认为不正常的东西,它们具有很大未知的潜能。对于那些人来说,需要的是一些机会。

简单心理徐老师的这些建议,大多指向「创造一个新的环境」。但如果没法逃离现在的环境,怎么办?

徐惠玲:环境确实是重要的。咨询理论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没有没有婴儿的母亲,也没有没有母亲的婴儿。人和人之间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

但环境不仅仅是我们身处的环境,还有「内在的稳态」。

例如二战集中营里的人,当时的大环境几乎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且难以改变。但依然可能找到和创造积极微小的环境。或许是观看一朵花、大口呼吸雨后的湿润空气。哪怕真的什么都没有,也有人创造一种幻想,来维持自己的心理秩序。

对于一个内向者来说,人际交往很多时候都让人消耗。但我们可以找到照顾自己的方式。每个人自己充电的方式不一样,比如一些独处的空间、静坐、听音乐。这些空间不一定有人在,但是能给你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

当你怀疑自己「正常不正常」的时候,要想到我们作为人类,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整体。你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些丰富性,制造一些容纳不同的「心理空间」。

▷《心灵奇旅》

有些指责你不正常的声音,也确实会给人造成困扰。我觉得好像现在大家都在网上各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的,其实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所以很多「反 PUA 」的方法也很有用。比如关你屁事、关我屁事;不要你觉得只要我觉得。

当你愿意了解自己的时候,就不太被会被「对还是错、正不正常」给扣住,而是有一个空间,愿意倾听自己为什么这么想,实际上感受到什么。

当某个特质对你来说是比较自我接纳的、比较舒服的,才有可能吸引到相似的个体,为自己创造一种正向的环境。

03

真正的「正常」是什么?

简单心理说了这么多,所谓的「正常」到底是什么?

徐惠玲:我能想到内心的正常是:过得去、差不多、能凑合、还可以、不好不坏、马马虎虎。当我觉得某些事「不正常」,其实是在反映我自己对一些事情不满和不接纳。

悲观一点来说,「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但这可能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正常只是个概念。正常是一个变的东西,是变化中的无常。

真正的「正常」是:

每个人都有崩溃的时候;会犯懒、短视、迷茫和不知所措,也会质疑、愤怒、生病、跑偏;在压力和紧张状态下,会承受好几种欲望和自我怀疑的同时撕扯。

「高兴、健康、和睦、时刻支棱起来……」——但当我们这样试图定义正常时,它接近于一种「完美且主观的理想」,且意味着做人「有对有错」。这不但不合实际,而且让人在心理上遭受限制。

这种「正常」是一种暴政。是残酷无情、让人伤心的。

所以,别再正常了,做你自己就好。

长期待在紧张、时刻让自己显得「正常」的环境,

容易滋生焦虑、抑郁等各种情绪困扰。

如果你感觉难以独自承受,可以尝试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让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拥有一个可以被接纳和包容的空间。

简单心理全新上线「专业匹配咨询师系统」

5 分钟,为你找到适合的咨询师

点击免费体验

撰文:江湖边

编辑:鸟人

封面:《楚门的世界》

责任编辑:

网址:别再逼自己「正常」了,真没必要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5994

相关内容

别再逼自己「正常」了,真没必要
逼急了现出原形了
别人这么对你,其实就是在嫌弃你,别再来往了
别再可怜郭碧婷了,女儿对公公向华强的一声称呼…
别再错怪陈妍希了!陈晓婚后黑脸真相曝光,原来大家误会她了
我和汪峰真没任何瓜葛哦
如果不告诉我是梁咏琪,我真没认出来
真没看出来,浣碧也是个心狠角色
有了“画家”老公,大S你就知足吧!别再惦记着前夫哥的画了!
你们能不能别再蛐蛐霍建华了,哭了还得我哄 年龄大了也是帅哥,我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