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丰富佛教文化内涵,是佛教教义、精神的艺术化表达:金农款“十八罗汉图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 #生活知识# #历史文化解读#
金农款“十八罗汉图
金农(1687年-1763年),字寿门、司农等,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金农50岁以后开始学画,独创不繁不简的梅花风格。60岁开始学画竹。64岁以后改变传统隶书扁平的特点,转为纵长,自称为漆书。其实属一个不修边幅的书画家,一个才华横溢的旷世奇人,具有无拘无束的野逸气质。1763年在扬州逝世,终年77岁。代表作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三体诗》《冬心先生研铭》等。金农博学多才,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千卷。精篆刻、鉴赏,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他与郑燮、罗聘、李鱓、黄慎、李方膺、高翔、汪士禛合称“扬州八怪”,与郑燮同为乾隆时期扬州画壇盟主。
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历代著名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等。
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叙事性的作品在采取横幅或长卷构图中,尤善于以环境景物或室内陈设划分空间,采用主体人物重复出现的方法,把发生在时间过程中的事件一一铺叙,突破了统一时空的局限。人物画中使用的笔墨技巧与技法,在工笔设色、白描和小写意作品中,更重视笔法的基干作用,为此创造了十八描。笔法或描法一方面服从于形象的结构质感、量感与神情,另方面也要传达作者的感情,同时还用以体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在写意人物画中,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纸,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现个人风格,其难易程度远胜于山水花鸟画。被称为行乐图的人物肖像画,一律把人物置于最易展现其气质品格的特定景物中,具有不同于一般肖像画的特点。在色彩使用与诗书画印的结合上 ,人物画具有一般中国画的特色。
道释画是人物画的一种。以道教、佛教( 释教是佛教在中国的“别称”)为内容的绘画。魏晋、南北朝以来,宗教画极盛,名家辈出,所作以壁画为多。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罗汉,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指能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修行圆满又具有引导众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养的圣者。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释迦牟尼佛为使佛法在佛灭度后能流传后世,使众生有听闻佛法的机缘,嘱咐十六罗汉永住世间,分局各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公元2世纪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作的《法住记》中,记载了十六阿罗汉的名字和他们所住的地区。这部书由唐代玄奘法师译出之后,十六罗汉便普遍受到中国佛教徒的尊奉。到五代时,绘画雕刻日益兴盛起来。后来画家画成了十八罗汉,推测画家原意可能是把《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和译者玄奘也画在一起。但后人标出罗汉名字时,误将庆友列为第十七位住世罗汉,又重复了第一位阿罗汉宾头卢的名字成为第十八位。虽然宋代已经有人指出了错误,但因为绘画题赞者有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如贯休、苏东坡、赵松雪等人,所以十八罗汉很容易地在中国流传开来。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艺术点评:
此幅藏品题材为十八罗汉,是佛教题材绘画,通过描绘罗汉展现佛教文化内涵与精神境界。画家使用线条精准勾勒罗汉形象,线条粗细变化丰富,如描绘罗汉面部时,用细而流畅的线条勾勒轮廓,精准表现五官特征与神态;衣袍线条则粗细结合,粗线条凸显衣褶厚重感,细线条展现衣物轻柔转折,用传统绘画技法,赋予衣物生动的飘动感和体积感 。线条刚柔相济,刚劲处体现罗汉坚毅气质,柔和处表现其慈悲平和,使形象鲜活立体。以墨色为核心,通过墨分五色展现画面层次。用淡墨渲染背景树木山石,营造悠远朦胧氛围;浓墨刻画罗汉面部五官、衣袍褶皱暗处,增强立体感。如罗汉的帽檐、衣褶深处,浓墨重彩突出其深邃与厚重。利用干湿墨法,干墨表现粗糙质感或山石纹理,湿墨渲染出柔和、润泽效果,如表现罗汉皮肤时湿墨晕染,呈现出细腻温润质感。罗汉造型注重写实与夸张结合。写实体现在对人体比例、结构基本遵循,同时夸张表现面部表情和身体动态,以突出个性。如有的罗汉咧嘴大笑,五官因表情而变形夸张,却生动传达出豁达乐观情绪。人物姿态各异,或坐或行,动作自然且符合情境,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展现出一种动态平衡。这幅画作承载丰富佛教文化内涵,是佛教教义、精神的艺术化表达。罗汉形象蕴含着佛教修行、智慧、慈悲等理念,通过绘画传播使这些抽象教义更直观易懂,促进佛教文化在大众间的传播与理解。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道家的自然观、儒家的人文精神,是多元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共生发展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欣赏价值!
以上全部内容为平台主观观点摘录或原创文化广告包装,不代表任何藏品实际价值与真伪鉴定,藏友自行看待与区分
网址:承载丰富佛教文化内涵,是佛教教义、精神的艺术化表达:金农款“十八罗汉图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65388
相关内容
郎世宁《十八罗汉图》南京博物院里展现皇家信仰的清代佛教艺术展和镇护天下金兽
张大千《金线荷花图》赏析
浙江义乌佛教举办第一届托钵行脚祈福活动
佛教起源于印度,为啥现在印度仅剩500万信徒?印度和尚太贪财了
佛教与科技: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宗教的现代化挑战
金中学农活动引发了“回忆杀”!北大姜昊东:最美好! 难忘学农那晚的烟花
广州百花古寺重建落成
百集纪实·星睿与您共赴文化之旅第90集千年莫高,壁画传世
徐悲鸿《咏鹅图》四条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