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零添加”具体指的啥?

发布时间:2025-04-11 08:30

食品添加剂过多的零食尽量少吃,对身体不好。 #生活知识# #安全常识# #食品安全辨别#

新闻背景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这一新标准引发网友热议。

当“零添加”退场,我们该如何挑选健康食品?与其被营销话术牵着走,不如学会看食品标签——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才是食品真正的“身份证”。

花了高价钱,买了“0添加”,谁知“0添加”,居然是商标!这样的坑,您踩中过吗?

在许多人朴素的认知里,“零添加”“不添加”是“更天然”“更健康”的代名词,不少消费者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但是细细一想,所谓的“零添加”具体指不添加什么呢?

在现实中,许多标榜“零添加”的食品,暗藏不少玄机:某款果汁宣称“不添加蔗糖”,但水果中天然含有果糖、葡萄糖等糖分,总含糖量甚至可能高于普通饮料;某款面包标榜“无防腐剂”,实际上是靠高盐高糖实现防腐,对健康的风险反而可能更大;某款牛奶突出标注“零防腐剂”,其实牛奶产品本就禁止添加食品防腐剂,如此宣传相当于炮制虚假卖点……“零添加”具体指啥,最终解释权都在商家。这样的文字游戏不仅极易误导消费选择,还污名化了食品添加剂,催生“没有添加剂=更安全”的认知误区,让食品行业陷入“伪健康”的恶性竞争。

此次食品安全新国标出台,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可谓正逢其时。及时打碎“零添加”的虚假健康滤镜,有助于让消费者正确了解食品标签信息,更科学、更自主地选择食品。

实际上,无论是从科学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看,“零添加”都不严谨,也经不起推敲——即使宣称的“零添加”表述真实,也只是对生产过程的描述,与最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况且,真的“零添加”食品未必更安全——有的“零添加”食品由于缺乏防腐剂,微生物污染风险更高,反而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有人问了,为啥预包装食品要添加食品添加剂?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这已是食品业界的共识。对大多数加工食品来说,如果不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几乎无法生产。使用食品添加剂只要合法合规,可以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品质。例如,防腐剂能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质期;抗氧化剂可防止油脂酸败,保持食品风味;增稠剂能让酸奶、果酱等有合适的质地;甜味剂可在减少蔗糖使用的同时满足甜味需求;营养强化剂可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改善食品品质、增加色香味的必要手段,帮助各地的美食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还有人担心,食品添加剂到底有没有毒性?长期吃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吗?

对此,早有专家介绍,我国开展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时,已经考虑不同年龄、地区、性别的人群一天吃多种食品且长期食用的情况;在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方面也考虑了“长期”的问题,这里的“长期”是以“终生”“每天”的长度和强度来衡量,作为制定标准的科学依据,因此只要按标准使用,就是安全的。

当“零添加”退场,我们该如何挑选健康食品?与其被营销话术牵着走,不如学会看食品标签——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才是食品真正的“身份证”。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学会做“聪明的买家”,购物时多扫一眼致敏物质提示,多算一算营养成分表中的糖盐含量,就能轻松解读出食物的健康密码。

当食品标签回归事实陈述,当添加剂不再被污名化,当每个消费者都能读懂标签背后的科学密码,我们离“吃得安心”的目标就更近了一步,您说是吗?

(责编:邢郑、孙娜)

作者:王美华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食品“零添加”具体指的啥?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67953

相关内容

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地黄等4种物质纳入食药物质目录
食品生产日期不能“捉迷藏”
这种食品添加剂可能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
这种糕点、面包中常见的防腐剂,竟是“隐形刺客”?
食品添加剂新标准有何变化
面包中为何要加添加剂
张殷殷与零|原本不懂喜欢的零,最终还是爱上了殷殷
今天的这条裙子好别致,零美颜零滤镜下的她也是真实性的好好看
让食品“小标签”发挥大作用
接线时究竟是左零右火还是左火右零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