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孔乙己》:当时代决定抛弃你,确实不会打招呼,而是抽耳光
好的导师会鼓励你独立思考,而不是代替你做决定。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人生导师#
民国时期的作家要数鲁迅先生最敢直言不讳,他的文章总是可以简短有力地提出这个社会的痛处,带给人们深刻的反思。
当年,鲁迅先生是学习医学的,但是他却深刻地感觉到学医并不能救中国,所以他弃医从文,用笔揭露出旧社会的黑暗。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关键时刻,是读书人带我们走出了水深火热之中,给我们指引了方向。鲁迅先生的作品大多简单,一般人都能看懂,但是他简单的作品里却蕴含着无限的真理,越读越发人深省。
他的文章《孔乙己》就是这样,第一次读,大家只能感受到旧社会的黑暗和科举考试的荼毒。但是第二次读,大家就能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变化,感受到孔乙己的不堪和无奈。
除了对他的失望以外,更多的是可怜。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读第三遍,那个时候又会有新的启发。当社会变了之后,每个人都只能跟随社会变化,不然就只能被社会丢弃。
第一遍读《孔乙己》的思考
《孔乙己》这篇小说短小精悍,它仅仅几页纸,却蕴含了那么多的道理,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
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个被旧社会洗脑、穿着长袍马褂的秀才,他叫孔乙己,他自命清高,但是却不被人尊重。孔乙己的生活很寒酸,虽然穿着长袍马褂但是破旧不堪,即使这样,他也不愿意脱掉这件长衫。
在他的心里,这是他学问的象征,这是他的尊严和高贵所在,所以无论外人怎么看,他都不在乎。
如今的我们读起这篇小说,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人冥顽不灵,科举考试已经被废除了,他何必还死死守着他的书本,更何况他连个秀才都考不上。
这是因为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变了,所以我们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但是如果我们生活在孔乙己的时代,我们是不是会和他一样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从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的时候,是不是有点类似于孔乙己的情况。我们带着满腹理想,可是社会需要实际演练,它和每个人所期待的情况大相径庭。是你要适应社会,还是你要坚守自我?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适应社会,因为不适应社会就没有饭碗,没有饭碗,何谈生存与尊严?孔乙己却是后面那一类人,他不肯改变自己,他愿意相信这个社会已经变了,他期待着有朝一日,他会回到原来的社会。
所以他的结果就是被社会所抛弃,成为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人,他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但是社会给他的耳光也很响。这到底是时代的悲哀,还是个人的坚守?第一次读《孔乙己》,似乎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遍回顾,似乎发现了孔乙己的矛盾
第二次读《孔乙己》时,孔乙己这个人似乎变得没有那么讨厌了,但他是一个固定的人物,他不会变化,那么就是读者的心理产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再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就会更加了解这个人物,你也会更加理解孔乙己的性格,他的一言一行不再是单调的,而是饱满的。
孔乙己是迂腐的,他总是用外部形式禁锢自己,比如他只穿长袍马褂,他是想用这样的形式告诉大家他是读书人。可他如果真的很有学问,完全不需要用这样的外部形式与世界对话,单凭借他的内涵,大家便可以了解他的学识。
从这一方面说,孔乙己是迂腐的、是固执的,是刻板的。但是,除了这些缺点之外,孔乙己这个人也是善良的,他的心思很简单,也很单纯,也没有那些坏心思,他也不会做陷害别人的事。他会用自己本就不富裕的钱给小孩子们买豆子吃,孩子们把他围住,其实是想要嘲笑他,而他却毫不在意,把自己手里的食物分给大家。
孔乙己不是富有的人,比孔乙己富有的人有很多,但是只有孔乙己愿意分享食物,在这个苦不堪言的社会里,成为小孩子们的玩伴。
这是孔乙己的善良,是他的闪光点,也是让读者可怜和可叹的地方,为什么善良的人总是会被社会抛弃,为什么心软的人往往被别人嘲笑?
孔乙己这个人物是矛盾的,他的缺点让读者失望,甚至让读者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他的优点却又很明显,他善良得像个小孩,想让人保护他,甚至想让人回到那个世界去告诉他,别再坚守了,那样没有未来。
第二遍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已经在大家心里立住了,他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主人公,他更是大家的朋友,让大家操心的朋友。
第三遍读《孔乙己》才明白,社会的无情不会因为谁而停下脚步
第三遍读《孔乙己》,大家对里面的内容早已经熟记于心,对孔乙己的形象也早就有了自己的想象。但是,第三遍读还是会对这个故事产生新的思考,孔乙己不过就是大千世界里一个渺小的人物。
他放在宇宙里,甚至连颗尘埃都算不上,所以,这个社会改变的时候,当然不会征求他的同意。我们每个人不过就是被历史往前推着走的个体,谁的力量也无法阻碍社会的浪潮。
孔乙己不愿意改变自己,不愿意去适应新的社会,不愿意接受说着白话,穿着简单衣服的生活,他停留在曾经的社会中。当然,这是他的选择,但是社会不会因为你的善良而为你停留脚步,当然也不会回头拉你一把。
身边的人只当你是一个不合群的人,不会认为你在坚守自我,不会感受你被社会抛弃的难过,这是社会进步的无情。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孔乙己,而我们每个人却又都看不上孔乙己,因为他是那样落魄,而我们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都是被社会丢弃的人。
我们只有抓住每一次改变的机会,才能跟上时代,才能不被别人厌恶,才能不成为孔乙己。孔乙己没有错,他不过是与这个社会脱了节,选择了就在历史长河里。
网址:三读《孔乙己》:当时代决定抛弃你,确实不会打招呼,而是抽耳光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71739
相关内容
重读《孔乙己》:与鲁迅先生对话,那些埋藏至深的时代印记你找到自己的影子了吗?——再读《孔乙己》
重读《孔乙己》:挖掘《孔乙己》的深处,才明白鲁迅为何最喜欢它
重读《孔乙己》:孔乙己好吃懒做、一事无成,为何独得鲁迅青睐?
王鹤棣与孙千打招呼,宋佳看得目瞪口呆,确实很帅气啊,你觉得如何?
原来不是抛弃,而是保护
可惜他没能听到那句不会抛弃他!
婆婆不把皇后当人,每天扇耳光取乐,皇后决绝要她断子绝孙
孔乙己是悲剧 清末民初这些人也当过孔乙己 他们放下文学后果很严重
感觉傅首尔和老刘最后都释然了,老刘说我不会觉得我是被抛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