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枚为姓 行稳致远能承载
避免同时使用过多电器导致过载 #生活常识# #家用电器使用#
原标题:以枚为姓 行稳致远能承载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管弦
百家姓,枚。
枚的本义,是树干。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说:“枚,枝干也。可为杖。”
树由根、干、枝、叶四部分组成。枚,作为树干,在树木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还能传输、储存水分和养分。
以枚为姓,能承载,有担当,直立圆融,行稳致远。
(宋)《秋树鸜鹆图》页
衔枚疾走
枚,是一个很特别的字。
念她时,微笑会自然地从唇边浮起。写她时,顺溜圆润的感觉会悄然从指间划过。枚,从木,从攵pū,攵同“攴”。《说文解字》说:“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那“扑扑”的敲击,好似弹奏出了一首旋律,蓬蓬然像一棵大树,阔阔然生长起来。
枚,作为树的主干,多为直立的圆柱形,这是树木自身生长繁衍的需要,也是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朝着最具环境适应性的方向发展。同等周长下,圆的面积最大,所以相对于方形、扁形或有其他棱角的形状,圆柱形树干具有更强的支撑力。能够撑起厚重的树冠,保持树木的稳定和垂直生长,使树冠得到更多光照。狂风吹打时,不论风卷着尘沙从哪个方向来,都是沿着圆面的切线方向掠过,树干受的影响较小,避免树木被风吹折。圆柱形树干,抵抗着风力和重力,承受着各种外力的压迫和伤害,使树木能够长久站立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不断生长。
树干最重要的功能还有传输水分和养分。树干分为树皮、韧皮部、形成层、边材、心材五层。心材是老了的边材,与边材合称为木质部。当根部吸收到水分和养分后,通过树干里的导管,传递给树冠的各个部分。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也是通过树干传递给根部。树干还可以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养分的循环,将不再使用的养分回收利用。在雨季,当树木的水分和养分过剩时,树干还可以起到储存的作用。等到干旱季节或极寒的冬天来临,树干便会释放出储存的水分和养分,满足树木的需求。
作为树木生命力的源泉和基础,一些树干的医药作用也令人瞩目。例如,杜仲的树皮是名贵的滋补药材,味甘,性温,能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软或阳痿遗精、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以及阴囊湿痒等症;见血封喉的树皮是一种很好的原料,通过击打、浸泡、排毒等严格工序后,可以制作出舒适耐用的毯子、垫子或者布料,用布料缝制出来的衣裙,轻曼柔韧,亮丽典雅。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做这一切时,树干从来都默默无言、沉稳踏实,深藏着一种静水流深的力量。于是,在周代,枚就衍出一种掌禁喧哗的官职:衔枚氏。《周礼·秋官》清楚地记载了衔枚氏,“谓衔枚氏掌司嚣,释曰:以衔枚不得语,是止嚣之官”“衔枚氏,下士二人,徒八人”“掌司嚣。国之大祭祀,令禁无叫。军旅、田役,令衔枚。禁叫呼叹鸣于国中者,行歌哭于国中之道者”。
衔枚氏还延伸出了成语“衔枚疾走”。《周礼·夏官》记载了这一内容,古代军队夜晚秘密行动或急行军时,兵士口中横衔着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这时的枚,是取树干中的部分削成约筷子一般大小的东西,两头被安上带子,可系于颈上。需要衔枚时,则衔于口中,不需要时,刚挂在颈上。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秋声赋》中,也借“衔枚疾走”来形容秋声:“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在沉默中前进着,衔枚疾走,体现的正是树干的力量。衔枚氏的发展,既有趣,又符合树干之沉默稳重的特性。
衔枚氏的后代,以祖上官名为荣,遂以官名中的枚字为姓,称为枚氏。在古籍的记载中,枚姓的产生,就只有衔枚氏官职这一个源流,醒目而单纯,就像树干一样。
(清)华嵒《秋树八哥图》轴
枚背击枚
枚姓的代表人物,要数西汉的“二枚”,即枚乘及其子枚皋,他俩都是辞赋家。
枚乘,字叔,作赋造诣很高,与邹阳并称“邹枚”,与司马相如并称“枚马”,与贾谊并称“枚贾”。
枚乘从小对文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最初在吴王刘濞手下当郎中(约为文学侍从)。当他得知吴王酝酿反叛汉朝廷时,便及时上书劝阻,但吴王不予理睬,他就毅然离吴投梁,被梁孝王刘武奉为上宾。汉景帝时,吴王参与六国谋反,枚乘再一次上书谏阻吴王,但吴王一意孤行,仍然不予理睬,最后兵败身死。由于枚乘屡次上书,所以他善谏的声名大作。“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任命他为弘农都尉,但他不乐意担任地方官吏,觉得还是作赋论文自在,就称病辞官,复回梁国做梁孝王的文学侍从。梁孝王逝后,枚乘回到淮安故里。汉武帝刘彻做太子时就仰慕枚乘的名声,待到即位以后,特意用“安车蒲轮”征召他到京城长安,而此时枚乘已年迈体衰,病逝在途中。
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为汉朝儒客文人所热衷,其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枚乘善于文辞、乐写辞赋。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枚乘有赋9篇,现传赋3篇。他的代表作《七发》通篇是散文,偶然杂有楚辞式的诗句,结构宏阔,辞藻富丽,在辞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既奠定了典型汉大赋的基础,又是“七体”的开首之作。南北朝梁时期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赞曰:“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从汉初骚体赋到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汉大赋,《七发》是一篇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后来沿袭《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王粲《七释》、曹植《七启》、陆机《七徵》、张协《七命》等。《文选》将“七”独立成体,赋史上称作“七体”。
枚乘还通晓医药学和养生知识,《七发》体现了他这方面的素养。此赋中,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以互相问答形式构成七大段文字。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灸疗法就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即用中肯的言论、精妙的道理劝说而消除。《七发》正面向楚太子提出了养生之道,提醒楚太子要用精力来与有识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用高度的文化修养来抵制腐朽愚昧的生活方式。
《七发》中,除了提到芍药、菰米、紫苏、兰草等草类本草,还提到樟树、梧桐、棕榈、河柳等木类本草。枚乘与树的情缘一直深厚,他喜欢种树,在故乡庭院及办公场所周围,都种满了树。他在年老返乡后的养生锻炼活动中,有一项就和树干有关,即站立在距离大树约10厘米处,背对大树,以背部不断往后猛靠、碰击树干的方式,击打背部的督脉,刺激相关穴位,以达到通经活络、促进气血畅通的目的。
老百姓看到枚乘这样的锻炼方式,也跟着效仿,还为这项运动取名为“枚背击枚”。
(明)项圣谟《大树风号图》轴
枚速马迟
相比枚乘,枚皋的处世方式多了几分诙谐。
枚皋,字少孺,是枚乘庶子。当年枚乘从梁国重返故里时,枚皋的母亲不肯相随,于是枚乘留钱给枚皋,让他陪伴母亲。枚皋深受父亲熏陶,自幼爱好文学,善于辞赋。十七岁时上书梁共王刘买,梁共王非常赏识他的才学,召他为文学侍从。三年后,枚皋因遭受谗言获罪,家室被没收,只身逃到京都长安,幸逢大赦,他就上书北阙。汉武帝在枚乘病逝后曾下诏寻找他的后代,见枚皋自陈是枚乘的儿子,喜出望外,立即召见,并命他当殿作赋。枚皋才思敏捷,下笔立就,从此深得汉武帝的宠爱,被拜为郎中,随侍左右,与司马相如、东方朔等平列,后来还被派出使匈奴。汉武帝每逢巡守、游历、嬉戏,必诏枚皋侍从,如有所感,即命其作赋。枚皋受诏即成。
在长期奉制的过程中,枚皋练就了一腔急才,可以“倚马作露布”,即倚着军马写军事文告,速度快得惊人,远远超过了司马相如。人们便以“马上文”来称赞他。淮阴人有引以为豪的“马上文,胯下武”,这“马上文”说的是枚皋,“胯下武”指的是韩信。而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佳于枚皋,后人即以“马迟枚速”“马工枚速”“马迟枚疾”来比喻文人才性各异。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如是记载,“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司马相如,字长卿),皆尽一时之誉。而长卿首尾温丽,枚皋时有累句,故知疾行无善迹矣。”扬雄说:“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汉书·艺文志》说枚皋有赋一百二十篇,确实是汉赋的一个多产作家,不过其成就与枚乘相比,还是逊色些。
枚皋虽然平步青云,但并不迷恋权势、苟合其时;相反,据记载他还“不通经术”,这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势下,更显得可贵。枚皋不同于当时一般文人之处,还表现在他谈吐有趣,不拘礼节,经常在汉武帝面前调笑取乐;然而,只要有机会,他便直言切谏。例如,汉武帝滥用人力物力、修建奢华的上林苑时,他就曾和东方朔一起上书反对。
枚皋也懂得变通,在对修建上林苑的反对无效之后,他热爱植物的天性就体现出来,他提出要保护苑内各种植物。例如树木,就是他强调要保护的。当严冬来临,他会来到修建好的上林苑,指挥相关人员,将树木离地1.5米以上的树干部分用特制的布条或麻绳一圈圈缠绕包裹,避免其遭受冻害、日灼和早春霜害,也防止害虫攀爬到树干和树枝上越冬,以便树干能够在来年春天长得更好。
想来,现代人用涂白的方式来保护过冬树木,也是从枚皋这里得到启发的吧。现代人用适量生石灰、清水、食盐、黏合剂、石硫合剂原液等搅拌均匀,制成了涂白剂,在严冬之时涂于离地面1.5米高的树干,来保护树木。其中生石灰和硫黄具有杀菌治虫的作用,食盐和黏合剂可以延长作用时间。
现代人对树木爱护的进步,是枚乘、枚皋愿意看到的。
纵观枚乘枚皋父子,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世都各有特色,但都保有大树树干的本质,有着沉稳的底线、高超的胆识,并以直立的姿态、圆融的方式,过着独一无二的人生。(责任编辑:沈沣)
责任编辑:
网址:以枚为姓 行稳致远能承载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768
相关内容
以枚为姓 行稳致远能承载守正行稳以致远
“行稳致远——张海八十以后新作展”在京开幕
以椿为姓 唇齿留香满眼春
以粟为姓 大小之间暖意存
最是书香能致远
夜读|职场晋升三要素:软、敢、稳!
夜读 | 职场晋升三要素:软、敢、稳!
江苏射阳:师生携手多彩阅读 沉浸体验书香致远
中国美术馆上新书法与绘画展 书法家张海八十后新作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