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的意义: 好书是被评价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4-05-10 01:25

购买书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也可以参考一些专业的书评或读者评价。 #生活知识# #购物技巧#

原标题:书单的意义: 好书是被评价出来的

[ 2023年我国出版图书达119亿册(张),约20万种。 ]

书太多,读不过来,作为一种精选的推荐书目,“书单”应运而生。那么书单能否帮助读者在近乎无限的书海中选出好书,选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书?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我国出版图书达119亿册(张),约20万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数据透露,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累计出版的书籍约900万种。如今,出版社、媒体、地方政府、图书馆、大学、研究机构、作家、书评人、KOL乃至很多个人,都在制作书单,强调属于自己的推荐理由。满天飞的书单,哪一款最好?前不久在杭州大屋顶举办的2024独立书店阅读节上,一场名为“制造书单:通往公共阅读的想象之门”的沙龙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

书单是一种阅读意见

媒体人、书评人萧轶是“制造书单”沙龙的策划人。在图书市集遍地开花的当下,人们在逛的时候,看到琳琅满目的新书旧书,听到各种各样的推荐语,心里就在很自然地形成一份属于自己的书单。萧轶在几家文化媒体负责过定期推出书单,他认为,书单是一种典型的出版业资讯产品,对图书导读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是一个有很多可能性的事物。

“在自媒体特别发达的年代,个人表达十分民主化了,每个人都能制作自己的书单。书单变得有些尴尬了,需要重新去认识。”萧轶提到,现在小红书有很多读书博主,可能每一天发一本书的阅读分享笔记。点开他的个人页面,长期的分享其实就已经形成了一份个人书单。

而在文化媒体和出版社,根据新书动态,形成月度书单、季度书单,到年底再轰轰烈烈地揭晓一份年度书单,也已成为行业惯例。比如《新京报·书评周刊》发布的年度阅读推荐榜、《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创办的“刀锋图书奖”等,已建立较高的读者信赖度。书店依据销量发布的书单也很有分量,比如北京万圣书园的销量榜单和推荐书单,已经成为中国公共阅读的重要部分。每个城市的每家书店,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书单。

书单是一种出圈方式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是当前出版业最持久、规模最大的人文社科类书单。4月27日发布的2024年4月书单是第99期,推荐了20多本人文社科类新书,其中的《长城之外:北境与大明边防(1368-1644)》也入选了第一财经2024春季好书。23家各类媒体和自媒体对书单进行联合推广。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的创办人林凡凡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最近她还创办了一个新的人文社科图书品牌“万镜MirrorForest”。从业两年时,林凡凡就意识到,有很多出版社的互联网流量不够大,满足不了出版社之间微信公众号互推新书的门槛,导致很多好书没有机会进入当时一些有较高流量的书单。她决定自己搞一个书单,先看书的质量,而不是平台的粉丝量,这样对好书“更公平”。

林凡凡为书单定下了固定的名称、LOGO和发布时间,使它成为一个品牌化的定期书单。“要让人们看到这个书单有品质,能够定期推出,有识别度。”林凡凡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官网,一个个联系人文社科类图书做得比较好的品牌和出版社。这些机构的编辑都很认可她的想法,积极选出优质新书加入这份书单。

2015年5月28日,第一期人文社科联合书单发布。书单定为每个月发布一次,很快每次微信推送都能带来过千的粉丝增量。参与的各出版机构转发书单,涨粉效果也非常好。

为了提高选书质量,人文社科联合书单创立后不久就引入了评委制,从一份出版机构互推型的书单转变成一份评选好书的榜单。目前,人文社科联合书单拥有一个资深书评人、媒体人组成的评审团,轮流上阵,每期书单由5名评审对40本参评新书依次打分,再得出最终书单。

林凡凡为书单建立了清晰的运作流程,并在书单的微信公众号上公开。书单年度成员单位和非成员单位都有明确的荐书流程。一切按规则运作,不为个人或机构开特例。

2017~2018年,人文社科联合书单跟当当网建立合作,推出人文社科年度书单。林凡凡说:“那时年榜已经非常多了,每年秋季各家开始运作,年末发布。书店的书单依托自家的销售数据,媒体的书单主要是从书籍内容和媒体选题立意去做。以当当网的销售数据为支撑,以人文社科联合书单一年11次榜单的入选书为基础,我们可以选出‘叫好又叫座’的年度书单,这就成为区别于同类书单的一个特色。”通过人文社科联合书单的微信推文链接,可以直接进入当当网的专页下单买书。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还曾推出“每周精选人文社科好书”“人文社科经典书单”,形成长短结合、新旧结合的书单群。书单的持续运作,为书单自身和参与的出版机构积累了一批新读者。“我们有时会收到一些书店或图书馆采购员发来的邮件,向我们索取荐书表格,作为采购图书的参考。这也是对我们书单质量的一个正面反馈。”

林凡凡也坦言,现在书单已经很难直接带动销售,帮助新书实现经济效益了。“进入榜单至少是实现了社会效益”,她认为,一本书是不是好书,是被评价出来的。“我们很多时候难以直接得到读者的评价,往往是从媒体、书单得到反馈。读者在更多的书单上看到一本书,就更有可能留下印象,把这本书加入购物车。”

书单要符合大众的口味

凤凰网读书在2024独立书店阅读节的展览现场设置了“阅读突围日常——凤凰网读书·书单展”,把今年1~3月的推荐书单带到了现场。1月荐书12本、2月荐书10本、3月荐书11本,各设置一张展桌,现场配有样书和精心设计的推荐语书签卡。书展现场,有读者席地而坐读起了新书。4月29日,凤凰网读书发布了11本书组成的4月推荐书单。第一财经2024春季好书《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燕东园左邻右舍》《离岛:于偏僻之地重建生活》也分别入选了凤凰网读书1~4月的推荐书单。

“凤凰好书榜”从2008年起评,每月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书评人、媒体人,推出月度书单和年度书单,当时一度拥有由40多位知名学者组成的专家团。目前其月度书单是从2023年1月起重新制作推出的,每月底发布,由5名书评人、媒体人组成推荐人小组。

凤凰网读书编辑徐言介绍,他们希望凤凰网读书月度书单是一份更丰富、更有公信力的书单,邀请萧轶和书评人思郁、媒体人渡水崖、豆瓣读书达人把噗作为常驻推荐人,分别覆盖历史、社科、外国文学、国内原创文学、非虚构、文艺、电影等领域,要求推荐人必须真正读完了这本书,撰写不少于500字的推荐语。选书也要求“接地气”,能比较符合大众阅读的口味。

与阅读书单相配合,凤凰网读书也会推出一些主题书单。比如女性主义书单、热映电影书单、世界读书日书单、关于书的书单等。作为文化媒体,他们也会编译发布一些国外知名书单,比如2023《纽约时报》年度好书、布克奖长名单和短名单等。徐言表示,这些编译书单受关注的程度大大超乎编辑们的意料,书单中的书在国内是一时无法读到的,但反响仍然很热烈。

徐言认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要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书单。把自己的热爱放到坐标轴的原点,放大最感兴趣的点,去扩展自己的阅读世界。当读者看过的书单越来越多,也会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

选书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萧轶认为,选书是一门遗憾的学问,无论怎么选,选上的未必都是当时最好的书。何为最好的书,标准又难以简单说明。这考验着书单制作者的能力,无论是出版社、媒体、学者还是书评人,不同的机构和人有不一样的阅读范围、爱好和评判标准。“以前在媒体时,请很多知名学者来一起评选好书,学者们之间、编辑跟学者们之间,也常常会发生挺大的争执。”萧轶说。

以资讯高度发达,社交账号、自媒体和短视频能提供海量信息的现状,怎么样真正摸清大众胃口,也是制作书单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萧轶看来,做书单不能去预设所谓的“满足大众口味”,因为无法预料具体是怎样的读者会看到书单。过度为了流量而选书,会导致很多好书被埋没。

责任编辑:

网址:书单的意义: 好书是被评价出来的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7753

相关内容

书单的意义: 好书是被评价出来的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100个书单(非常值得收藏)
《痕迹》:传递最热烈而壮阔的生命意义|佳节读好书
110种科普图书参评,第五期“新发现·科普书单”即将发布
赵孟頫为何总被批评,“字俗”“二流”“被高估”,这些评价对吗
中国出版集团2024年全民阅读书单正式发布
2023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QQ阅读上线“数字阅读周”书单,《我的阿勒泰》《与凤行》等影视原著限免阅读
我们缺的是书单吗?
阿舍长篇小说《阿娜河畔》出版研讨会在银川举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