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锡声声余韵长

发布时间:2024-05-19 06:48

吃饭时不能发出响声,以免打扰别人。 #生活常识# #餐具#

一个周末的清晨,薄雾轻拂。“叮当、叮当……”走在江西省莲花县的街头巷尾,时不时能听到打锡的声音。在莲花打锡制作工坊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雕(莲花打锡)代表性传承人刘建强手中的锤子起起落落,将锡片敲打得平平整整。

莲花打锡是一种以锡为原料,手工制作各种生活器皿的技艺。莲花打锡历史悠久,受地域文化影响形成独特风格,是中国地方锡工艺的重要分支。据当地族谱和地方史志等相关资料推算,莲花打锡至少有600余年历史。

“我初中毕业后,便跟着父亲学打锡。”刘建强仍清晰地记得儿时随父亲打锡谋生的往事。父子俩挑一副行担出门做活,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吆喝着“打锡么”。行担一头是打锡的工具,另一头是铺盖卷。揽到活后,就寄宿在村民家里。等他们将小火炉支起,村里人就会前来定制锡器,或是把用久的锡器拿来重塑。

锡制品具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插花花长久”的特性。打锡工具简单,工艺讲究。“造型各异的锡器,仅靠剪子、锉子、锤子、量尺等工具,经熔、画、剪、打、锉、焊等工序,就可呈现出来。”刘建强说。

数件锡器作品陈列在刘建强家中,在室内灯光照射下,色如银、亮如镜。

锡制品看起来很漂亮,但制作过程却很复杂。刘建强说:“一件锡器大致要经过选料、溶锡、制模、浇铸、出料(脱模)、画墨、开剪、规圆、锉脚、涡肚、出料嘴、焊接、吊底、上车(抛光)、上嘴、试水、质检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我们做得最多的是酒壶、酒盅。”刘建强告诉记者,一把锡壶由数块锡片焊接而成。先将锡烧熔,浇铸好锡片,然后再把锡片放在砧墩上锤打。要经过上千次锤打,锡壶才最终慢慢成型。

打锡,关键在锤打,全是手上功夫。刘建强不善言谈。在打锡工坊,听得更多的是他的打锡声。随着一锤一锤的敲打,他手里的酒壶渐渐变得亮起来、圆润起来。“锤打最能见功底,要的是硬功夫,要一圈圈、一点点地打。再繁琐的工序,也要静下心来,不急不躁。”偶尔将手中的锡器拿起来在太阳光下看看,刘建强不慌不忙,“锤打出壶体的秀美轮廓,才能体现工匠手艺的高超”。

锡器样式虽不同,但制锡的每道工序、锤打的力道都刻在刘建强心里,剪裁锡片时他可以不用尺子,看一眼就知道要剪几寸。

锤打出轮廓的锡片,剪去多余边角,就可以拼接起壶的轮廓,再用锡焊将相接处的缝隙焊接成型。之后,一遍遍的打磨就开始了,大锉、小锉、粗砂、细砂轮番上阵,直至壶面平如镜、滑如冰。

“打锡需要具备十足的耐心。制作一个锡器,少则几天,多则十来天,其间,最难的是敲斑纹、雕花刻字,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一点也不能分心。”刘建强说。

一把锤子一块锡。刘建强一直沉浸在自己的锡器世界里,将时间、精力倾注于精进技艺上。“打了一辈子,也爱了一辈子。趁现在还打得动,我会尽力多做一些大家喜欢的锡器,但我更希望能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刘建强笑道,“以前打锡都是家传,但现在只要有人想学,我就肯教,希望能有年轻人加入,为这门老手艺添上不一样的光彩。”

让刘建强感到欣慰的是,几年前,在外地打工的小儿子刘少忠回到家,“接棒”锡艺传承。这些年,刘建强还陆续招收了一些学徒,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授给他们。

刘建强坦言,手艺人更像是“守艺人”,技艺之道,需要静得下心、耐得住性子。“学习打锡的过程很艰辛,需要在师傅身边扎实学习,从熔锡、剪裁、敲打等基本功练起。没有坚韧的意志和十足的耐心,往往难以坚持下去。”他说。

如今,有了年轻人的加入,莲花打锡在创新中焕发生机:在锡器的图案、造型上更注重融入各地风土人情,原材料也更讲究。与文化公司合作、开设网店、入驻视频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莲花打锡,了解传统文化。“我们还参加各类展会和文化交流活动,在进一步开阔眼界的同时,与同行探讨制作工艺,并通过借鉴和吸收,让作品更加精彩。”刘建强说。

这些年,刘建强还在学校授课,通过讲说与手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莲花打锡技艺。

“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技艺,是我们作为非遗传承人的重要责任。”刘建强说,他们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再发展,让莲花打锡技艺更好传承下去。 (经济日报记者 赖永峰)

责任编辑:

网址:打锡声声余韵长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9197

相关内容

打锡声声余韵长
「肖战」以「玉骨遥」的余韵震撼人心…
沉浸在的余韵中,整整一夜,感动的泪光闪烁
遥映朱颜,玉骨翩翩,武戏之妙,超然物外感受的余韵,如醉如痴
感受深沉,余韵悠长,丝毫未曾放过任何一个瞬间去追寻梦想…
昨天晚上边佑锡哭了好久…
我喜欢玟小六 我喜欢长相思长相思第二季 小夭 长相思杨紫邓为主打一个宠
近代中医药泰斗张锡纯高清像在沧州发布
大S工作室向葛斯齐喊话,声声入耳!
梆子声声传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