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专访|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只此青绿》留下了中华美学刻度
学习艺术史,了解艺术发展的脉络,从中汲取灵感。 #生活乐趣# #艺术欣赏#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赵伟君
当下时代,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表达?国家一级编导、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东方歌舞团)艺术总监沈晨从实践中提炼出两点:东方美学和中国精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近年作品《只此青绿》大热“出圈”,给当代舞台带来了持续的冲击与震动,也为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留下中华美学的刻度。
此次参加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论坛,沈晨有备而来,将在圆桌对话与大家分享他的两点思考。第一,充分展示东方美学和中国精神。作为全程参与2008年、2022年两届奥运会的“双奥”导演,沈晨最深的感受是,如今的中国,不再需要凭借宏伟场面来展现泱泱大国的气势,而是以大道至简的理念尽显大国姿态与气度。这种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实现与世界多元文化接轨的坚实基础。他以奥运会举例,“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到2022年冬奥会充满中华文化和人文情怀的展示,正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真实、立体、全面地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充满文化自信、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中国。”
第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比如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创作的舞剧《只此青绿》,没有拘泥于流传千载的名画本身,而是将历史题材与现代审美及创作手法相结合,在时空交错中,展现了新时代、当代人对中华文化的解读。这部舞剧自去年起陆续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新加坡等地上演,受到海外观众广泛赞誉,沈晨解读其成功密码为“以传统文化底蕴为根基,借当代语境来表达”,从而令大家喜欢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广邀故宫专家、大国工匠共同探讨,共同创作。“我们不是复原,不是考古,《只此青绿》中展卷人、磨石人、制墨人、织绢人、篆刻人以及青绿腰的设计,都是在传统文化中找到素材和灵感,对其进行创造性表达、创新性发展。”
数十年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500多场演出淬炼,成就《只此青绿》成为现象级作品。很多人期待“青绿”后再出爆款,但沈晨坦言,精品是可遇不可求的。“一部精品艺术的诞生,恐怕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一瞬间,当它出现时,我们紧紧抓住。”一缕阳光、一轮明月、一盏星辰……人生会有无数动情的时刻,文艺作品捕捉的正是人生无数的时刻。
作为艺术创作生产的“国家队”,从人才梯队到作品创作,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直是业内标杆。早年,李谷一、朱明瑛、成方圆等一大批优秀艺术家均出自这里,也诞生了《国色》《十二生肖》等文艺精品;如今,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在此冉冉升起,不光成功打造《只此青绿》,与深圳携手创作的舞剧《咏春》也掀起“咏春热”文化盛景。“我们院团担负着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在艺术构思与加工上必须坚持高起点、高站位。”沈晨认为,“这里集结了全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创作者和舞台表演者,必须完成最好的艺术作品。”所以他对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行充满期待,“这是思维的交锋和碰撞,也是打开认知和心胸的契机。随着时代发展,在国际交往中,因为意识形态、文化内涵的差异,特别需要通过文化沟通来让民心相通。文化强国是我们这代人赶上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赋予我们创造更多优秀艺术作品的可能。同时反过来也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静下心思考,如何用优秀精致的艺术作品来丰富文化强国的概念,用文化去赋能。”
不久前刚踏上深圳土地的沈晨,对这座城市最深的印象就是“旺盛的生命力”。谈起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永久落户深圳,沈晨深表赞同,“深圳面向大海,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它的胸襟海纳百川,最适合先锋思维在此碰撞、凝聚、重组,最后诞生更好的理念,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责任编辑:
网址:嘉宾专访|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只此青绿》留下了中华美学刻度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9821
相关内容
嘉宾专访|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只此青绿》留下了中华美学刻度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要保持创新姿态 创作体现中国精神的艺术精品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亮相新加坡,带观众领略中国传统美学
《只此青绿》新加坡连演6场,有观众看完后二刷
近千天上演500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出中华文化精气神
舞剧《只此青绿》上海迎来第500场演出,依然一票难求
《只此青绿》主演孟庆旸:“青绿”一角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平静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精彩亮相伊斯坦布尔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港上演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在港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