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声声

发布时间:2024-05-27 07:11

观看喜剧电影或听相声,释放工作和学习的压力。 #生活乐趣# #情感交流#

花开的地方 制图/小蕲

□杨子菲广东广雅中学高二(5)班

木板搭成的简陋戏台上只铺了一层红毯,戏台前面,人们拎着一张张大红色带靠背的塑料凳坐下,凳子都挤挤挨挨。围着这个区域,三面都站着摩肩接踵的人,大多是穿着各色大棉袄的大爷大妈,中间夹杂着一些中年、青年。而戏台前面则永远有跑来跑去的小孩儿。他们脚下凹凸不平的泥巴地上,满是鞭炮红纸碎片,头顶上还有一个只用几根竹竿撑起的简陋塑料棚。

戏台对面不远处就是古寺,旁边还有集市。空气中,香烛味、火药味弥漫着……

我已记不清自己第一次看潮剧是几岁了,大约是在上小学。那时的我对戏曲没什么概念,只记得时不时哐哐响起的大锣小锣,还有随着鼓声响起的嘹亮张狂的唢呐、咿咿呀呀的二弦、敲敲打打的扬琴,好不热闹。台子两旁都有字幕,但潮汕话依旧不易听懂,我只能一边看着一旁的牌子上写的这出剧名《狸猫换太子》,一边自己拼凑出一些跌宕起伏的剧情。故事大概讲的是大宋天子赵恒亲率军前往疆陲御敌,东宫刘妃为争宠,施计用狸猫换走了西宫李妃生下的孩子,并欲将李妃烧死于碧云宫中。幸有义婢寇珠与宫监陈琳等人仗义相救,李妃死里逃生,流落民间,后幸遇包拯,包拯带李妃上京,还原了真相,正义战胜了邪恶。

可能我从演员的肢体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传达出的情感与力量,虽然这出戏从晚上七八点一直演到凌晨,大人们都撑不住想回家睡觉,我却一直看完了整场。

记得那天回家时,洁白明亮的一弯月牙高悬在天上,村里的路灯十有九熄,全靠月光照着前行的路。村里人大多已经睡下,偶尔从不知道多远的地方传来一声狗叫,更显得万籁俱寂。而刚才舞台上吹吹打打的乐器声、演员的一举一动,仍萦绕在我的耳边、眼前,那些文戏里二弦扬琴的旋律与花旦的唱词,武戏里矛与矛的交锋,就这样震荡进了我幼小的心灵,糅进了我的身体与灵魂。从那时起,潮剧就成了我唯一热爱的戏剧艺术。

后来我回到广州,听潮剧的机会越来越少。我们一家只偶尔回去过一回年,也很难赶得上看一场戏。我总是一边心心念念着,一边在闲暇时看看手机里的潮剧演出视频以解相思。终于,隔了七八年后,我回到老家,又看了一次潮剧。

村里年年都会搭戏台的地方今年已建起一个固定的戏楼,第一层是戏台,二、三层就供演员居住。戏台对面的古寺仍然香火旺盛,今年还重启了十二年都没办过的“游神”活动,让人觉得年味异常浓厚。

大年初三晚上七点半,我和外公一人提着一个塑料凳早早来到戏台前占位,今晚唱的是《玉麒麟》。还未开场,已有乐队在烘托气氛,锣鼓敲得震天响。配合着音响,声音几乎整个村都能听到。

坐在台下的我已不像小时候那样对乐器什么都不懂,对戏剧故事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看得格外投入。多年来留在我心里的潮剧印象变得更清晰了。我发现它的特色不仅仅在于方言的表达——那是一种极富特色的诗化语言,精妙细腻、通俗幽默,既平实又有趣,还在于独有的乐器,像斗锣、号头等,尤其是有段武戏快节奏的敲梆子,让我印象深刻。

看完也是半夜了,但村里还是很热闹,新修的篮球场、绿道上,都还有人在打球、散步、放烟花。集市到了晚上就是夜市,同样人头攒动。

时隔多年,看戏的感受变了很多,但我依旧从戏曲中感受到潮汕人过新年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忽然明白,我这些年对潮剧的念念不忘,其实更多是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无论家乡如何旧貌换新颜,乡音一如既往地让我魂牵梦绕。

责任编辑:

网址:潮剧声声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0534

相关内容

潮剧声声
建立健全资料库 举办潮剧艺术节
“南国鲜花”的潮剧秀出“国际范”
全国人大代表林燕云:建议加强对潮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推广
大S工作室向葛斯齐喊话,声声入耳!
河南杞县:唢呐声声展绝技
高访Vlog|凯旋门下 古琴声声奏雅韵
袅袅越音 声声入心
纳雍县文化馆:老年人音乐班“声声不息”
节令之美|蝉鸣声声迎夏至,荷香阵阵送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