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红×李婳×席闻:非遗中的“她”力量

发布时间:2024-05-27 21:22

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约为120-150g/L; #生活知识# #自然#

“非遗在当代:女性传承”论坛现场

北京当代艺博会的论坛以其多元性与丰富的跨领域视角受到大众的欢迎。其中,本届的“非遗在当代:女性传承”论坛以女性视角走进非遗文化,以时尚方式谱写东方浪漫。论坛现场,邀请到三位非遗艺术与文化领域的优秀女性艺术家:非遗京绣代表性传承人毕红、非遗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婳以及景泰蓝工艺非遗大师席闻,请她们分享独特的美学思想与创新理念,于非遗之美中,见精神、见文化,更见推动非遗文化发展的“她”力量。

非遗京绣代表性传承人毕红

择一业,终一生

毕红

非遗(京绣)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工美大师、工艺美术品设计(高级技师)、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自 29 年前收藏清代宫廷服装,拥有清代吉服、礼服、氅衣等宫廷服装与极具研究价值的清代刺绣精品近千件;故宫博物院在 2021 年为毕红出版发行专著《云裳华仪——毕红清代服装藏珍暨原创作品集》;立足北京,研究开发以非遗京绣为主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中国衣。恢复失传的传统手工制衣工艺。毕红把创新的理念贯穿在每一个细节,在华美的面料上,在游走的针线多彩的纹理间,有序地表达她对传统美的感悟、对时尚美的认知。她以传承为己任,以京绣为呈现,以服装为载体,勾勒出她对传统技艺的尊敬,表达了她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她一直努力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内容以弥补自己的欠缺与不足,师从黄能馥老师学习近现代服装历史与纹样使用区别,师从蒋雪英大师学习服装刺绣的定位组合与色彩搭配,师从殷秀云大师学习传统纹样的创新与应用。百师百艺,毕红说起每一位给予她帮助指导的老师如数家珍,她分外珍惜向这些老师们学习的机会。

Q-北京青年周刊

A-毕红

Q请您跟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非遗京绣?

A我想,有一段收录于2014年《京绣》一书中常沙娜先生所作序言,十分精准地给大家讲解了京绣的含义,我邀请大家一起来品读一下这段话:京绣是中国刺绣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它以图案秀丽、针法灵活、绣工精巧、形象逼真为主要特征,以用料考究、纹样吉祥、宫廷色彩浓郁为主要特点。京绣是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地方绣种上发展起来的皇家工艺,它产生于天子脚下,明清时期主要为宫廷服务,以服饰及实用品居多。京绣用料贵重,不惜工本,除纯真丝面料和绣线外,还采用珍珠、宝石、金银线等高档名贵材料刺绣装饰,奢华富丽为其他绣种所不及。因此京绣又被称为“宫绣”,曾被列为清代“四小名绣”之首,并与景泰蓝、雕漆、玉雕、牙雕、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传统手工技艺一并合称为“燕京八绝”,闻名于世界。

京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和服务对象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时也奠定了京绣融合了多个绣种技艺精华的特点。据史料记载,“四大名绣”的著名刺绣艺人均曾进京传授技艺,清末著名刺绣艺术家沈寿和其弟子近代著名刺绣艺人金静芬曾应诏进宫授艺监制。

Q今天您也带来了两件自己团队亲自制作的京绣作品,可以看到,服装的纹理雍容华贵,很有宫廷气派。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些精美的京绣作品,究竟珍贵在哪里?

A提及刺绣,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苏绣,而京绣与其他绣种的区别之一是它源于历代的宫廷刺绣,以服装为主要载体,是扎根京城的一种传统手工刺绣技艺。第二是京绣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其创作灵感和图案构思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好的历史典故密不可分,是中国祥瑞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宫廷造物艺术性。京绣的制作过程也是一种审美和文化的传承。

大家可以看到目前展示的这两件衣服,我是这两件衣服的作者。从纹样的原创设计,一直到刺绣成衣,都是我独立完成。仅仅缝制的时间就历时7个月,没有一针缝纫机缝制。

Q作为新时代的非遗传人,对非遗京绣的传承有什么愿景?

A作为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除了将传统手工技艺发扬光大,也必须做好真正和时代息息相关的作品。我们在当下的生存环境,当下交流的语境语态,包括生活习惯,和古代完全不一样了。在高速运转又时尚的新时代,我们的京绣手艺如何体现?怎么去和时尚相对接相融合?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我们必须带着对自己和作品设计的各种提问,将手艺和当下的时尚与美相结合。

我希望更多的人热爱非遗京绣,在延续、传承、守正、创新这样的理念的前提下,真正发挥大家集合起来的智慧和动力。希望更多人通过作品去了解非遗了解京绣,并参与体验。同时能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全新视角重新发现欣赏非遗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位手工匠人付诸一生的热爱,呼吁大家关注她们用行动用生命书写的爱国情怀。

青年陶瓷艺术家李婳

从泥土中思考

李婳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高等职业院校高级“双师型”教师、景德镇市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 IAC 会员、景德镇市珠山区青年联合会常委、CIID 景德镇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Q-北京青年周刊

A-李婳

Q作为专攻陶瓷的艺术家,您对于陶瓷这种材料是如何理解的?

A人与物之间的接触其实就像人和人之间一样,只有长时间的接触和深入的了解才会慢慢产生感情。我在接触陶瓷五六年以后才深入地了解陶瓷,并且真正地爱上陶瓷。可以说,陶瓷材料在我长期的创作当中,慢慢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所以我对陶瓷材料是由不懂到喜爱、热爱最后成为生命一部分的一个过程。

Q我们在展台看到您的作品,感觉它们十分轻盈同时又很脆弱,请您分享一下创作时候的感受?

A我是一直沉浸在景德镇传统的工艺美术的氛围当中,所以我们有着这种传统的创作思维,也是深入我们中国人的人心的。那么,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时候我就会去思考如何结合当下的个人审美经验和我对生命、对自身的理解,最后融入我的作品当中。我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陶瓷的可塑性非常的强,那么它呈现的面貌也很脆弱,同时又非常多变。作品中的很多细节其实就像我们的生命,是残缺的,不确定的状态,所以我想呈现的是一个生命的过程。也就是随着时间消逝之后,生命的状态以及痕迹。

Q作为非遗传承人,您是如何通过作品进行对非遗技艺的发展和探索的?

A我长期在景德镇生活,也结识了全国各地陶瓷行业的朋友,我自己感觉陶瓷在非遗传承和保护方面已经比较完善了。那么,我就一直在思考非遗如何可持续发展和创新。不仅仅是制瓷工艺的变化,或者样式的变化,未来的非遗发展和创新是要结合当代审美以及当代多元领域来进行综合发展,才能找到对民生、对行业更有影响的发展之路。

“80后”一级工美大师席闻

平凡匠心凝结工艺之美

席闻

高级工艺美术师(特艺美术);北京工艺美术大师(金属工艺一级);北京市市级大师创新工作室领军人;北京工艺美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民族工艺美术分会艺术总监;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终身会员。现任职于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艺品厂设计营销总监,多次参与国家、政府大型设计项目并屡获奖项。

Q-北京青年周刊

A-席闻

Q景泰蓝是什么?

A景泰蓝是以紫铜为胎,掐紫铜丝,烧造高温的珐琅釉料,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所以说它的器物本身的价值,在所有的工艺美术的门类里面可以说是最高的,并且做工也是最复杂的。它也是首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项技艺。所以我觉得自己特别的幸运,入行之后可以接触如此高端的传统非遗技艺,而且它有着一个悠久的传承和发展。

Q景泰蓝属于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它与当代艺术有怎样的区别?

A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其实和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因为工艺美术从诞生之初它就很注重实用性,它是以实用结合艺术表现出来的,可以说它承载了我们中华文化上千年的历史,是一种物化的历史。尤其是它以天然材料和手工制作组成,这是我们讲的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定义。它是一个具象化的产品,而不像现在的我们的当代艺术,它有可能是一段视频,有可能是一套动作,或者有可能是一些虚拟的作品。但是传统工艺美术包括刚才毕红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京绣的作品,都是一个实物化的产品,那么在传统的产品的材料上,景泰蓝可以说是最贵的一种材料。

Q作为一名女性非遗传承人,您认为女性在非遗传承事业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A我很感激好的时代铸就我们女性传承人。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家族式的这种传承不可能会有传女的情况。其实,我感觉身边很多有了家庭、有了下一代的这种优秀的女性,在事业上面是非常有拼搏精神的。我希望有更多的匠人能坚持我们的传统工艺、非遗的核心概念,我也相信未来的年轻人在不断提升的文化自信和经济实力的积淀下,势必会喜爱我们的非遗工艺,并且有能力让它发展得更好!

王雅静陈宛泽

编辑韩哈哈

摄影解飞

责任编辑:

网址:毕红×李婳×席闻:非遗中的“她”力量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0696

相关内容

毕红×李婳×席闻:非遗中的“她”力量
非遗在当代
非遗京绣代表性传承人毕红:用一生追随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首批非遗大国工匠—任健红
记者手记:当好新时代非遗传承“守艺人”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2024
禹州市浅井镇:非遗文化浸童心
山东高密兴研学热 让少年力量赋能非遗传承
吾创年华艺术节:聚焦巴蜀非遗 共谋文化创新
听“红楼里的非遗文化”,制作云锦布贴画 南京光华东街小学“非遗+”课程别样精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