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珈:好好吃饭,也是一种英雄主义
听音乐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生活乐趣# #艺术#
何雨珈
自由译者,撰稿人;迄今为止翻译出版译作达四十余本,包括《鱼翅与花椒》《寻味东西》《君幸食》《再会,老北京》《东北游记》《纸牌屋》等作品。
人们对关于何雨珈的认识,大多来自她的翻译作品,和她的笑声。
2018年,《鱼翅与花椒》中文版上市,不少人第一次知道了成长于牛津的扶霞进入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专业厨师训练的故事。这本对于纠正西方读者对中餐,特别是川菜的偏见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书,行文流畅,一气呵成,一度被误以为是扶霞自己用中文写就的作品。何雨珈贯彻着自己最认同的那句“译者应当隐身”。到了“译后记”,读者才发觉,这位准确传达了原作者本意的译者,也抱有对川菜的深厚感情与领悟。
《鱼翅与花椒》也让何雨珈获得了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文学翻译”的提名,提名词写她“展示出一种清晰的自我判断与取舍的脉络,把她个人对生活的高度热情与更普遍的社会关怀结合起来。”
出于相似的趣味与审美,何雨珈与扶霞建立了深厚友谊。两人随后合作了《寻味东西》、《川菜》、《鱼米之乡》的翻译,以及刚刚上市的这本《君幸食》。
作者:[英] 扶霞·邓洛普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何雨珈
这一次,扶霞一如既往,将食物描绘得栩栩如生,文字的感染力之强,有效影响了把做饭、吃饭当成人生大事的何雨珈的三餐决策。当看到扶霞说自己喜欢上鸭肠、鸡爪、兔头的口感,她抄起手机,把外卖里能点到的通通点了一遍;当看到扶霞在书里写自己同李渔一样爱吃蟹,“美蟹入梦来,人与蟹同醉”(“I dream of crabs, and I dream of them drunken.”),她“当下馋虫蚀骨”,“当晚就找了家餐馆,大啖一顿醉蟹”。何雨珈说,扶霞的讲述,有让白米饭也变成Fine Dining的能力。这也正是我们阅读扶霞的感受:生活原来这么美味,这么值得我们拥抱。
面对世界的无力与混乱,何雨珈提出的“最小范围的抵抗”曾让每个人思考,我们的生活里究竟还有什么值得坚持,那么,她翻译的书就是一种答案,对疲于奔命,被仓促、糊弄的饮食包围的人们来说,对餐食的坚持、对自我的关照,怎么不算一种英雄主义呢?
Q-北京青年周刊
A-何雨珈
Q扶霞获得过四次“詹姆斯·比尔德烹饪写作大奖”,《纽约时报》书评说本书是一座充满感官体验的精彩词库。在阅读她的文本时,你是怎样的感觉?你觉得她的写作中,最棒的是什么?
A我是一个语言型的翻译,有的作者的书选材特别好,你可能因此选择要做这本书的翻译,但翻译是与具体的字词段落打交道的过程,最终还是会落在作者的语言能力上面的,如果对方的语言不是你喜欢的风格,做翻译其实是有点痛苦的,因为翻译需要忠于原文,你不能给原文润色,这种时候也会担心,这次一定会有人骂译者(翻得不好)了。
那翻译扶霞真的有点不一样。一方面,美食这个题材是大多数人的舒适区,这就提供了足够的安全感,然后就是扶霞的语言非常好,打开一本书,都不需要落到具体字句,你翻开扫几页,就能判断出一个人的文字是不是符合你的审美,我觉得扶霞的字是非常好看的。另外扶霞本人的经历也是相当难得,她的中文非常好,可以直接阅读中文典籍,这本书最后附的参考书目里,很多古籍的名字写的都是中文版,因为扶霞写作时参考的就是中文版,包括书名《君幸食》的出处,不断对于《本味篇》的阐释..你心里知道,就算真有你不懂的地方,你也可以与扶霞随时沟通,就非常安心。翻译得特别流畅的时候,你是感觉不到思考的过程的,那些段落是非常自然地从你的键盘上流淌出来,当然这本书需要查很多资料,但读资料也是非常开心。现在会有人找到我,第一句就说“觉得你的《鱼翅与花椒》的翻译真棒呀”,我一直蛮惶恐的,那是因为扶霞的原文本来就写得很好,一个翻译能达到的最理想的程度,就是让译文和原文一样好。
Q确实在书中分分钟会被扶霞磅礴的知识储备震撼到,真的是通过她更了解中国和中国的饮食了。
A对,她非常推崇《春秋》的《本味篇》,这本大概是她的“人生之书”,因为她当时刚学厨就接触了这个,那些“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说法,让她觉得有一个中国人是把饮食与治国、生活、哲学、人性联系在一起,因为她出生在饮食文化相对简单的英国,这样的表述确实让她觉得很妙。此外这本书里还有大量的屈原、庄子、老子、荀子,如果不是专门研究饮食文化的朋友,大家真的可以把它当做一本学术书籍来读。不光是具备很高的参考和阅读价值,而且非常具有可读性,我很希望读者在读的时候能够忘掉,这是一个外国人写的书。
Q这本书是扶霞的中餐调查,她用一本书回答了她认为的中餐到底是什么。可否也描述一下你所理解的“中餐”吗?现在提到中餐,你会想起什么呢?
A我觉得食物是人吃的东西,所以它还是离不开人,但中餐是很难定义的,你看扶霞对中餐研究到这么深入,她也没有给中餐下一个类似定义的东西。提到中餐的话,我觉得我会想起的还是从小滋养了我的胃跟心灵的日常的食物吧,然后现在提到中餐还会想起扶霞。
这也蛮有意思的,我挺喜欢烘焙的,但是有时自己做一些西餐时也会有中餐的感觉。比如去年大火的巴斯克蛋糕,我最喜欢做酒酿桂花的巴斯克蛋糕,比如有时沙拉很简单,那如果遇到韭花上市了,甚至是野外能够摘到的时节,我会用韭花酱做沙拉,就这样中西结合了。
Q饮食真是好玩又私人啊。
A我觉得所有事情都是这样,只是说饮食跟我们生活更加息息相关。我想这也是大家喜欢读《鱼翅与花椒》,或许也会喜欢读《君幸食》的原因,因为它跟我们的生活相关。
Q能不能谈谈你眼中的扶霞?关于吃,你们两位的共识是什么?最大的分歧又是什么?
A我这个水平还不到跟她产生分歧的程度(笑),因为我不是一个饮食研究的专家,我是一个翻译,我能产生分歧的只有我的专业领域。但扶霞身上有一个我觉得非常可贵、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的地方,就是她的包容度非常高,跟她一起,不论是吃高档的餐厅,还是一起在路边摊吃东西,我都不用担心她会不高兴,因为有时如果你的朋友是老饕,你给他推荐餐厅时其实是会有点紧张的,但扶霞不会让人有这种紧张,即便是有一个菜没有做好,我们都可以直接地讲出来,开启讨论。
而且很多人面对与自己不同的文化时,第一反应其实是躲避与反感,但是扶霞是先看一看这个东西有什么不同,然后再看自己能不能接受它。她就是抱着开放的心态去试了兔头,然后爱上了兔头的。我们会说,重要的不仅仅是吃什么,还有跟什么人一起吃嘛,她这种对于未知的友善态度,跟她一起吃饭就是会更香。另外她非常喜欢看书,我们每次见面,她都会刚好有一本看完了的英文版的书可以送我。比如 5 月,我们匆匆见面,我看到她在读杰夫·戴尔的书,我说我蛮喜欢他的,她就说这本书她刚好看完了让我带走。上次见面,她在看萨利·鲁尼,那段时间我们总是见面,过了几天她说,这本书我看完了,你要不要拿去看?对她的这一点也印象很深。
Q现在大家都在讨论AI,你觉得扶霞的书以后会是由AI来翻译吗?
A对这个问题其实我有一个标准回答,就是我觉得,翻译还是挺累的,我就想赶快被 AI 取代了。我是相信 AI 有一天会发展到可以做文学翻译的程度,但到目前它们还没有达到,它的用语还是比较“标准”,因为训练它们的模型抓取的更多还是规范的、标准的用词。但是像扶霞的书,她使用的中英词汇,都是词语本身比较偏门的那个意思,这样才带来它的文学性与趣味性。我是非常相信 AI 在翻译方面是可以取代人的,但取代了就取代了吧,我们都不知道人类是不是能一直存在呢,强大如恐龙,不还是消失了吗?而且语言是不断发展的,AI也总还是需要有人去给它提供这个语料库吧?我现在在向 AI 提问时会非常礼貌,如果它给我提供的资料有误,我会非常礼貌地请它重查一下,如果它能检索到,我就会说,oh my god you’re so amazing,thank you so much 这样,我希望在云端留下我是一个非常讲礼貌的人的印象。
Q最近一段时间,你吃到的最惊艳的东西是什么?是在哪儿、因为什么吃到的?有多好吃?
A最近确实吃到了一个“最好吃的”,在芙蓉凰。以往每年春天我都一定要去江南,吃春菜,今年春天因为要翻译书和喜剧周,就没去成,所以现在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我巨忙的春天开始之前,在芙蓉凰(一个平价的米其林川菜馆子)吃到的儿菜酥肉汤。
它是把最嫩的,可能只有我手掌四分之一大小的儿菜,在水里煮,煮到刚好断生,那个口感就是儿菜外面刚好有一点点起绒,像是土豆煮软了,但比土豆的感觉要清新一些,不像土豆那么黏,同时儿菜的内里还是脆的,一口下去,你能够吃到儿菜的全部口感。整道汤是一种类似芥菜科的清鲜味道,我觉得这道菜是对“断生”最好的诠释。如果你煮过了,儿菜的甜味就消失了,跟汤一起喝,这就是一锅冬末春初的味道,一种春天来了的感觉。在四川,儿菜是有很多做法的,我们切成片然后腌制啊,做咸菜啊,炒啊,吃了这道菜回来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接受儿菜的其他做法。
Q毕竟是在精神状态遥遥领先的成都,谈谈你的生活哲学吧。
A我想先讲一个故事。前段时间成都办“喜剧周”,很多脱口秀演员都来到成都,我就给一位工作人员推荐了很多好吃的,不要错过的店啦,包括他们场地附近的小吃一条街可以怎么选,叽里呱说了一大圈。过了几天我去问,有吃到什么好吃的吗?结果她说:我昨天吃了“大米先生”,我在想,要是北京也有就好了。
大米先生是一家快餐店,它就是像食堂一样去打菜,他们是明厨,你能看到大厨在厨房炒菜的过程,但那是我平时绝对不会去吃的东西,因为我们在成都,就算是去吃苍蝇馆子,也一定会选择那种在调味上可圈可点的店,当时她给我说完,我就淡淡地回了一个“噢”。结果后来有一天我正好路过大米先生,我就好奇,她为什么会那么想呢?我就进去试了一下,结果发现,它的菜是可以吃的!不会调味过重、过咸,然后我突然想到,这位朋友也是一个“社恐”,天天工作都很忙,平时不太会像我一样有心情去精心组织朋友们的聚餐,虽然是来到成都,但也可能只是要解决一顿工作日的午饭,那像大米先生这种店,二十几种菜,荤素搭配,还有汤,可能就是目前对她最好的选择。我突然就觉得,每个人对好生活都有自己的定义,没有谁比谁更有优越感。然后我就从大米先生这个事情想了很多,我觉得一开始那个觉得“一个人在成都吃大米先生很可怜”的我,其实很狭隘,当我理解了她之后,我自己好像也想通了,我就又给她发消息,我说我理解你了。这是我近期在饮食上突破自己的信息茧房的一件事情。任何人都能喜欢任何一种生活、一样物品,这得由他本人来决定,就像我们这么喜欢《君幸食》,但也一定会有很多人不喜欢它。我觉得,懂了这个道理,生活就会更快乐。
文编辑韩哈哈
资料提供 受访者
责任编辑:
网址:何雨珈:好好吃饭,也是一种英雄主义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0854
相关内容
何雨珈:好好吃饭,也是一种英雄主义这所大学送出“启程饭盒”:好好吃饭,好好生活
好好生活,就是一种人生态度
好好好,香缇莫也是闯进小品这条赛道了
淡然,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领悟
不在乎,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
自娱自乐,也是一种幸福
【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幸福
彼此间的磨砺,也是一种深切的连接吧?
学会拒绝,也是一种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