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剪”出民族团结花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下,国王、贵族和农民形成了一套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 #生活常识# #历史文化常识#
央广网库尔勒5月30日消息(记者姜茸 通讯员岳思莹)剪纸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至今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自治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传承人杨爱凤家中,墙上、桌上陈列着人物形象、花鸟鱼虫、名山大川等大大小小的剪纸作品,作品造型生动、惟妙惟肖,其中一幅名为《56个民族一家亲》的剪纸作品格外显眼。
剪纸作品《56个民族一家亲》 (央广网记者姜茸 制图)
在这幅作品中,人物身着民族服饰、头戴特色头饰,展现出不同的民俗特色和文化,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构思这套作品的时候,我想通过剪纸展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美好画面。”杨爱凤介绍,为了把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她反反复复修改了好多次,才开始剪,前后一共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最终才呈现出这样的效果。
剪纸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与绚烂多姿的民族形象相得益彰。杨爱凤深入生活、扎根群众,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剪纸创作中,先后创作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陶罐》《欢乐的木卡姆》《麦西热甫跳起来》等反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剪纸系列作品,展现了各民族长期以来团结互助、和睦相处,携手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景象,其作品先后被库尔勒市文化馆、市民俗文化博物馆和学校等单位收藏。
杨爱凤在课堂讲解剪纸技巧资料图 (央广网发 库尔勒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杨爱凤深入周边县市和各街道社区、文化馆、学校等地进行文化互动和剪纸授课,打开了跨地区、多民族的文化传播途径,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杨爱凤说:“每到一处,大家跟我学习剪纸,彼此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今后,我将继续把这些画面融入到剪纸创作中,剪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美好画卷。”
据了解,杨爱凤在库尔勒市文化馆开设的剪纸课程,吸引了不少剪纸爱好者慕名前来学习,罗记红就是其中的一员。51岁的罗记红已经跟随杨爱凤学习剪纸9年了,受杨爱凤的影响,她也喜欢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融入到一幅幅剪纸作品中,用剪纸记录美好生活。
“我跟着杨老师学会了剪纸,还交到了很多朋友,大家坐在一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感情,非常棒。”罗记红说。
一把剪刀一张纸,刀转纸飞间,一个个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山川河流、人物肖像惟妙惟肖。杨爱凤通过自己的剪纸作品,传递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美好祝愿。
杨爱凤在课堂讲解剪纸技巧资料图 (央广网发 库尔勒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把剪刀,几张素纸,杨爱凤用剪纸艺术记录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将热烈的中国红剪刻的入细入微,把对生活的赞美融入一件件剪纸作品中。
“作为自治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传承人,我有义务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融入到生活之中,让更多人喜欢剪纸,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杨爱凤说道。
责任编辑:
网址:非遗“剪”出民族团结花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1179
相关内容
非遗“剪”出民族团结花“铸魂·妙剪生花非遗展”启动仪式在库尔勒市美术馆举办
千年古城山西新绛:“指尖”非遗“捏出”家国情怀
非遗苏绣入妆 花西子发布刺绣限定系列
“龙”腾非遗贺新春
古街兴起国潮课堂 年轻人非遗体验升级
海报︱AI“话”春节——感受不一样的“非遗”年俗
非遗艺术指尖传承 萌娃剪纸喜迎龙年
河北元氏:省级非遗项目东正抬花杠“后继有人”
白鹅潭非遗剧场迎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