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厉害的“碑帖融合”,害处更大,康有为、包世臣误导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4-06-08 17:20

倾听比说话更重要,试着更多地倾听家人的感受和需求。 #生活技巧# #家庭关系处理#

大家一定听过“混血儿”这个词,也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见过这类群体。如果是中西混血,孩子往往五官精致、颜值很高,同时大脑思维也更加活跃,比如“不老男神”费翔,综合了黄种人和白种人的优点,是多少女性的“梦中情人”。

不过,如果是中国和东亚地区某些国家的混血儿,如中日、中朝、中韩等,孩子几乎没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地方。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如果想在面目上有明显的不同,父母双方的差异就得大一些。

而在书法史上,也有一位“混血儿”,那就是“碑帖融合”。很多学书者听到这个词,会觉得“不明觉厉”,如果有谁实现了“碑帖融合”,那应该就是高手了。放眼书法史,也的确如此,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都取法于二王法帖和北朝碑刻,他们水平极高,都称得上是一代宗师。

应该说,历朝历代的书法家都没有刻意偏向于“帖”或者“碑”,而完全隔绝另一方,都在用自己的才华达成碑帖融合和统一。但这种情况到了清代有所改变,以王澍、包世臣、康有为为代表的书法家开始不遗余力的拔高碑刻地位,王澍甚至说出“江南足拓,不如河北断碑”的话。

由于王、康等人在艺坛崇高的地位,导致不少学书者开始只学古碑,而另外一批相对折中的人,选择了“碑帖双修”,他们的最高追求就是“碑帖融合”。

这些人一般选择以二王法帖与秦汉隶碑结合,或者南方法帖与北朝碑刻结合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混血”方式最终的结果就是不伦不类。

民国书法家白蕉就说“碑学之兴,自承帖学之弊。然或矜奇眩异,每致力于石匠所凿之别体讹字,真是妖孽。抑何其无知可笑?书派之分南北,亦犹画派之分南北,仅就大体言而已,实无可截然划分者。如谓欧字用方笔,虞字用圆笔,其谫陋正同。”

他的意思是说,北朝碑刻往往称不上完美,刻工们并没有出色的书法功底,他们在刻字过程中,要么笔画不精准,要么结字有讹误,甚至还用别字,实在称不上完美。后人不知道这一点,反道痴迷其中,结果就是“碑”没学好,“帖”也被带偏了。

白蕉还用现实生活中的虫蛀桃子举例,这种桃子往往甘甜可口,是因为虫子敏感,能分辨好果与坏果。而书法却不能如此,有缺憾的作品还要去学,就容易误入歧途。

我们可以“碑帖融合”,但要灵活取用,以碑增加运笔力道,以帖提升笔画流畅与转笔技巧,而不是刻意用抖笔、颤笔,营造所谓的“刀劈斧凿”和“金石之气”。

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责任编辑:

网址:听着厉害的“碑帖融合”,害处更大,康有为、包世臣误导多少人?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2781

相关内容

听着厉害的“碑帖融合”,害处更大,康有为、包世臣误导多少人?
人间看遍几多苦——康有为的苦感美学
吴磊年初一营业照,“假装都是我包的饺子”好好好你厉害!
精武门被称为教科书的误导,演员的功夫不是演的
“江湖体”书法家,为何爱写夸张的“颤笔”,原来出处在这里!
城主被教主误导,以为母亲被王爷所杀,执意捉拿
邵阳市双清区:当古风雅集遇上端午佳节
艺术开卷|高清放大读碑帖: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
崔行舟重申她是良家女子,并承认是自己误导了她,警告任何人不得再出言不逊…
听着二十年的任贤齐,今日重温依旧感动,那段无法重返的青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