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丨老南通特有端午习俗,哪项流传至今?

发布时间:2024-06-13 10:11

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有驱虫避邪的作用。 #生活常识# #节日习俗#

“五月初五话端阳,端阳佳节闹洋洋。划龙舟,裹粽子,插菖蒲,挂大蒜,焚艾蓬。还贴辟邪符,还挂钟馗啖鬼图。男男女女还喝雄黄酒,一年一度如此过。”这是南通公园为推动民众教育,于1929年所编歌谣《话端阳》开头的一段,描述的是百姓过端午(端阳)节的场景。

1929年《南通民众》杂志所刊、由南通公园编写的歌谣《话端阳》

“五月五,洋糖粽子过端午”“菖蒲作剑蒜为锥,挂在门前驱邪鬼”。每当端午到来,除了打芦叶、裹粽子、贴神符,挂菖蒲、艾草和大蒜,南通人还在屋内烧枯艾、洒雄黄水,以及给小孩涂雄黄、挂百索等。又有《申报》报道,当年南通城的端午龙舟竞渡比较兴盛,“节前五、六日,一般灯彩店以绢布赶扎龙首、龙身、龙尾者昕夕弗停,地方妇孺咸拭目以待,节日争先快睹。”而在古镇石港,也“向有以小舟扎彩,效龙舟竞渡”的习俗,若遇河水浅涸,便“更龙舟而为龙灯竞舞”。

民间端午符之一。悬挂端午符于房梁,以示驱邪,南通乡俗,至今依然。

其实,上述节庆风俗与其他地区基本相同,但另外有些端午习俗,则独具南通地方特色。

一是在端午当天,除了粽子、黄鱼、苋菜等时令食品,南通的家庭主妇还会用粉皮或粉条、韭菜、豆芽、茭白丝加上肉丝、蛋皮丝、小河虾等(所用食材在南通各地并不完全相同),炒拌出一份特色菜——“和菜”(也称“合菜”)。这道菜就地取材,荤素搭配,不仅营养丰富、清爽可口,而且色彩悦目、价格低廉,加之既能过酒又能下饭,久而久之,南通就有了端午吃“和菜”的习俗。至于如今关于“和菜”由来与明代抗倭有关的说法,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佐证,仅能视作传说而已。

另一个习俗不仅为南通城所特有,且民国时期的国内报刊曾多次介绍。

每到端午这天,上午的街市比平常热闹许多,买卖菖蒲、粽子、酒酿等等者,比比皆是。吃过端阳酒后,“男女老稚,咸欣欣然出而游玩,俗名‘踱端阳’。”踱端阳,又称踱端午、踱午,张謇在其端午诗中也曾提及。张謇在1926年端午之日宴客后曾偕乘“星河舫”泛舟西濠并赋诗,内有“路人踱午睨其旁,供人喜笑我则狂”句,且注有“里人过午多出游,名踱午”。而1913年《通海新报》所记:“城南奎楼(按:又称魁星楼),久称名胜,每届端阳,州人之往游者趾踵相接。”说的就是踱午主要地点奎楼(后建成中公园)当天的热闹情形。

1922年的上海《礼拜六》杂志也形象记述过通城踱午片段:“闺阁佳人,青春丽妹,彳亍于道途间,钗光鬓影,裙屐罗绮,辉映成彩,凌波微步,飘飘欲仙,莺声呖呖,闻者心醉。而不肖之徒、无赖之流从中猎色,评头论足,恣意月旦,丑态百出,彼辈竟安然处之,不以为羞。奇哉!奇哉!”面对这一场景出现在素来保守的南通,连作者也忍不住连连惊叹。

关于踱端阳,笔者对1935年《通通日报》的一则报道印象深刻:“昨日为旧历端阳节,商店例于下午停市半日。故午饭后,城南公园路上游人如织。县教育局特利用机会,就中公园展览时人书画,期前向各名家征求,共计收到作品凡二百九十二件。陈列各室,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另又见1924年端午节,通城曾在中公园举办端阳画展,集宋、元、明、清钟馗画像七十余轴展览,张謇也偕友同观。踱午兼逛画展,如此看来,当年南通人的端午,不仅休闲,还挺有艺术气息呢。

“买卖权停下半日,四门铺闭不开门。”或许是约定俗成,又或许是因为居民踱午而没了顾客,端午当天到了午时,通城不论大小店铺,都一律闭门歇业,停止贸易。另据1923年6月沪报记载,因此时正值春收,故端午当天“通城各商号,均纷纷……讨账”。至于讨账成效,曾见1928年有端午节报道,谓当天“商界对于往来账款,循例作一年中第一次之结束。闻各店铺收取之账,成绩大致均佳”。

1923年,上海《时报》有关南通端阳习俗收账的报道

徐海萍(1896—1967,南通市人,通州师范学校第一届毕业生。酷爱京剧,为张謇所器重,曾先后参与筹办伶工学社和筹建更俗剧场等工作。)对这一特色习俗也有描述:除商店和作坊打烊,职工得有半天休息外,“居户男女老幼下午也出门踱午,称为风气。所到的地方,是魁星楼和城北钟秀山,还有些人到南上真殿听振古曲社唱昆腔。及公园建成,五公园便成踱午的地方了。”其实,当天除了各店商停市半日,政府机关等各团体及各学校也都休息一天。由此亦见端午节在通之隆重。

最后一个特色习俗见于1922年所刊《南通端阳风俗略记》,据这位笔名“恨生”者记载,在端午这天的夜间,南通人是家家不留存饭的,究其原因,竟然是源于存饭则“蚊蝇必盛”之说,这显然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说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端午习俗也发生着变化。除了本文开头的歌谣选段,1929年《南通民众》还以“端午雄黄酒,喝了还要涂,雄黄可避疫,辟邪是胡说”等语,奉劝“大家认清楚,坏的要打倒,好的要保护”,即倡导保留龙舟竞渡等纪念活动以及通过焚艾来杀害虫、讲卫生,而对于菖蒲驱鬼、贴符辟邪等,“这种迷信事,劝君切莫做”。

在上述三个南通特有的端午传统习俗中, 唯有吃“和菜”被传承至今,成了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时令小菜。而“不留存饭”与“踱端阳”之俗,或因明显有违科学,或因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早已不存。如今,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南通人,也多未听说过后两个端午旧俗。来源:南通日报 作者单位:南通开发区教育督导委员会 作者:羌松延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系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现代苏州》杂志特约撰稿

责任编辑:

网址:城市记忆丨老南通特有端午习俗,哪项流传至今?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801

相关内容

城市记忆丨老南通特有端午习俗,哪项流传至今?
让古画动起来|龙舟、粽子、石榴、艾草……古画里的端午习俗
在广州永庆坊感受“城市记忆诗意荔湾”
博物馆里过大年!剪纸、老郑州民俗风情图片展唤醒“城市记忆”
平安五彩绳 系出端午情 ——图们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端午活动
来河南省当代艺术馆看《一幅画》,重拾“老郑州”城市记忆
做龙舟、佩香囊、戴五彩绳……在成都博物馆里快乐过端午
做五毒饼、配艾草香囊,民俗专家、老字号传承人解读端午传统民俗
有轨电车遇冷:城市记忆与现实的两难
文化中国行丨赛龙舟、佩香囊……一起感受端午背后承载的家国记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