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黑白线条,摹绘千年风华
摄影风格:纪实、创意、黑白、彩色等 #生活乐趣# #摄影摄像#
原标题:以黑白线条,摹绘千年风华
□ 本报记者 王 慧
87位神仙列队行进,衣袂飘飘,姿态丰盈优雅。近日,步入江苏大剧院共享大厅,人们无不被《八十七神仙图卷》所震撼。这幅精美的国画白描作品,由江苏画家胡宁娜历时一年临摹创作完成,无偿捐赠给江苏大剧院。这份珍贵的“礼物”,不仅是一次临摹传统作品的探索,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致敬。
《八十七神仙图卷》现藏于北京徐悲鸿博物馆,代表了中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整幅画作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纯以线条表现出了87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整幅作品尽管没有任何着色,但却有着强烈渲染效果。因场面之辽阔,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精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而被历代画家奉为圭臬。著名画家徐悲鸿曾两次倾其所有购买此画,并在画卷加盖一方“悲鸿生命”朱印。他认为“世界所存中国画人物无出其右”,在中国绘画史上有能力作此画者,“当不过五六人”。
胡宁娜历时近一年,在原作纵30厘米、横292厘米基础上,放大近40倍临摹此作。画卷上的87位神仙各具神态,表情丰富而深邃,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优雅与宁静。
为何要临摹《八十七神仙图卷》,又为何要放大到这般尺寸?胡宁娜坦言,在自己刚踏入江苏省国画院学画那一刻起,就被《八十七神仙图卷》深深吸引,对壁画的情愫和纯粹想要复原的夙愿,引领着她对这幅画进行抽丝剥茧、“推理探案”,于是在内心深处燃起了想要创作的“火花”。
“放大稿的再临摹,并非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一种复杂的再创作,必须由表及里地深入进去,仿佛考古一般做深度的‘剖析’,才能认真体会和消化原作内质,获取创作灵感。”在创作中,胡宁娜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尽可能还原原作,于是她认真请教了对传统壁画有研究的老专家,亦邀请专业美术理论家来探讨,更请来文学工作者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解读。胡宁娜还查阅各种资料,通过“放大镜”严谨细密地寻找了原作中的细节和脉络,修正了历代摹稿中的不确切和模糊之处,使得整幅画面笔墨遒劲洒脱,根根线条都表现了无限的生命力,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气韵生动”,不仅仅要勾勒出事物的“形”,更要体现出其气韵。因此,创作这样一幅作品,对于画家线描技术的强度、传统功底的深度之要求,是一次考验。创作时,胡宁娜用长短不一、虚实结合、疏密相间的线条,刻画出人物的骨骼、气势与动向,使画中人物生动灵活、栩栩如生。她坦言,用线条来描画人物,创作难度极大,“一根一米多长的长线条,不能一笔一笔地拼凑,而必须用一个墨色连绵不绝地勾画,这需要注意运笔的力度和连贯性。”在胡宁娜看来,线条犹如是建筑的钢架,只有线条画好了,才能坚实地“支撑”住一幅作品。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她精益求精,即便是一根线条略显不足,她都毫不犹豫地重新绘制。
创作过程虽然辛苦,但胡宁娜内心却深感畅快无比,她坦言,自己酷爱传统线描,强烈密集的长线条是她的兴奋源泉。每天早晨起床,胡宁娜便端坐在画桌前勾描,任笔下线条翻飞;她希望有一天,能把整个创作历程中所有的笔记和绘制过程的图片整理成册,以更好地归纳出最切身的体会,让更多热爱中国传统线描的人们,共同向传统学习、向传统探索。
《八十七神仙图卷》自创作期开始,就收获了诸多关切目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曾多次致电了解创作情况,并专门为作品挥毫题字。作品完成后,在多地巡回展出时备受瞩目,有企业家甚至开出高价希望收藏此画。胡宁娜最终作出决定——将这幅作品无偿捐赠给江苏大剧院,以丰富剧院艺术典藏,并为公共空间增添一份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八十七神仙图卷》在江苏大剧院亮相时,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我希望能由此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感知和喜爱,同时,也希望能让到访江苏的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胡宁娜说。
责任编辑:
网址:以黑白线条,摹绘千年风华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440
相关内容
以黑白线条,摹绘千年风华目光炯炯,宇文长安以深情破解困局!风华再现
11个篇章道尽岭南风华,《佛山传》新书现已首发!
《忠州风华》谭卫高影像作品展在深圳开展
威廉凯特纪念结婚13周年发黑白照 旧照新发吓坏网友
“线条之美——吴昌硕书法精品展”在陆家嘴百年雕花楼开幕
黄家驹墓碑已被修复 照片由彩色换成了黑白照
朱棣心中最爱的依然是朱瞻基 朱棣 朱瞻基 大明风华
成博“风华万象”展览月底开展
在这个故事里,黑白两界壁垒分明、无法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