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终于敢做一回「闲人」

发布时间:2024-06-18 17:01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这两年刮起的「新中式」风潮中,茶元素无疑是格外醒目的:

令人眼花缭乱的奶茶品牌、以茶之名的联名营销,以及从各地拔地而起的围炉煮茶小铺......茶文化,是传统的,也是时髦的。

其实,茶文化从未过时,是刻进国人文化基因里的「茶余饭后」。

如今稀缺的,唯「茶心」而已。

在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江南才女潘向黎看来,「茶心即闲心」。

因为茶不仅要沉静从容地泡,还要平心静气地细细品味。而今天的时尚却是快速、速成、动感、刺激。如果是满身焦躁、满心俗务,喝茶也是喝不出滋味、净化不了精神。

今人难享古人之「闲」趣,但谁会不从心里向往「最好不过山间喝茶,闲来无事又过一日」的生活状态呢?闲情难寻、闲心难觅罢了。闲暇之时,还时常生出愧疚恐慌的心病来。

炎夏将至,不如就纵容自己做一回「闲人」吧,躲进山间或书房一隅,翻开这本清凉之书,在潘向黎笔下的衣食住行中,体验慢度生活的松弛与乐趣,独享「清香的日常」。

//

茶心即闲心

没有一种饮料,可以像茶这样,集彻底的平民化与贵族精神于一身了。

说她贵族,是因为古时饮茶十分讲究。茶要珍品,水要甘泉,素瓷雅轩,落花茶烟。有时更要红巾翠袖、纤手捧盏。完全不是寻常人家可以消受的。可是她又是彻底平民的,因为野老村夫也能于树荫下捧一个茶壶,慢慢品尝他们的自制茶。而茶楼里老少咸集,谈笑无拘,共享生活乐趣,发泄胸中怨忿,也是拜茶所赐。

关于茶的诗词、文章可谓多矣。可是茶的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是卢仝所说的润喉吻、破孤闷?还是医学角度的除油腻、驱睡魔?还是茶道崇尚的“清、和、敬、寂”?都是,又都不是。茶的精神,我认为尽在一个“闲”字。

“龙焙东风鱼眼汤,个中即是白云乡。更煎双井苍鹰爪,始耐落花春日长。”——这是春天的“闲”。“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这是夏天的“闲”了。而“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这是历经沧桑的“闲”。“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这是怡然自得的“闲”。

古人实在是懂得享受“闲”趣的。而我们今日,胜古人处固然多多,不如古人处也不如得可怜。在国外常见罐装饮料的广告,都是上班族一边大步流星地赶路,一边胡乱往嘴里倒,倒完了喘口气,道一声:“好喝!”又匆匆而去。原先的创意大概是想表现产品的方便、不耽误时间,可是看得人无端地心烦。那样的忙忙乱乱、毛毛糙糙,实在是于茶格格不入,也只能喝罐装饮料了。

罐装饮料风行也许是合乎现代节奏的潮流,而品茶与今天的时尚却是背道而驰。因为茶不仅要沉静从容地泡,还要平心静气地细细品味。而今天的时尚却是快速、速成、动感、刺激。如果是满身焦躁、满心俗务,喝茶也是喝不出滋味、净化不了精神。所以今天时髦的“成功人士”真正爱茶的并不多,清贫恬淡之士却多茶客茶痴。

今人喝茶,其实不用过分讲究,什么“素手汲泉”,什么“松风竹月”,都不必苛求,只要有一个安静的空间,一段悠闲的时间,就可以体验“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的情趣。只是那“静”“闲”二字,于今却是有些难求。

何处无水,何时无茶,但少闲人、闲心罢了!

//

人世真局促

爱茶又爱诗,读了茶诗无数。最令我心醉神往的,就是这两句了: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

这是苏东坡咏茶长诗《寄周安孺茶》中的诗句。唐宋人饮茶,以茶汤多沫为佳,沫白如乳,所以常用“香乳”“细乳”来指代茶汤,“乳瓯”就是盛茶的茶器。这两句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茶器里的茶汤可以注到十分满,人生在世就有种种欠缺,不可能这样圆满了。或者,进一步:满是茶汤的小小茶杯真是广大,杯外的人世反而狭小局促。但是,这十个字的涵义似乎远不止这些。说不清但能体会到,真是——醍,醐,灌,顶。

茶芳洌洗神,其清入骨,除了实用和享受层面的益处,还有一些精神层面的特殊功能。

有人认为“艺术修养高的人,借助茶的媒介,使自己获得一种特殊的时空感,……取得心理的平静”(王从仁《茶趣》)——这话说到了点子上。

有人则是在桃花源品茶之后,漫步竹径,细雨清风之中,竟觉得说不定在这小径深处,会意外地遇上弃官归田的陶渊明(林子伟《喝擂茶记》)。——茶兴、茶爽,使时空发生了转移。

类似的感觉,苏州人说得更透彻,更天经地义:如果一个人到园林喝茶,有两种状态,一是把园林当成自己的家,二是“觉得园林里是能遇上古人的,或者他们将自己就当成古人了,他在拙政园泡好茶,好像唐伯虎已经到北寺塔了,唐伯虎也是闲来无事,出了桃花坞的门,散着步一路走来……”这是苏州人陶文瑜的版本。这样的异想天开,实在是茶带来的乐趣和幻梦。

说到幻梦,梦与真实的边界有时是模糊的。苏东坡元祐四年(1089)到杭州,作《参寥泉铭》,铭曰:

在天雨露,在地江湖。

皆我四大,滋相所濡。

伟哉参寥,弹指八极。

退守斯泉,一谦四益。

余晚闻道,梦幻是身。

真即是梦,梦即是真。

石泉槐火,九年而信。

夫求何信,实弊汝神。

所谓“真即是梦,梦即是真。石泉槐火,九年而信”,说的是苏东坡亲身经历的一件奇事。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苏东坡任杭州通判,与诗僧道潜(号参寥子)友情甚笃。元丰十三年(1080)东坡谪居黄州,一日夜梦参寥师携诗相见,似乎是一首饮茶诗,醒来后只记得其中两句:“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梦中东坡问道:“火固新矣,泉何故新?”答曰:“俗以清明掏井。”九年后,苏东坡再度来杭州,在寒食那天去参寥子卜居的孤山智果精舍相访,“舍下旧有泉,出石间,是月又凿石得泉,加冽。参寥子撷新茶,钻火煮泉而瀹之”。和九年前梦中情景完全相符,谈诗论茶之梦,九年后居然应验,苏东坡大为惊奇。

茶秉天地至清之气,一般嗜茶之人可以之清心养志,忘忧出尘,忘记身处何时何地何种处境。像苏东坡这样文化修养极深厚、感悟力极强的人,可以借助茶获得非现实的时空感觉,并且通过对人对己的心理暗示将它实现。这可能是这个趣闻唯一合理的解释。

“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只有对茶、对人生都有着最深体验的人,才写得出这样的诗。我认为,这触及了茶饮的终极意义。也可以反过来说,人世真局促,乳瓯十分满。正是因为人世有太多的龌龊,所以需要茶的清洁;正是人世有太多的缺憾,所以需要茶的圆满;正是人世有太多的局限、仓促、无奈,所以才需要茶里的舒缓从容、无边自在……饮茶带来的特殊时空感,是虚幻的,又是真实的,它无限广阔,澄清无尘。

日常是灰败,茶是鲜明照眼。

人生是干枯,茶如秋水盈涧。

现实是暗夜,茶如明月当头。

世道是炎热,茶如清风拂面。

身临其境,似有我,若无我,身外之物化作烟雾散去,似乎天地间只剩下一个我,一盏茶;刚刚找到自己又飘然忘却此身。“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茶烟轻飏,茶香缭绕,茶甘在喉,当此际,说忘也就忘了。

也许,使人们对茶恋恋难舍的,归根结底,不是因为百般功用,不是因为千般风雅,而是这种在短暂的人生、局促的人世中找到片刻自在的感觉。

//

《清香的日常》 | 潘向黎

更适合中国人的疗愈方式

安抚尘世中迷惘的心灵

沉浸式感受生活的禅意

一本生活美学指南,

在衣食住行中体验慢度日常的松弛与乐趣

|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潘向黎的经典散文名篇及部分新作,分“茶”“诗”“好天气”三辑。

作者用其独具个性的方式,将学识与妙悟融合,用灵心与文心共振,在喧嚣尘世中寻访一缕茶香,在现代烟火中品味古典风雅,在行走山川中赏读草木人间,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散发着迷人的清香,为行色匆匆的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慢度日常的生活美学指南。

| 作者介绍

潘向黎,作家,文学博士。现居上海。

出版长篇小说《穿心莲》、小说集《白水青菜》《轻触微温》《我爱小丸子》《上海爱情浮世绘》等,随笔集《茶可道》《看诗不分明》《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等,共三十余种。

获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钟山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奖项。

长江文艺出版社微信矩阵

图文编辑 吴蒙蒙

责任编辑 吴蒙蒙

审  核 阳继波

责任编辑:

网址:读这本书,终于敢做一回「闲人」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5204

相关内容

读这本书,终于敢做一回「闲人」
《清香的日常》《沉默之刃》入围6月“探照灯好书”
5天一本书,全家一起读
清香的夏日 | 荷风,竹露,闲人,诗人重新命名了夏天
哪本书,可以说是你的“人生之书”?
回春丹乐队主唱刘西蒙对保定的少年们寄语:勇敢做自己…
两次泪目,一回因三婶,一回因皇后!嫋嫋渴望的大抵便是这般母爱吧!
7月读书|第一时间读何伟的新书
痴心14年只做一件事,这本书点燃孩童体验世界的热情
小时候和长大了的心态对比 愿你勇敢做自己!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