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京味戏曲的隽永醇厚

发布时间:2024-01-05 04:12

中国的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戏曲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生活知识# #历史#

原标题:感受京味戏曲的隽永醇厚

赵思宇

京味文化中,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广为流传的即是戏曲艺术。由梅兰芳纪念馆原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刘祯先生领衔撰著的《北京戏曲文化》,高屋建瓴,深度挖掘北京戏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从横、纵两方面展开对北京戏曲文化的探讨。纵,以史为主干,由古至今探讨北京戏曲发展演变;横,以论为枝叶,对不同时代的北京戏曲文化现象予以阐释,二者共同展现了北京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从中国戏曲史视角出发

20世纪以来,探戏曲之历史者甚多,学者们以文献与考古之史料建构中国戏曲发展史的整体框架。此外,戏曲受各地方言、民歌的影响,形成了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样式,其流变与演进同样不可忽视。中国戏曲整体发展与地方戏曲演变的关系一直是学界难以突破之瓶颈,特别是对于近现代地方戏曲演变的探讨更是难以厘清。而“京味文化有其所依托的地域而形成的文化特性,也有强烈的国家意识,这是由它的都城地位决定的”,因此《北京戏曲文化》不可避免要探讨北京戏曲所具有的“都”与“城”的双重特征。

于“都”而言,有着中国戏曲发展之整体性;于“城”而言,有着北京戏曲演进之独特性。二者连接着“宫廷内府与民间乡野、城市勾栏与乡村草台、大传统与小传统”等多种文化聚合。在宏大的中国戏曲史视角下洞察北京戏曲的发展与演变,探讨北京戏曲的丰富性、独一无二性,是本书最成功之处。

全书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以北京戏曲演变为重点,描绘出一幅亮丽多姿的北京戏曲文化图景。千百年来,北京由于朝代的更替,不同民族相互融合,不同民族戏曲艺术也在此交融,北京戏曲的多姿多彩即源于此。北京戏曲何而成、成而何,若不从历史之渊源探析,恐怕难以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与价值。著者从宏观视角出发,以辽杂剧、金院本为始,至新世纪的戏曲本体回归为止,深入挖掘其中的京味特色,勾勒出一条从辽南京时期的优人扮戏,金中都时期的院本演出,元大都时期的作家、作品与演员之盛行,到明清时期的京师宫廷演剧与民间演出,20世纪以来的京剧艺术于北京剧坛之鼎盛,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戏曲改革、复苏与京味风格形成的历史发展脉络。在中国戏曲发展大背景下,观照不同历史时期北京剧坛之风貌,探寻南北地域多民族演剧风采之交融,向读者展示北京戏曲寓宫廷正声、文人雅趣、市井风情于一体的京味品格。

探寻地方戏曲文化魅力

地方戏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得人民群众喜爱。地方戏的发展与演变可从两方面来看,其一是由地方土生土长的声腔艺术发展而成的戏曲剧种;其二是外来剧种进入该地,与当地民歌、方音方言结合而成的带有地方色彩的戏曲剧种。北京因其独特的地域性,以致两种情况兼备。前者以北京曲剧为代表,后者以北昆、京梆、京朝派京剧等剧种为代表,二者在北京成长、成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适应北京观众的审美需求,促成京味戏曲的独特魅力。《北京戏曲文化》引领读者感受京味戏曲的隽永醇厚,这是本书最有韵味之处。

一方面,着重挖掘京、昆、梆、评大戏的北京风格、京味特色。京昆大戏谓之国剧,难以称为地方戏曲。但京昆剧种常年受北京文化滋养,自然而然带有京味特色。如京剧《豆汁记》,其京味特色不仅体现在剧名上,在人物语言中表现得更为浓郁。著者认为剧中的金玉奴“在其表述身份的念白中用‘一个杆儿上的’这样的一个北京民间俚语,将金玉奴长期随父亲混迹江湖,不同于久居深闺的小姐的身份恰当地体现出来”。京白外在表现为塑造人物之功,而内在则是千百年来北京市井文化的缩影,这最能在舞台上呈现北京人乐观、豪爽的性格特点。

另一方面,正视以北京曲剧为代表的北京地方戏曲的艺术地位与价值。北京土生土长的戏曲中,最富地域色彩的、最能展现北京市井风情的就是北京曲剧。北京曲剧从满族八角鼓演变而来,由于命名时间晚,较少为学者所重,但北京曲剧所蕴含的京味特色是其他剧种难以比拟的。著者对北京曲剧《烟壶》《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北京人》《黄叶红楼》等作品展开较大篇幅的论述,从地域文化元素、剧种特色建构、剧目探索创新等方面探讨北京曲剧的艺术价值,不但认同北京曲剧能够表现北京市井文化和大众文化,还认同其在回归剧种本体和市场化道路上的新高度。

以时代眼光看北京戏曲发展

21世纪,古老的戏曲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期,北京戏曲人响应号召,积极投入到戏曲精品新作的创作之中,进一步彰显北京戏曲精神,孕育更为鲜明的京味戏曲文化。《北京戏曲文化》一书从古论今,但眼光并未拘泥于以古剧之视角观今之戏曲发展,而是遵循艺术发展规律,以时代眼光看待北京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总结北京戏曲创作经验,探析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与时代价值,以史为鉴,观照未来,指引北京戏曲发展的新方向。

从艺术发展史来看,戏曲受中华美学精神的滋养,根基牢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艺术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近年来人们深入思考的话题。一方面,坚持传统戏曲的本体规律与中华美学意蕴不改变;另一方面,追随时代步伐,创作属于时代的经典之作。北京戏曲人在二者的融合与创新中摸索前行,创作了一批又一批带有时代特色的新作。著者从戏曲本体规律出发,深入剖析新作品的成功与失败。

全书对北京戏曲新作的梳理与批评,不仅展现出京味戏曲剧目的丰富,更对戏曲的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回归戏曲本体、挖掘北京戏曲精神、彰显京味戏曲魅力,是新时代北京戏曲人不断思考的话题。如新编京梆子《定都》《北国佳人》,“这些剧目的取材与风格,与剧种颇能取得和谐一致,而又不乏一些新的探索,特别是考虑新的审美选择和观众群体”。著者在新编戏曲的创作经验中提炼成功之法、总结失败教训,为戏曲创新提供源头活水,促进特征更为鲜明的京味戏曲佳作的诞生,这是全书最鲜活之处。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

网址:感受京味戏曲的隽永醇厚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526

相关内容

感受京味戏曲的隽永醇厚
3.6万观众首博享京味年趣
白敬亭与京味的融合度简直满分!
白敬亭与京味风格融合得如此完美!
博物馆里话端午 走进戏曲百戏博物馆看《西厢记》文化展
小剧场戏曲“百花齐放” 青年戏曲人“尊古不复古”
湖南浏阳:戏曲进校园 传承有“新声”
“戏曲北疆行”满城“梅花香”
梨园映天山 戏曲韵沙湾
疏勒县:戏曲表演进乡村 文化惠民“零距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