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孙周兴×陈直×王俊:少谈意义,要是仍然有意义的困惑,就先扛上一阵
每天花一点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帮助他人,做志愿者服务,这些都能让你的生活充满意义,享受到成就感带来的乐趣。 #生活乐趣# #乐趣#
对于沉思而言,存在始终是最值得追问的东西。/马丁·海德格尔
“我们应该庆祝像陈直这样的奇迹——他们证明了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哲学可以突然中断我们日常生活的进程,让我们产生困惑……今天,我们应该说:让一百个陈直研究哲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摆脱我们不幸困境的出路。”哲学家齐泽克在新书《自由: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中热情洋溢地谈论一个中国名字。
“一个农⺠工译了海德格尔”,陈直的故事带来关注。
他所译的理查德·波尔特 (Richard Polt)《海德格尔导论》由铸刻文化和艺文志联合出版后,对海德格尔哲学深有研究的陈嘉映教授、孙周兴教授、王俊教授与陈直来到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共同聊了聊哲学之于生活仍需的追问:
对于身陷流水线中的工人,或者困于算法之下的外卖骑手,或者拥挤在地铁里的上班族,或者埋首于虚拟世界的玩家,哲学意味着什么?是一种心灵的觉醒,还是一种虚假的出路?
今天我们发布这场分享会的完整版文字实录,试图保留现场谈话的紧张、冲突与诚实。就如陈直阅读海德格尔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要求人从非本真的日常生活中转到在‘畏’中直面自己的存在、在向死亡存在和良知的呼声中的‘本真地生存’”。
为什么读哲学
为什么是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导论》新书分享
嘉宾 / 陈嘉映、孙周兴、陈直
主持 /王俊
#我为什么存在?
如何度过我们有限的一生?
王俊:
今天是关于《海德格尔导论》这本书的分享会。我不知道大家是冲谁来的。首先我们要介绍一下这本书的译者,可能也是大家在这一两年在互联网上经常听闻其名的一位年轻的同志——陈直先生。
他有各种各样的身份标签,其中特别有冲击力的说法就是“一个农⺠工译了海德格尔”。其实译的不是海德格尔,是这本《海德格尔导论》,当然这也不是一本很容易的书。
今天也很高兴请到两位学者,他们也是汉语世界最重要的两位海德格尔的译者。陈直老师译的是《导论》,这两位才是真正的海德格尔译者。首先是著名哲学家陈嘉映先生,还有著名哲学家孙周兴先生。我是浙江大学哲学院的王俊。坦白讲,我觉得大家来,或许不一定真的对理查德·波尔特的这本《海德格尔导论》本身感兴趣,而是更多地是对它的译者陈直先生感兴趣。因为他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面,作为一个非专业的哲学爱好者,投入很多的时间、很多的精力来完成这部译著,所以引起了很多的关注。
我们首先邀请陈直老师来跟大家先分享一下,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件事儿。陈直老师很紧张,所以他还准备了一个稿子。我们给把时间交给陈直老师。
陈直:
感谢铸刻文化、艺文志、上海文艺出版社、单向空间举办的这场新书活动,感谢陈嘉映老师、孙周兴老师和王俊老师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与这次活动,感谢王俊老师的主持,感谢在场和线上的各位老师朋友。
这本书的能够出版主要源自于在 2021 年我作为“读海德格尔的农⺠工”而受到的广泛关注。当时人们非常惊讶,我作为一个农⺠工,在每天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之余,愿意去阅读包括海德格尔在内的一些“困难”的哲学家的著作,并且还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初译了一本美国人写的介绍海德格尔思想的入⻔书。虽然我当时初译出来的译文有诸多的错误,但是人们普遍还是对我的这种“精神”表示欣赏和认可。最开始鲍夏挺老师表示愿意帮忙联系出版,然后铸刻文化的陈凌云老师和王家胜老师表示他们愿意出版这本书,最终由铸刻文化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我在此再次感谢在出版过程中的所有老师。也感谢所有读者老师。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为什么读哲学”以及“为什么是海德格尔”。关于“为什么读哲学”,我想谈些自己的想法。就不说“爱智慧”这些了。我觉得哲学就是一种追问“本质”的学问或科学。对各种事物的本质或最根本的本质的追问或探索,尤其对我们自身的本质、宇宙的本质、存在这个实情的本质的追问。
我认为,之所以人们要追问各种事物的本质,原因在于,我们作为一个在这个世界(和宇宙)中生存 / 存在的人,我们希望搞清楚,这一切到底是什么?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这一切的真正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我们获得了这一切的本质,那么我们就能理解我们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我们就能知道我们自身的各种“为什么”的问题。获得对本质的一些洞⻅至少能够让我们更加透彻地“认识自己”,我们自身能够对自己更加透彻起来。在某些程度上,我们能够更加地理解我们被抛(用海德格尔的一个词)在这个宇宙中的“意义所在”,或者说更加地理解我们被抛在这个宇宙中的“本质所在”,能够更加地透彻地生存在这个宇宙之中,或者我觉得可以说,能够更加光照性地生存。
总而言之,对本质的洞⻅能够使我们更加透彻、更加充分、更加光照地在这个宇宙中生存。这里的“生存”指的是个体性的生存,非社会性、政治性等群体性的生存,是一种比较“独立”“孤立”的生存方式。
以追问“人的本质”这个问题为例。获得对“人的本质”的理解,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加透彻地、根本地、本质性地“度过我们有限的一生”。我们也能够更加理解如下的问题:我为什么存在?“我存在”这个宇宙中发生的一个事件、宇宙中的一个事实、一个事情、一个 Sache,其发生的理由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如此,我们经常会困惑的“人生的意义”问题就得到解决。
活动现场,站立者为陈直
我个人认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对“人的本质”的解释是不太能令人满意的。“我存在”这个实情(Sache)并不仅仅是人类这个物种的基因的一个个体性的表达,更不仅仅是因为所谓的“概率事件”等等,“我存在”这个实情有着更为深刻、深层、本质、根本的含义。我们自身的存在也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具有格外的重要性,“我存在”这个实情本身可能会证明或表明很多东⻄,这些“很多东⻄”包括我们本身的意识和思想会证明了这个世界、宇宙是“存在的”,我觉得可以用黑格尔的话来说,我们自身的这种意识和思想表达、呈现或表明了宇宙本身的自我认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但是宇宙在我们之中认识到自身,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宇宙对自身的认识。至少在我们人的思想中(至于是否有其他智慧生物,有其他更高等的外星人,我们在此不论),宇宙实现了初步的自我认识:宇宙意识和认识到自身的存在性。宇宙因此不再是惰性的物质,不再仅仅是如物理学(天文学)所研究的那种惰性的天体物质,仅仅依靠基本作用力来维持自身的秩序的“无生命的结构”。而是,宇宙本身就是如黑格尔所说的精神(Geist),一种自我认识的思想。
如果存在本身(或不太确切地说宇宙本身)确实是精神性的。那么我们也许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唯有在哲学或宗教中,存在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才能得到更为深入的理解。海德格尔有一句话受到人们的批判,他说“科学并不思想”,虽然他的意思是科学并不“本质性地思想”,并不思考“最值得被思的东⻄”,即并不思考存在。但是没有真正思考到存在,那么人的真正本质也无法被思考,因为人的真正的本质在存在之中,在存在之真理之中。所以,“人的本质”就有远远超出我们生物性、医学、物理学的定义和界定。我也认为,“人的本质”也超出了我们社会性、情感性、主体间性、历史性、时间性等的定义。
以上是我对“哲学”的一些想法,然后我想谈点我自己的一些“哲学经历”。
可能在场的很多朋友都读过一些我在《海德格尔导论》中写的“译后记”,我在那里简单说了一些我为什么走向哲学的经历。在这个经历中,我自身由于物质性的条件的艰苦,因此我受到过很多的挫折和绝望,我不敢说我面对这些挫折和绝望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也许更可以这样说,在面临那么多的不可克服的挫折和绝望中,我只能有些被动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因为除此之外,我没有办法做更多的东⻄,而“坚持信念”是在这样的处境下最可以做到的事情。也许在这些不可克服的挫折和绝望中既被动又主动地“坚持自己的信念”也是⻬泽克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出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在我们面临着各种绝望的处境时,当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自己的周围环境时,不得不处在某种艰难的处境时,坚持自己所坚持的信念至少是一种“内在的出路”——如果不是完全的“出路”的话。
陈直拍摄的厦门招工广告
我的经历不是一个“励志故事”,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励志故事”,我没有从坚持学习哲学中获得所谓的“阶级上升”、“阶级跨越”——这是“励志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在《海德格尔导论》的“译后记”中说,最开始是我对我自身的感觉、情绪、思维等心理现象的“本质”的困惑引导我走向哲学。“为什么我会有感觉?”“为什么我会有意识和自我意识?”“为什么我有情绪?情绪是什么?情绪的本质是什么?”“我的思维与语言、文字的关系是什么?”这些可能是心理学的问题在那时让我困惑不已。我时刻都在经历这些心理学的现象,但是我却对这些现象是什么以及本质茫然不知。
所以我开始找有关心理学的书来阅读,《普通心理学教程》等这样的书确实让我知道了更多的心理现象及其一些分类结构,但是这些心理学的书并不能解决我的困惑,我的问题是,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而不是这些现象如何分类,如何描述,如何在神经、头脑中的运作方式,也许,即便自然科学能够在原子层面找出某个情绪的发生机制,能够全流程地知道我此刻绝望的情绪是如何在原子层面运作发生的,但是,可能这样的全流程的描述(这样层面的描述也许至少要几个世纪后人类才有能力去进行,甚至人类永远都无法做到这样级别的详细描述)依然不及克尔凯郭尔在 19 世纪写的《致死的疾病》对“绝望”的描述更加有揭示性、启发性和光照性。
所以那时,我是对心理学比较失望的。关于“思维与语言关系”的问题,我找了些语言学的书来看,但是我也没有找到相应的解答。那时我想,也许,是时候跟这些学科说再⻅了,我要去读那些研究“真正本质”的学科的书,因此我开始阅读哲学著作。
关于“为什么读海德格尔”的问题。从我个人来说,我读他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对“终极问题”(为什么有存在而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深刻的思想。如果“哲学是一种本质的科学”,那么很显然,哲学的“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存在的本质”的问题。不管是人的本质,还是原子的本质,还是宇宙本身的本质,这一切都要有个前提,即它们是存在的这个事实,所以“最本质”的问题是:存在本身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有“存在”?我认为宗教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比如印度教的人说,一切的本质都在于“梵”之中,但是“梵”本身的存在是如何发生的,是如何来的?
关于这种“终极问题”,或“终极为什么问题”。在很多人看来,至少人类是没有办法理解和解决的。海德格尔自己也可能是这个看法,所以他说存在是“神秘”的。而且他对这个所谓的“终极问题”,或者海德格尔自己说的“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也有些消极的看法,认为我们要为我们的“为什么”的追问设定一个界限,我们不能无穷无尽地追问下去,面对这个深不可测的神秘的存在,我们只能保持敬畏,或者“庆祝”这个事实。并且,对任何“为什么”的追问,都预设了我们对存在本身意义的一种理解,“存在之意义问题”或“存在之真理”问题必须作为先行问题而被追问。
除了这个“终极问题”,海德格尔作为一个被公认为的“存在主义者”,他对人之存在或者说,对“人的本质”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要求人从非本真的日常生活中转到在“畏”中直面自己的存在、在向死亡存在和良知的呼声中的“本真地生存”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我阅读海德格尔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直打印的《海德格尔<形尔上学导论>指南》
“人的本质”或“人的存在”到底是什么?人如何才能根据“人的真正本质”去明确地生存?海德格尔(尤其是他的后期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解决方案。站立在存在之真理之中;作为存在的守护者;居住在神圣者之近旁,等等。我认为都是海德格尔对我们应该如何更根本地、更透彻地生活在这个世界或宇宙中的理解。
以上即是我根据这次活动的两个主题想说的内容,再次非常感谢在场的和线上的所有朋友老师。谢谢。
#做哲学不是想教给别人什么,
是解决自己一大堆的困惑
王俊:
谢谢陈直老师。现在叫陈直老师是对的,因为他现在是在河北的一个政法职业学院里面工作,确实是老师,不过可能不上课,只是编刊物。
刚才陈直老师分享了他自己的一些人生困惑,以及为什么会去关注哲学,关注海德格尔。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当你有很多人生困惑的时候,其实你有很多的排解的办法,为什么会去读海德格尔?第二个问题是:你读完海德格尔之后有没有解决你人生问题?这两个问题你可以待会儿再回答,我知道也许⻢上叫你回答会有点为难,所以你可以再考虑一会儿。
刚才我忘了一个环节,就是出版方和书店让我先推销一下这本书,就是陈直翻译的这本《海德格尔导论》。
《海德格尔导论》封面
理查德·波尔特是现在英语世界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个海德格尔的研究者,这本《海德格尔导论》在研究界来看还是一个非常有水准的,照顾得比较全面的导论性著作。他这本导论的重点仍然是《存在与时间》,最后一章写到了晚期的海德格尔。
陈直在翻译的时候,实际上波尔特还为中译本做了一点扩充,增加了一些关于海德格尔和纳粹关系的新的评论,还专⻔为中译本写了一个前言。所以我想这本书还是比较有分量的,不管是对研究也好,还是作为一般的阅读、入⻔的阅读也好,我想都是居家旅行必备的一个产品。
我看书店⻔口放了这本书卖,还放了一些孙周兴老师的《以创造抵御平庸》,其实应该放《存在与时间》的,还应该放上孙老师翻译的三十卷的《海德格尔文集》,这套书不是说必读,而是家里应该要有。你们家里装修好了,书架上应该放一套《海德格尔文集》。
我经常讲这句话,有的书有没有其实是个品位问题。比如说陈嘉映老师翻译的《存在与时间》据说销了 20 多万册,但刚才老孙老师说,他觉得汉语世界大概从头到尾读过的不会超过 50 个人。很多人是拿来放在家里面的,这个代表你的品位问题,读不读其实是个时间问题。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会有时间拿来翻一翻,所以我觉得像这本书,《海德格尔导论》,你拿着在地铁上面读还是挺酷的一件事情。好,这就算我推销过这本书了。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请两位资深的海德格尔译者陈嘉映老师和孙周兴老师来谈谈。嘉映老师其实是汉语世界里面系统性翻译海德格尔最早的一位。当然之前有一些零星的翻译,但《存在与时间》的中译本,最早是由陈嘉映老师和王庆节老师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一起翻译出来的,是二位第一次把《存在与时间》引入到汉语世界。
责任编辑:
网址:陈嘉映×孙周兴×陈直×王俊:少谈意义,要是仍然有意义的困惑,就先扛上一阵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5442
相关内容
陈嘉映×孙周兴×陈直×王俊:少谈意义,要是仍然有意义的困惑,就先扛上一阵格非×陈嘉映:人生的偶然与必然
王俊凯与易烊千玺,周冬雨携手陈飞宇,再加上刘昊然、董子健和陈学冬共聚一堂
当今京剧麒派领军人陈少云在沪收徒,一张剧照一枚印章里的师生情缘
海德格尔文集30种,了解这位西方重要的思想家 | 纪念海德格尔逝世48周年
对于陈晓的表现有些许困惑……
陈少云表演艺术研讨会自述:麒派于我是矢志不渝的信仰
陈嘉桦,也就是 Ella 陈嘉桦,尝试模仿伍佰老师的歌声…
陈映芳:作为修辞方式的“作为……的……”
《解释鸿沟》里有一种坦诚而信任彼此的交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