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变奏的余音——长篇小说《苹果红了》读后
将柠檬汁涂抹在切开的苹果上,可以防止苹果氧化变色。 #生活常识# #生活建议#
津子围的长篇小说《苹果红了》,近日由沈阳出版社与作家出版社联袂出版。这是横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及新时代大背景,描写辽南城乡巨变的一部小说,是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的一部作品。
小说以一家三代的生活为场景,以种植苹果为意象,以真善美追求为主线,摹画了一幅人间正剧。它带给读者的,是厚重的家国情怀,是原生态的生命交响。本色再现的时代特征和性格鲜明的人物群像,构成了独特的多重变奏的余音,令人回味不已。
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变奏。地域性是文学创作的原点。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有言:“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历代文学创作,都得益于江山之助。小说开篇:“初伏天的风是懒散的,像被什么催促着,不得不动起来,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漫不经心地掠过沥青路面、街边绿化树和楼房反射着阳光的玻璃窗,以至空气中的水汽也是燠热的。”由此拉开了辽南乡土风情奏鸣的序幕。辽南是富产苹果之乡。地处渤海之滨的鹿鸣山乡山顶村,世世代代见证着苹果花开花落、果实飘香,积淀成别样的乡愁。正如作者所言:“一个街区有一个街区的味道,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味道,那些味道往往会留在人的记忆里,具有时间和区间亲切分割的作用。”对于从山顶村走出来的一个家族,他们生活的南山街,与苹果这种植物有着难以割舍的精神脐带。在小说行将结尾处,母女的一番对话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女儿雪芳说:“大姨和大舅,包括你和老舅,都想在城市里有自己的位置,都想把根儿扎牢一些,所以才努力去奋斗的。”母亲梅子怼过来一句:“那你呢?把根儿扎在山顶村?”雪芳答道:“至于城里还是山顶村其实都不重要,关键是要看,心在哪儿扎根才重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说文学创作的视野仅仅囿于狭小的一片天地,远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它只是民族的一叶散在的文化碎片而已。也就是说,只有把地域性嵌入到一个民族的绵延不绝的风尚之中,它才会有产生共情的生命力。在法国批评家丹纳看来,每种艺术的品种和流派只能在特殊的精神气候产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元素。小说《苹果红了》,正是从辽南地域出发,在刘宝贵一家三代人的命运交响中,折射出中华民族在百废待兴中艰苦卓绝的奋斗,在改革探索中无怨无悔的付出,在新时代大潮中守正创新的风云际会。
故事性与艺术性的变奏。长篇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故事以情节和人物刻画取胜。《苹果红了》将一家三代人不同时间发生的故事,置于同一空间结构中交错叙述,彼此又内在相联。老爷子刘宝贵,是一位三十多年的部级劳模,以他的工时计,提前十多年就跨进了新世纪。他一生的奋斗,就是走出那个盐碱覆盖的山顶村。他觉得正直是做人的本分,把工作干好是生命的价值。人老了,也有老的麻烦和难心。从岗位上退下来,他直至90多岁依然耳聪目明,为儿女操碎了心,为此还做了三次心脏支架手术,依然在救危扶困中发挥余热。在一次成功组织邻居扑救小楼火灾之后,在接受电视采访时他依然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工装。第二代主人公梅子,兄弟姊妹四人一起在“一只苹果分四份”的困难中走过,组建不同的家庭。大哥有些懦弱,自私;大姐有些强势,凡事总是考虑自己;弟弟小革子则不成器,一波又一波地惹是生非,一次又一次把亲友拖进风口浪尖。而她为了培养孩子、照顾老人,宁愿牺牲爱情,不仅不被老父亲理解,也总是与女儿产生隔膜。市场经济初期,弟弟小革子的沉浮,以及与他纠葛的女友小朵、马燕,他们没有初涉社会的稳重,大胆而敢闯,因此付出了青春的代价。第三代的主人公,也是作者塑造的近乎完美的典型人物雪芳,“海归”之后,经过短暂的迷茫与困惑,毅然决定回到姥爷的老家平顶村种苹果。围绕在她身边的,是男闺蜜诚磊、若影以及不期而遇的网友蜘蛛大侠、外号“水豚”的胖姑娘关紫萱,等等。他们起初不被上代人理解。在小说每一章节的家庭聚会中,围绕着赡养老人、小楼拆迁、购买原始股、误入传销陷阱、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一系列矛盾,四兄妹不停地斗嘴,刘宝贵老人总是要断喝一声“吃饭也堵不住你的嘴”,却往往是怒而不威。人物之间的对话有亲情,有私利,生活气息浓郁,令读者一再体验到东北二人转的风趣。
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当然不能满足于故事的生动,它总会贯穿一些意象,而且很巧妙地把它嵌入到平常之中。小说全篇共计十五章,每一章都围绕“苹果”命名,赋予苹果以不同的意象,把故事层层递进、波澜起伏地连缀成篇。小说以“水晶苹果”开局,寓意着平安。在不同的章节里,苹果是爱情之果,是嫉妒之果,是智慧之果,是青春之果,是艺术之果,总之是丰富多彩之果。“正如塞尚在油画创作中大量使用蓝、绿和靛色来起稿和铺色,因此他画的苹果会带有一种蓝色调,但那只是色调,并不是说苹果是蓝色的。”正说明“苹果”有着不同的意象。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也运用了大量的艺术语言。比如刻画既热心又有私心的老齐太太:“后窗投进来的光线正好照在她的鼻子下,嘴唇翕动十分清楚。”刻画佛系少女关紫萱,说她“有种憨直的亲和力,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刻画梅子和乔老师之间的暧昧关系:“乔老师望着梅子的眼睛,梅子也望着乔老师的眼睛,他们都没说话,都清楚地看到对方瞳孔里的无奈和忧伤,并且,对方眼睛里的液体在一点儿一点儿地增加。”
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变奏。小说的厚重貌似在它的题材上,实则在于历史的跨度和时代的维度。托尔斯泰指出:没有人和人类生活,便没有科学和艺术。任何艺术潮流,都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艺术家的任务不在于无懈可击地解决问题,而在于促进人们热爱丰富多彩的永不枯竭的生活。历史性和时代性,犹如镜子的两面,一面能照见自己,而另一面则是在为照见自己做着准备。“刘宝贵在小楼生活了40年,4个子女在这里出生成长,大儿子跃进结婚,老伴儿房桂琴去世……刘宝贵也由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变成了耄耋老者。两间阴暗甚至有些潮湿的小屋,曾经挤过一大家子人,这里承载了刘宝贵大半生的苦恼与快乐,小屋仿佛是一位见证者,在斗转星移的岁月中默默注视着刘宝贵一家,并通过这一时间‘隧道’将已知和未知连接在了一起。”历史纵向的故事,无疑为书写新时代打下了伏笔。牛顿苹果公司成立了,新时代青年雪芳的这一标新立异之举,牵扯起一家三代的前世今生。对于新时代的的青年人,或许选择创业要比创业过程还要艰难。因为选择的空间自由了,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大大增加。而一旦开启了创业的征程,他们走的已经不是上一两代人走过的路。他们置身的是数字经济,面对的是数字场景,探求的是科学方法,践行的是生态理念,发展的是绿色产业。这些元素组合的新时代图景,正是雪芳们的成功密码,也是“苹果红了”的最终寓意。新时代铺就的创新之路,使三代人站在了生活的同一赛道上。踔厉奋发的青年人,不仅赢得了上一两代人的理解,也因此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然而,创业之艰对人生是一种考验,守成之难的考验,一点儿也不亚于创业之初。成功之后,“自豪感和虚荣心一股脑儿地冲上了头顶,加上身边人的恭维,雪芳不免有些飘飘然。”在场面上,雪芳“谦和中多少隐含着骨子里的傲慢”,而她的那些同行者也“觉得十分有面子”。但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仓储库出了问题,西塘盐碱池的果树也出了状况,入冬前栽植的果树出现了大面积枯萎现象。这样算下来,牛顿苹果园的损失就不是小数目了,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成功永远在路上?或许也是让苹果不再腐烂,永远保鲜,“苹果红了”的更深一层寓意。
(本文作者闫缜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沈阳市文联副主席,现任沈阳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文艺报、辽宁日报、沈阳日报、《芒种》《鸭绿江》《诗潮》《青岛文学》《海外文摘》《散文百家》《辽河》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著有《多元视角下的文化现象》《走进读书空间》《唠叨与碎片化》《易辞别裁》等文化随笔集。)
责任编辑:
网址:多重变奏的余音——长篇小说《苹果红了》读后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8760
相关内容
多重变奏的余音——长篇小说《苹果红了》读后“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出新品,《苹果红了》聚焦祖孙三代生活变迁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推出《苹果红了》
《苹果红了》
苹果上的蘑菇是什么?
盛宴变奏为激烈角逐,别具一格的趣事连连张凌赫与赵今麦…
长篇小说《春度龙岗》研讨会在四川凉山会理召开
感觉整个人都肉眼可见的变红了 可恶的美颜!
万众瞩目!下周WWDC 苹果(AAPL.US)要放哪些大招?
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日本电视台中国籍男性播音员改动原稿播读后遭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