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剧种“云上”觅知音
参加音乐会、艺术展览或戏剧表演,欣赏各种艺术形式。 #生活乐趣# #社交互动#
内乡宛梆剧团线上直播现场。 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供图
姚剧演员参加“阿拉非遗汇”演出活动。 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供图
汉调桄桄中的“凳子功”。 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供图
在戏剧界,“天下第一团”的说法源自1992年原文化部艺术局组织的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意味着参加此次展演的院团是本剧种仅存的一家国有院团。
近日,抖音直播携手8家稀有剧种国有院团发起“天下第一团”非遗直播周活动。活动期间,8家院团连续5天带来70部经典大戏展播,涵盖道情戏、宛梆、汉调桄桄、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新昌调腔、姚剧等稀有剧种,累计吸引超过6420万人次观看,展现了稀有剧种的独特魅力。
“云端”直播好戏连台
“偃旗息鼓进中原,辉兵奇袭铜台关。天赐良机操胜券,俘获宋王弹指间。”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的直播中,河南省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演员上演了一出《铜台关》。一桌两椅的舞台设计,雄浑激昂的唱腔,配之宛梆主弦(梆胡)滑音演奏发出的“唧唧”声,演员们演绎了一曲杨延景与柴郡主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在直播间搭起的“云戏台”上,稀有剧种国有院团纷纷亮出“压箱底”的绝活儿。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带来折子戏《挂画》《拾玉镯》,通过呈现剧中人物挂画、洗脸、试衣等生活场景,展示了“椅子功”“踩跷功”“四肢并用转手绢”等多种汉调桄桄绝技。河南省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为线上观众带来《王钝》《王金豆借粮》等剧目,展示了国家级非遗剧种太康道情戏的帽翅功、髯口功、弹舌音。
“弹舌好牛”“血脉觉醒了”……精彩的演绎引得直播间网友称奇叫好、频频互动,“两位的唱功太棒了”“英姿飒爽,国风戏韵”“百看不厌”“从此爱上戏剧”等弹幕不时刷屏。精彩纷呈的剧目在“云戏台”上收获了不少新观众,觅得新知音。
如今,越来越多剧团正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开辟线上“第二舞台”,通过“线下演出、线上演播”的方式拓展演艺新空间,助推传统戏曲创新传承。据《2024非遗数据报告》,截至2024年6月1日,已有50个稀有剧种国有院团入驻抖音,一年里带来了871场稀有剧种直播。
线上演出的热度为包括稀有剧种在内的非遗艺术院团带来了新的生机。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平均每天有5.3万场非遗直播,平均每分钟就有37场非遗内容开播,场均观看人数为3534人。在“云端”的助力下,听戏正逐渐成为新潮流。
线上演出收获关注
宛梆是河南省内乡县的地方传统戏,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其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发音高亢,风格独特,尤其是女声唱腔的高八度呕音花腔犹如鸟鸣,堪称一绝。但20世纪90年代前后,宛梆面临着“无人演、无人看”的难题,发展陷入困境。当时的宛梆演员只能靠在农村红白喜事上的演出维持生计。为了生存下去,演员们一起装卸车、搭舞台,冒着风雨也要下乡演出。
“深冬时节下乡演出,我们头发上的汗水都结成了冰,但那时候并不觉得苦。”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武新建说,“宛梆情结”将剧团紧紧凝聚在一起,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演员们始终坚守在表演一线,齐心守住了“宛梆梦”。
现在,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抖音账号已拥有4.7万粉丝,剧团不仅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展示剧目,分享演出的台前幕后,还会发布“宛梆戏讯”,吸引更多观众到现场观演。
在“青栀子”的直播间,一位戏曲演员身着日常服装,面带戏妆,在大巴车上开起了直播。车外的戏台上,一出《扈家庄》正上演。只见“青栀子”一边与网友线上互动,一边解说剧目,“如果是昆曲唱的就是《水仙子》,因为这一段不是桄桄的唱腔”,有时她还会即兴唱上两句。这位“青栀子”,就是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的青年演员李雅芝。
10年前,汉调桄桄曾面临失传的境况。为了生存,李雅芝和她的同事最忙的时候往往一天需要演三四场,一场一小时打底,风雨无阻。
为了让汉调桄桄被更多人看到,2022年,李雅芝开设了抖音直播号“汉调桄桄·青栀子”,如今已经积累了1.6万粉丝,点赞量26.9万。借助短视频和直播,汉调桄桄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探索多元发展路径
戏曲传承,既要拓展演出空间,更要创新内容编排。只有找到更多年轻观众,传统戏曲才能在今天真正“活”起来。
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挖掘故事,助力稀有剧种贴近观众。“目前,姚剧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与姚剧聚焦当下、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创作理念密不可分。”浙江省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黄利明介绍,剧团一直坚持每三年创作一部新剧目,比如近几年创作的现代戏《浪漫村庄》《乡村心事》等,结合乡村生活实际,让观众共情共鸣。
此外,为了适应网络传播特点、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戏剧,稀有剧种国有院团的演员们也各显神通:汉调桄桄的演员将刘耕宏的毽子操与桄桄元素相结合;广东省海丰县白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吴佩锦把戏曲选段录制下来,并制作成KTV版本;姚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员胡湛用余姚话改编热门歌曲《上春山》……这些创意都收获了网友的喜爱。
在院团积极“触网”的同时,互联网平台也发挥资源优势,助力稀有剧种传承发展,实现平台与院团的“双向奔赴”。此前,抖音直播已推出“DOU有好戏”计划,通过优化产品能力、加强流量扶持、打造线上节目、提供专业培训等方式,重点扶持濒危戏曲剧种的院团和演员。
短视频和直播帮助院团和演员收获了热度,也增加了收入。《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抖音直播打赏一年间为超万名稀有剧种演员带来新收入。过去一年,获得打赏收入的非遗主播人数年增长25.63%。“直播打赏的外溢效应对于传统、濒危的艺术类目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彪认为,直播助力濒危剧种再现活力,有助于演艺生态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
从传统戏台到线上舞台,稀有剧种国有院团探索非遗活态传承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谈起多元发展新路径,黄利明说,院团根据演出场景,将经典姚剧剧目改编成了不同版本,比如“进校园”版、剧场版、简装版,让不同观众群体更好地看到、了解、喜欢姚剧。
正如各家院团负责人及演员所说,只有更多人爱上戏曲,传统戏曲文化的星火才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蒋欣雨 徐嘉伟)
责任编辑:
网址:稀有剧种“云上”觅知音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9810
相关内容
稀有剧种“云上”觅知音让古老的稀有剧种找到新舞台新观众
“赛博唱戏”:稀有剧种从地方走向全国
《白字戏音乐研究》:解密稀有剧种音乐唱腔的独特魅力
古乐觅知音 香港与内地国乐名家同台演奏
东西问|郝建文:尘封2300余年,中山篆何以海外觅知音?
汕尾渔歌、稀有剧种 熏陶出我的音乐感
“高山流水遇知音”新春古琴音乐会 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抖音“天下第一团”非遗直播周落幕,超6420万人次在线看戏过端午
稀有资料,1938年中国军队击败日军真实影像,众多镜头首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