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译者朱莹琳:是什么造就了荷兰的“黄金时代”?
收藏音乐专辑的秘诀是什么? #生活乐趣# #收藏#
原标题:专访译者朱莹琳:是什么造就了荷兰的“黄金时代”?
朱莹琳 受访者供图
荷兰共和国,函套书籍效果图 主办方供图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洼之国”,同时它的博物馆的密度非常高,据统计全国共有高达一千座以上的博物馆。据资料记载,荷兰在16世纪前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到了1568年爆发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1581年北部7省成立荷兰共和国(正式名称为尼德兰联省共和国),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后,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17世纪曾为海上殖民强国,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各方面均非常发达,被誉为该国的“黄金时代”。
▲红色部分为尼德兰地区,该地区为低洼地带
那么何为“黄金时代”?据光明日报刊登的《17-18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终结》一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信美利分析,黄金时代”这一概念最初或由莱顿大学客座教授P.L.马勒在1897年提出。他强调,联省共和国(以下习称荷兰)这个领土狭小、人口稀少的国家在17世纪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繁荣”。然而,从17世纪后期开始,荷兰的“黄金时代”逐渐走向终结。对于其终结原因,历来史家颇多议论。
近期,英国著名学者、作家、历史学教授乔纳森·伊斯雷尔创作的荷兰共和国史作品《荷兰共和国:崛起、兴盛与衰落 1477-1806》历经近28年,首次翻译引进中国大陆并出版。
本书详细讲述了15—19世纪荷兰共和国从酝酿到衰落的全过程。乔纳森·伊斯雷尔作为众多历史专业奖项的获得者,他对历史脉络的把握与解析,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复现让作品超越枯燥记录本身,让读者能够近距离跟随文本,体会时代激情。搜狐文化也专访了本书的译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朱莹琳,分享翻译这部著作的过程。
搜狐文化:您翻译《荷兰共和国:崛起、兴盛与衰落 1477-1806》的契机是什么?
朱莹琳:当时天喜文化正在发掘人文社科这方面的选题,引入了不少优质的图书,其中就包括《荷兰共和国》。我之前在看启蒙运动相关内容的时候了解到乔纳森·伊斯雷尔,是个严肃、高产、颇有影响力的学者。他职业生涯前期研究的是荷兰和早期殖民帝国。另一方面,荷兰在商业社会兴起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国内鲜有像《荷兰共和国》这样全面、细致介绍黄金时代的荷兰的学术著作。所以当时看到这个题目时,我自己很感兴趣,想尝试一下。也感谢天喜把这个机会给我。
搜狐文化:作为《荷兰共和国:崛起、兴盛与衰落 1477-1806》的译者,您对这本书的语言有什么体会?
朱莹琳:本书原文喜欢使用长句子,同时又清晰、流畅、典雅,是英语学习的好材料。这也是伊斯雷尔作品的特色。所以在翻译时,我也尽量往这方面努力,希望保留原文这种比较舒适的阅读体验。不过翻译过程也不可避免地改变原文的一些特质。
搜狐文化:您觉得荷兰的黄金时代——荷兰共和国时期给您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16世纪的阿姆斯特丹 图:Wiki
朱莹琳: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光怪陆离、野蛮生长的景象。荷兰黄金时代让人想到的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繁荣和辉煌,一种开放、宽容、和谐的状态。这很容易让人忘记,荷兰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应对反西班牙战争的生存危机,以及先后来自西班牙和英格兰的经济封锁和竞争。而荷兰本身地域狭小,内部各方势力也是在矛盾中妥协。她一直顽强地夹缝中找出路,拼凑出了新颖奇幻的拼图。以荷兰著名的海上贸易为例,她在欧洲和西印度的行动遭到西班牙严厉打击,于是转而将关注点放在东印度。在经营东印度贸易的过程,荷兰设计出了新组织形式——联合东印度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位于孟加拉的工厂,图:wiki
朱莹琳:一方面,它是由政府颁发特许状的垄断企业,带有浓重的专断、暴力的色彩。另一方面,它是联合股份制,董事会成员由几个分公司成员构成,并极力防止阿姆斯特丹分公司一家独大。这又体现出荷兰的商业、联邦色彩。黄金时代许多领域都是这样的试验场,新旧交融,充满生命力。
搜狐文化:这本书介绍了荷兰共和国时代思想、文艺、科学等领域的名人,您觉得哪位艺术名人对您启发最大?
▲ 图为《弗兰斯·哈尔斯自画像》,目前收藏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维基百科 图
朱莹琳:荷兰共和国时期在智识和艺术领域群星璀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肖像画家弗兰斯·哈尔斯。他的画作通常展现的是动态和欢乐的人物,生动展现出当时荷兰各个阶层、群体的面貌。其中,我更感兴趣的他受委托而为城镇民兵和摄政官创作的群像画。它们记录了荷兰当时颇具代表性的城镇生活。1616年,他创作了自己的首幅大型群像画《圣乔治民兵军官宴会图》(The Banquet of the Officers of the St George Militia Company)。
▲ 图为《圣乔治民兵军官宴会图》
它是哈尔斯自身事业,也是荷兰群像画的一次突破。画像生动刻画了12名生气勃勃军官,他们的肩带和旗帜则是代表着哈勒姆城的红白橙三色。而1664年,哈尔斯去世前不久创作的《养老院的女摄政官》(The Regentesses of the Old Men's Almshouse)则色彩黯淡,与早前画作相比,人物表情、动作僵硬。这些改变反映出的可能是创作意图的不同,也可能是荷兰社会环境和作者心境的改变。
搜狐文化:朱老师您本身也是研究欧洲史方向的学者,您能谈一谈荷兰共和国时代的政治创新都有哪些方面?
朱莹琳:反西班牙大起义开始后,荷兰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一连串渐进的变化。首先,她从君主领地,变成了共和国。但荷兰并非一开始就打算废黜国王。他们曾寻求英格兰女王和安茹公爵的庇护,但最终未果。1581年的《誓绝法案》宣布断绝与西班牙国王的关系;而西班牙到1648年才承认荷兰的独立地位。
▲图为1648年的欧洲
随着君主的缺席,荷兰的权力安排出现相应变动,但通常是职权改变而称谓不变。主权掌握在总三级会议和各省三级会议手中:前者由各省代表构成,但荷兰省由于分摊了绝大部分的税额,因而在其中享有更大话语权;后者则由地方贵族和城镇代表构成,城镇代表则通常是地方权贵。换言之,这些三级会议具有一些咨议和自由的色彩,但民主性很有限。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去中心化、有地方主义色彩的权力结构,各省移交给国家的主权有限且争议不断。各省的独立性源自中世纪,但共和国时期,荷兰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就国家主权与省主权的关系进行了相当精彩的理论探讨。这个话题因而变得更为有趣、更具现代性。
大起义之后,执政由国王任命改为省三级会议选举。而实际上,各省执政的位置分别掌握在奥伦治家族和拿骚家族中手中。到1747年,威廉四世成为七省执政,并宣布各省执政由奥伦治家族世袭。执政是军队统帅,实际权力很大。各省之间的冲突、执政与三级会议之间冲突都是荷兰政治舞台上的常见剧目。
搜狐文化:翻译《荷兰共和国:崛起、兴盛与衰落 1477-1806》过程有什么特别体验?哪些很打动你?
朱莹琳:最特别的体验是这本书相当厚重,涉及大量专有名词,翻译周期长,期间译者和编辑的工作量都很大。为了本书的顺利出版,历任编辑都很尽责,并且编辑与译者沟通、配合密切。为了争取时间,前期翻译和编校前后脚推进,边翻译边审校。处理起来比较麻烦的地图很早就先行送审。后期编辑也是耐心、细致地对这么大篇幅的稿件进行多次审阅,并且就某些修改与译者仔细核对、沟通。翻译和审稿的过程非常艰辛、磨人。而编辑尽职尽责,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为这个过程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搜狐文化:朱老师,后续您有哪些创作规划?
目前没有确切的规划,先抓紧毕业。翻译方面遇到内容和时间合适的会考虑。
责任编辑:
网址:专访译者朱莹琳:是什么造就了荷兰的“黄金时代”?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3011
相关内容
专访译者朱莹琳:是什么造就了荷兰的“黄金时代”?李盈莹赛后采访谈朱婷:非常感动再次与朱婷同台竞技
专访叶嘉莹:走过百岁人生,最大收获是与诗词为友|大道①
“这场家门口的音乐盛会太难得。” 专访钢琴评论家、教育家朱贤杰
定格一段荷兰华人女性的历史(侨界关注)
极致的热爱造就极致的癫狂
【东西问·人物】促中法友好,蒲皓琳的多重人生
迎娶荷兰姑娘,婚礼现场“洋媳妇”改口
国内首次结集出版 《乌利茨卡娅作品集》译者分享会在京举行
蓝盈莹穿了条蓝盈盈的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