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竹读《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一个“公共选书人”的理想与现实

发布时间:2024-01-12 11:41

选择一本好书,就像拥有了一个私人图书馆,随时可以沉浸在故事和知识的海洋中。 #生活乐趣# #阅读写作#

原标题:孙竹读《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一个“公共选书人”的理想与现实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杨素秋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312页,58.00元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图书馆”长大的。我的阅读启蒙老师是新华书店,以前的书店没有任何指引,走到哪里读到哪里。书籍常被摆放在玻璃柜里,要凭封面猜测书的内容。我当时就希望能去图书馆,去一个能自由翻阅图书的地方。《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的作者杨素秋是一名学者,她花了半年时间,在西安市中心建了一座图书馆。其中的坚守甚至抗争,体现了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执著。杨素秋曾在采访中说:“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我们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在皮囊和灵魂之间我们选择灵魂。”

西安的碑林区有“两最”:一是西安市面积最小的区县,仅二十三万平方公里;二是西安市单位面积GDP最高的区县,商业繁华,旺铺抢手。这就注定了碑林区图书馆无法拥有体面的外观。她没有独立的楼体,被迫建于商场地下,杨素秋戏称其为“地下室图书馆”。主理人必须付出更多的心力来照拂自己的图书馆。除去装修经费,图书馆有一百万的购书经费。如何好好谋划这笔经费,是本书的主旨。

杨素秋把图书馆当成自己的家。她不盲目听信装修商的报价,而是先去购物网站查找同款报价,再去知乎和哔哩哔哩搜索测评文章和视频,比较不同品牌的特性,以期做到用有限的预算打造一个完美的图书馆。杨素秋和碑林区图书馆的馆长小宁一起,凡事亲力亲为。“二次消防的面积分割;颗粒板、多层板和实木板的价格差距;公共图书馆的照明标准;电话传真一体机如果要增加复印功能,报价应该做何改变。”为了节约经费,杨素秋自己手绘草稿。“搞装修就像裁剪缝合衣裳,即将制作完成时得尤其耐心,一处接缝和另一个接缝要严格对齐,否则会七扭八歪。”万事皆要从头开始,杨局和宁馆的关系就是“我用轻笑戳破商人花招,她用愁容表明持家之难”。

相比装修,选择书目要困难得多。要找到近年出版的一万种较受读者欢迎的书,并没有现成路径。选书确实是个难题,一个人的珍宝,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是草芥。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选书的职位?约翰·科顿·丹纳在《图书馆入门》中为公共图书馆建构了一个理想的“选书人”形象,这个人首先得是个书虫,有丰富学养,能带领孩子们阅读好书。但他又绝不应该是个书呆子,不宜过于沉湎于书籍,要多出来走走,以免与底层老百姓脱节,无法了解低学历人群的需求。选书人不必是一个学者,但作为一种职业秉性,应对图书有一种特别的嗜好和感情。手握着年底买书资金,杨素秋陷入了沉思。

杨素秋为公共图书馆做书目,秉持的就是一个较真。先放入文学经典,再搜集畅销书,从各种清单上搜索读者可能感兴趣的书目。咨询专业老师和爱书人士,对各方给出的书目反复斟酌。她与中图网的书商在一来一往的业务交流中达成了友谊。她们讨论凯迪克大奖、安徒生大奖。中图网建议图书馆增补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和三联书店的新书,又建议加入企鹅经典双语读物。假如购买翻译作品,还需要看版本,需要看是直译还是转译。鉴于图书市场的起伏变化,选书方法很难提炼为统一标准和规范理论。而且这项技能无法速成,必须以足够的阅读量作为入门基础,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形成眼力。面对庞杂书目,嗅觉的灵敏绝非天生,它倚赖于个人长年阅读积淀、审美品位和对图书市场的持续关注。因为馆小,书少,稍微买偏了,就会大量被闲置。碑林区图书馆规模有限,不能在艰深领域和其他馆比拼,以普通民众阅读需求为主,必须注重书目的普适性。

碑林区图书馆也是有自己特色的。馆所附近有全国最大的石碑博物馆——碑林,与其他博物馆不同,它展出的不是绘画或器皿珠宝,而是“字”。即使游客不能理解文本奥义,也能强烈感受到汉字的形态之美。杨素秋在新图书馆设立了碑帖专区,大量地买,做成特色。爱好书法的社区群众喜闻乐见,来碑林没看够的外地游客也能在这儿继续旅程,坐下来一页页慢慢翻看稀有碑帖。除此之外,杨素秋请教了多名学者,得出了书法类书单不应该只局限于书法内部的结论。“要把书法和相关艺术还原到历史情境里面,和物质文明串联起来。”研究生活中的美,对于研究书法来说也是非常好的视野。

建造图书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杨素秋编的书目遭到了评审专家的批评:“近三年书籍占比太低;七八年前出版的书籍不应该出现在书目里。”杨素秋提出了自己的思路:“我们是一个全新的区级图书馆,没有任何库存。倘若我们只是购买近三五年的书,恐怕过于狭窄。”一些小型出版社的优质书籍和得到国际图书奖的绘本,杨素秋都想留下。“想要我全买三年内的书,很容易,五分钟就能让书商配好,我何苦加班熬夜?但是这个书目,我不是为书商做的,也不是为评估达级做的。这个书目,我是给人民做的。”

“图书馆有什么用?值得这么投入吗?”这样的质疑来自于杨素秋的同行,也来自于相关高层。“究竟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在于保留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宣传教育,培养公众阅读习惯,提高公众的阅读自觉和阅读兴趣。新领导不熟悉图书馆工作,指出:“周一到周五,有些图书馆人比较少,说明这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可能没那么大,功能没那么重要。那么政府为什么要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和人力在这上面?”用一句话来回答就是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就像有些书,表面和考试无关,但可以深深影响到学生的思考。每个人与书籍共振的部位不同,哪本书“有用”,哪本书“无用”,你得打开自己,去碰撞,其他人并不能替你做出预言。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是一本关于西安图书馆的书。在杨素秋的文字里,西安这座历史蕴藉丰富的古城中,动静的灵息瞬间像光斑一样落在了古城人的心上。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活色生香的西安,从回坊的小吃到舞台上的秦腔,从陕北民歌到碑林的文雅风光。杨素秋是一个善于发现城市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感受生活的人。西安这座城市是由西安人填满的,杨素秋的文字是由她所记录的西安人的生活所填满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杨素秋在推进图书馆的运营过程中尤为重视“接地气”。在建设、推广图书馆的责任心之外,我们还能看到她的善心与教育之心。区图书馆不仅欢迎青少年儿童,也欢迎社会残障人士。馆内建有视障阅览室,配备有一键式智能阅读器、助视器和一体机。高昂的费用并未让这位“选书人”却步,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她所选的书浇灌了更多读者的心灵。“就像走进海里,感受海水一点一点地漫过脚面”,这或许才是对书籍最好的交代,以诗意也以善意回报书中的字句。

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的落成达成了杨素秋的心愿。她做到了“一类二类出版社占比必须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书目细化。“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杨素秋参与建成的小小图书馆,虽然小但是丰富。希望未来的它,能像云杉一样扎根努力生长。

责任编辑:

网址:孙竹读《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一个“公共选书人”的理想与现实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3157

相关内容

孙竹读《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一个“公共选书人”的理想与现实
一个公共选书人的理想与现实 |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新书分享会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每日一书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从建一座图书馆谈起
公共选书人杨素秋:读书像健身,要有思想的“腹肌”要看好书
让图书馆更接近“天堂”的样子
青浦区公共图书馆四月活动预告
国家图书馆“四季童读”2024年夏季卷在江西省图书馆发布
漫步北京城市图书馆“书山” 沉浸体验公共艺术
世界读书日丨在上海,随时随地与书相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