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每日一书

发布时间:2024-07-05 10:42

通过日记或博客记录生活点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生活乐趣# #积极向上#

《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作者:(英)珍妮特·温特森,译者:苏十,版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科书院 2024年5月

推荐理由:

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显示了珍妮特·温特森超强的讲故事能力,而《十二字节》告诉我们,这位小说家同时是一位与时代同行的敏锐思考者。她的思想洞察不聚焦于某个特定学科领域,而是从人之存在的根本处出发,也落脚在此,同时她又有对科学、物理、艺术、哲学乃至宗教的整合之力,游刃有余地利用并贯通所知知识,抵达问题的核心。

《十二字节》所思考的问题缘于AI。当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谱曲、写小说,而且效率之高远超人类时,人类所珍视的“创造力”还有何意义?当人工智能的发展以无法预知的惊人速度前进,人类又会面临一个怎样的世界?而当人工智能——珍妮特·温特森更愿意称其为“另类智能”,一种不同于人的智能存在或说生命形式——拥有自主意识,人类又该如何定义自身?尽管珍妮特·温特森知晓其中潜藏或已显露的种种问题,但她对人工智能的现状和发展有不少积极的认知与想象。比如她认为,“AI,这个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劲敌,我们的最后一项发明,说不定也是我们殊死一搏的最后机会——与它相遇,或许意味着我们将抛弃趾高气扬的人类例外论(认为人类在所有生物中具有特殊地位或优越性),学会谦卑……”“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其实是在造神:一个远比我们聪明、脱离了物质、摆脱了人类弱点的神,我们希望它能够通晓一切,给出答案。事实上,如果AGI(人工通用智能)真能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变得像个佛教徒,那么它不会成为救世主:它会引导我们自己走上一条摆脱痛苦的路。这不是处理一场危机,而是将解决之道动态地融入生命之网。”书中多有类似充满洞察与想象的段落。概言之,如果人类不至于过于愚蠢,AI的存在其实可以促使人类反思千万年来形成的固化思维模式,打破自我中心式的思考方式,进而真正探索“我们是谁”这一核心问题。

我们是谁?或者换句话说,我们的根本特质是什么?在最后一章中珍妮特·温特森说:“我们最终剩下的是爱。”虽然她清楚知道人类暴力、贪婪、心胸狭隘、性别歧视又常常邪恶卑鄙,但于她而言,“爱”也是真实存在的,而问题在于内心之爱的贫瘠。提升智力——AI显然将拥有远远高于人类的智力——无法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爱”可以。珍妮特·温特森所说的爱并非空洞虚浮的言辞,一种幻想式的安慰,“爱需要我们竭尽所能调动每一种资源:我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同情心,还有机智的、闪闪发光的、思考着的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有能力面对充满巨变的未来。

撰文/张进

编辑/宫子 李永博 张瑶

校对/王心

责任编辑:

网址:《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每日一书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32772

相关内容

《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每日一书
《困惑》|每日一书
《文学之冬》|每日一书
《老友、爱人和大麻烦》|每日一书
​《生活中的意义》 | 每日一书
《童年人类学》|每日一书
《小舞狮》|每日一书
《两头不到岸》| 每日一书
《世说俗谈》|每日一书
《形理两全》|每日一书

随便看看